3“中华第一玉石龙”

3“中华第一玉石龙”

00:00
04:18

“中华第一玉石龙”

收藏于国家博物馆,1984年4月末至5月初,由当时的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吉林省农安县左家山出土的“石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龙形玉石,被称为“中华第一玉石龙”。

“石龙”高4.4厘米,宽3.8厘米,厚1.1厘米,由灰白色霏细岩雕刻而成。具有原创性,造型古朴,表面呈淡黄颜色,首尾衔接处有一处没有断开的缺口,中心圆孔较大,颈后背脊处系孔较小,龙首上嘴、鼻、眼、耳等器官清晰可辨,嘴向前凸,吻部较宽,双眼突出,双耳凸起。身体卷曲成环,龙身光素无纹饰,打磨光润。

据当时的带队教师陈全家回忆,此次调查结束后,他立即请该校考古专业负责人张忠培先生查看了左家山遗址发现的新材料。张先生看后眼前一亮,激动地表示,这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新发现,应马上申报于次年发掘。翌年春,由陈全家带领5名学生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开探方16个,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揭露房址一座、烧土遗迹两处、灰坑20个,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重要遗物。根据层位关系和遗迹遗物特点,将左家山遗址出土遗存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四段,其中第一、二期遗存属于左家山下层文化。据碳14测定,左家山下层文化的整体年代约在距今7500年至7000年之间。

据研究,红山文化玉龙制作年代最早不会超过距今6200年,也就是说,在红山文化玉龙尚未出现之时,左家山石龙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是更为原始的龙形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认为:“左家山出土的石龙是至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龙形雕塑,是中华第一玉石龙,极具原创性,富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宾福在《关于辽西史前玉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推断:“左家山下层出土的石龙,造型较为原始,可能是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兽首玦’(玉猪龙)的祖型,红山文化的龙是左家山下层文化的龙演变而成。”

左家山石龙的发现文化意义重大,备受重视,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并被定为一级文物。

从考古发现来看,早期玉龙经历了“玉玦→未开口兽首玦→开口兽首玦→C形龙”的演变过程。到了殷商时代,创造了甲骨文“龙”字,其中有的写法仍呈蜷体兽首玦之态,保留着原始的遗风。目前我们尚未见到比左家山石龙更早的玉石龙雕刻制品,因此可以说,农安左家山乃是中华“龙兴之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