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手记|读懂“成都账本”,明白“民生”两字的分量

履职手记|读懂“成都账本”,明白“民生”两字的分量

00:00
02:42

· 履职手记 ·

每一次两会,关乎千家万户民生福祉的“城市账本”,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成都今年的这份“城市账本”,却让我看到了闪亮数字背后的另一层含义。

为了方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读懂“成都账本”,一本图文并茂的《政府预算解读》发到了每一位代表、委员的手上。

也许用“多图读懂”的方式,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政府去年的钱怎么花,今年的钱又要花到哪儿?

从这厚厚一本的预算解读中,我看到:2023年成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排名前三的支出分别是教育、城乡社区、社会保障和就业。

这三样,都和“民生”息息相关。

不管是学前教育的保障,还是义务教育的改善,亦或是职业教育的提档升级、高等教育的多元化,都无不体现着城市对于教育的重视。

小学开设非遗课程、中学的智慧教育课堂、教师们的素质提升计划……我在一张张图片中,读懂了“成都账本”的良苦用心,“幼有所教”就是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尽可能感受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获得感。

去年,成都获评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也许,这个结果能够印证“成都账本”去年支出的第三位就是“社会保障和就业”。

让普通人在这座城市,既能安居又能乐业,而一座城市宽松、公平、有温度的就业政策,势必会让他们和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运,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同步前行。

为了“乐业”这个目标,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不断努力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获得感。我了解到一个数据:针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截至12月底,成都有超过180万人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这份保障“大礼包”,也是城市对于劳动者最真切的回馈。

翻看“成都账本”,实际上看的是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实现人民的福祉和幸福生活的路径。

让每一位市民都有获得感,才是“幸福成都”的真正含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