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龙”玉龙、慈禧专用“龙纹捧盒”、“道光宝玺”……2月6日,国家博物馆精心撷选200余件馆藏文物推出的“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开展。
据介绍,展览遴选自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涵盖青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从节俗礼制、历史文化、艺术生活等方面系统阐释“龙”这一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生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深厚价值。
“龙”是中华文化中的一种极为古老而又尊贵的祥瑞之兽。古人认为,龙有九似,萃众美于一身。神龙出世,司掌着风调雨顺,护佑着五谷丰登,象征着威严煊赫,昭示着国泰民安。时至今日,龙早已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象征,也是维系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
“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枣红地云龙纹妆花绸吉服袍。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龙纹饰展现中华文明
展出文物时间跨度大
据介绍,此次展览聚焦文物的纹饰之美,彰显龙纹的美好寓意及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中,龙纹饰的形象不断被整合添加,从最初原始形态的抽象到拟兽形的具象,从简洁稚拙到复杂灵性的多种组合,其发展演变折射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元素,在青铜器、瓷器、玉器等展品上精美呈现,展现出中华文明的灵动之美和雅正之气。
“展览精心撷选200余件国博馆藏文物,时间跨度大,类型多样。透过展览,观众可以欣赏新石器时代至20世纪初的珍贵文物。”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策展人诸葛英良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展品既有古朴稚拙的红山玉龙,又有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的战国龙虎纹双耳盘;既有设计巧妙、造型精美的唐代双龙耳瓶,又有清代宫廷家具代表海水云龙纹硬木屏风等。
其中,红山玉龙古朴稚拙,是研究龙原始形态的重要物质资料;战国龙虎纹双耳盘,纹饰错落有致,辉煌浑厚;唐代双龙耳瓶设计巧妙,造型精美;各朝龙纹瓷器釉彩艳丽,各臻其妙,这些展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和时代价值。
体和殿款黄地粉彩花果团龙纹捧盒。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玉龙。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新石器时代文物玉龙亮相
“中华第一龙”呈“C”字形
记者注意到,新石器时代的文物玉龙亮相此次展览,玉龙由墨绿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头部长吻修目,体蜷曲呈“C”字形,龙身大部光素无纹,身有一中孔。整体造型生动,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玉龙出土于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属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关于龙的原型,有诸多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等。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也都发现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为研究龙的原始形态提供了重要物质资料。
本次展览还展出文物青玉“清宣宗成皇帝之宝”玺。玉玺“主人”为旻宁,年号道光。玉为碧绿色,印面为正方形,上刻满汉两种文字,内容相同,汉文为篆书。
印纽为交龙纹,两条龙头部相背,身体相互交缠,龙双目圆睁,如意形阔鼻,张口露齿。头顶双角,长发后伏,上刻细丝纹,背部有齿脊,身饰龙鳞纹,四肢粗壮,长爪龙纽琢刻十分精美,为皇帝宝玺中的精品。
巩义窑白釉贴宝相花纹双龙耳瓶。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绿釉陶鹧吻。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青玉“清宣宗成皇帝之宝〞玺。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慈禧专用器物龙纹捧盒
景德镇御窑厂专属定制
观众还可在展览中一睹“体和殿款黄地粉彩花果团龙纹捧盒”、“体和殿款绿地粉彩花果团龙纹捧盒”的精美。它的器身以粉彩绘桃、水仙等折枝花果纹,盖面中心绘团龙纹。外底青花书“体和殿制”四字二行篆书款。
体和殿是位于故宫西六宫中一座穿堂式宫殿建筑,是慈禧居住储秀宫时用膳之处。
青花龙凤纹双狮耳瓶。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体和殿制”是清代同治年间官窑瓷器款识,景德镇御窑厂特别为慈禧烧制。慈禧在瓷器上有独特要求,为她烧制的瓷器上都要署上她曾住过的殿堂名,这一举动在中国陶瓷史上绝无仅有。其胎釉和绘画的精细程度近似于道光时著名的“慎德堂”款器物。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龙虎纹双耳盘,此盘于1952年河北省唐山市贾各庄18号墓出土。圆盘,口沿外折,附耳向外折曲,腹部下收,平底,高圈足。器口沿以铜嵌作菱形纹,耳饰饕餮纹,盘外壁周饰菱形纹与绳纹,圈足饰云纹。盘内底装饰花纹三层,内为三团双龙盘曲,中围绕四龙,首尾相逐,外周饰六虎。盘为盛水器,此盘器通体装饰错落有致,龙虎兽纹简洁生动,将水注入盘中,龙腾虎跃,生气盎然。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