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要“加快建设健康成都”,“推动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也写入报告。正在参加成都市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成都市人大代表、西华大学商务管理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刘俊,此次带来的建议正与中医药产业发展相关。
刘俊
“这是我们专题调研小组形成的调研报告。”刘俊指着《2023成都市省、市人大代表专题调研报告集》中一篇以《关于推动成都市中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为题的报告对红星新闻记者说,“去年我对中药产业链进行了详细调研,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此次两会我也重点关注中药产业领域,在中药科研创新方面提出建议。”
刘俊表示,目前中医药高校院所基础科研、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中药知识产权保护落后,目前国内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产学研协同不畅。“成都中医药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公共平台较为缺失,在重点实验室建设、重大科研课题承接、技术研发人才引留、领军人才延揽、研发资金投入等方面与先发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成都的中药资源优势明显,中药制造能力也位居全国前列,中药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所以成都是具备发展中药产业的基础的。”刘俊说。
在刘俊看来,科研创新,是推动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一。对此,刘俊提出建议:利用科技助推制造,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尤其要推动中药产业数字化、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引入制药企业。同时,还要加强中药材标准制定。
“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传统中医药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鼓励互联网+中医药便捷化应用模式创新,鼓励中药数字化生产车间提档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发挥现代科技对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刘俊说。
人工智能技术也是不可或缺。刘俊建议,将人工智能技术全面引入制药企业。通过引领全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药品制造技术升级,推动医药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支持企业加快建设或改造智能车间、智慧工厂,开展中药材GAP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构建中药材种植、生产、流通全阶段数据监测、分析、控制与溯源体系,实现中药溯源化、生产加工标准化、流通环节透明化。
标准是产业发展和行业规范的核心和关键。对此,刘俊建议,整合中药材研发机构、企业力量,积极开展中药大品种的国际标准制定、中药配方颗粒欧盟药典标准的研究工作。“同时,加强成都中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加大中药地方和团体标准制定。积极争取、制定一批具有成都特色、又有明确疗效的配方颗粒国家标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