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这下恐怕要集体“破大防”了!
据观察者网1月31日援引韩媒《中央日报》《韩民族日报》报道,美国畅销书作家兼油管博主马克·曼森(Mark
Manson)日前以"我到了世界上最抑郁的国家旅行”为题,在油管上发布的一支游记视频在韩国舆论中引发热烈的讨论...
美国作家马克·曼森说了什么?
遵循全球通行的“开场白”,在狠批韩国之前马克赞扬了韩国在经济和文化上所受到的全球关注。
然而还不等韩国人感受“父爱”,马克·曼森便相当“美国”的以韩国高居不下的自杀率和抑郁症确诊率快速切入话题,用一种堪称自爆的战斗形式直接刨了韩国人的祖坟
——在美国作家马克·曼森看来,韩国当前所取得的一系列经济成就不过都是出于半岛地狭民稠的生存需要!
与韩国政府全面施行的“文化建国”国策方略截然不同,对于被韩国人自己引以为傲的所谓“软实力”,美国作家马克·曼森却认为韩国的文化“似乎既保留了儒家思想中最糟粕的羞耻心和评判,同时又放弃了最好的部分,即与家庭和社会的亲密关系……在引入了资本主义最糟粕的物质主义和金钱至上主义的同时,又忽视了自我表现能力和个人主义……这种相互冲突的价值观的结合很将会导致巨大的压力和绝望感”...
好家伙,什么叫国际主义精神?美国作家马克·曼森此时正在干的这件事情,那就叫国际主义精神!
毕竟,作为一个美国人,作为一个来自当前全球最大资本主义领头羊国家的美国人,马克·曼森不仅苦口婆心的对远在万里之外的韩国发展根基建言建策,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这名美国人甚至不惜“革自己的命”,直接在全世界面前上演了一出铁锅炖自己!
不过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是对于马克·曼森的一些观点戎评却不能苟同。
什么叫“韩国保留了儒家思想中最糟粕的羞耻心和评判,同时又放弃了最好的部分”?
如果说马克·曼森愿意将这段话更改为“韩国保留了儒家思想中最糟粕以及放弃了最好的部分”那么戎评可以表示赞同。
但是咱就想问一问,什么时候“羞耻心”和“批判”竟然成了他喵的糟粕,然后还要加上一个“最”?
当然,最离谱的是这两种文化品性竟然还要和韩国扯上关系。
韩国人有羞耻心吗?
2021年,豆瓣网友“
Stephanie
”的一则爆料,为我们揭露了令人惊骇的一幕——我国著名网络词库“百度百科”中,已有多达73处的历史词条,遭到“不明身份”人士的大肆扰乱篡改。
“
Stephanie
”就指出,一位名叫卩阝[jié
fǔ]的神秘网友,陆续的对有关中国历史的“东夷”词条、商颂.玄鸟、母亲河等多个事关中华文明重要体系节点的词条和历史文化概念,进行了堪称“篡改”式的解读。
一切解读的核心就一个:
对中华文明主干进行折断拆分
当然,戎评相信很多网友一定会疑问:
网友卩阝[jié
fǔ]动机固然可恨,但是其未必不是一名无聊的国内历史发明家。
这与标题中的“韩国人”,究竟有何干系?
就是这么巧合:
网友卩阝[jié
fǔ]的诸多历史观点,于中华文明体系而言可谓杂乱颠倒,但是倘若与韩国当前宣称的古代历史主张进行对照的话,却能够惊异的发现其中相当巧合的一幕。
卩阝[jié
fǔ]究竟是谁?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驻华韩国文化院公开发起的所谓“纠错改正团”,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在官微招募中,“驻华韩国文化院”将此次招募成立的目的,解释为:
传播正确的韩国历史信息及韩国文化
可是,如今最大的问题是,韩国方面所反馈出来的,不论是“历史信息”还是“文化溯源”,有多少是正确的?
韩国人宣称,自己是第一个发明“纸”的国家;
韩国人宣称,汉字是中日韩共用文字,汉字应当为“韩字”,系韩国人发明,并进行申遗;
韩国人宣称,中医是韩医的小小分支,日本是大韩民族殖民开化后的产物,孔孟是韩国人,朱元璋是韩国人,唐朝的强大是个历史谎言,古朝鲜曾经统一过东亚;
....
罔顾客观历史事实,公然将他国历史文化据为己有,韩国有羞耻心,抑或是儒家所言的羞耻心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原因很简单,儒家讲究仁、义、礼、智、信、勇、诚、恕、忠、孝、悌。而对于其中居于核心首位的“仁”,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仁”就是应该友爱大众,亲近贤德。
对此,孟子在进一步阐述中认为,“仁”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一个人仁德的开始。”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把“仁”上升到人本性的高度。
大家看明白了吧?
居于儒家思想核心地位的“仁”,从头至尾都是一种不受外部环境变化而转移的,由内而外、自我要求的规则,这种规则引申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羞”,然后才是羞而耻!
然而,韩国人有“羞”吗?
做了贼还理直气壮,昧着良心将别国的文化窃为己用却自以为高超,无数事实证明韩国对于“羞”的品格是缺乏的,他们当然有耻,但是这种耻与中国的“羞而耻”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反倒是与日本的“败而耻”、“弱而耻”无限接近...
当然,这也算是藩属小国和近代殖民地的通病:
事大、慕强
由此带来的是一种可悲的集体记忆和变态扭曲的民族性格!
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历史传承型国家几乎都会有一部得到世界主流学界认可的“通史”类著作。
唯独韩国没有。
究其原因,主流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韩国的文献存量实在令人堪忧。高丽之前的韩国本土历史,除了基本夹杂了大量神鬼故事的《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以外,几乎只能从周边国家的文献中,去提炼一些聊胜于无的模糊史料....
再直白一点就是:
当今疆域范围内的半岛,没有独立的历史文化可言!他们的历史文化,要么早已在历史长河中灰飞烟灭,要么就是依附于中华文明而附庸存在。
无疑,在近代世界各主要强国国家意识的萌动形成,无一例外都是借助“民族主义”大旗达到最终实现的大背景下,半岛地区惯来依附于中华文明而存在的历史现实,对其本国而言,是及其残酷且无助的!
正如道德哲学家H.理查德·尼布尔所说的那样:
没有集体记忆,没有共同体认可的过去,
就没有真正的共同体。要想形成共同体,
必须建立共同记忆……共同记忆的多寡决定我们之间联接的程度。
韩国人有共同记忆吗?即使是有,也不可避免的带有中华文明分支的浓厚特色。
无疑,这种带有中华文明分支浓厚特色的文化现状,在19世纪之末的世界大势下,可谓相当悲情
——在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之前,作为早已日暮西山的大清帝国所剩无几的东亚朝贡体系的最后几个藩属国之一,彼时的朝鲜完全就是一个衰败中华的微缩。
只不过,与300年前倭寇入侵,大明帝国尚存一丝气力能够倾国来援有所不同,彼时的大清帝国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在自顾不暇下也只得在《马关条约》中,无奈的放弃了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
当然,更易宗主还不是最糟糕的。
在早已通过自上而下的明治维新,成功由封建国家脱胎而成为近代民族国家的新宗主日本统治下,曾实践千年,凭借“事大”而得以维持基本独立的朝鲜,在日本的野蛮压迫下,感到的是前所未有的窒息!
这种窒息,甚至一度使得朝鲜不得不寄希望于试图将更加野蛮的沙俄势力引入半岛,以此来达到“以夷制夷”。
戎评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理解朝韩半岛的那种矛盾与纠结:
19世纪之末的朝鲜,犹如一个被强盗觊觎的少女,生父惨遭强盗杀害,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丈夫,却又是杀害生父的强盗!
一方面,她怨恨生父的孱弱,却又难忘自己华夏旁支的“骄傲出身”。另一方面,她耻辱于强盗的野蛮,但又自傲于依附强盗所带来的强大!
毫不讳言,这种自傲且自卑的矛盾心态,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半岛的近代历史发展,并且一直在三八线以南延续到今天....
所以,韩国人为何如此敏感且痴迷于抬杠?或者按照美国作家马克·曼森所说的:
“批判”?
道德上缺乏羞耻心、政治上依附于大国、历史上在一次又一次的蹂躏和抛弃之后所饱含的不甘和怨愤,共同促成了韩国人的所谓“批判”!
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可谓是将韩国人的这副嘴脸展现的淋漓尽致。
犹记得北京冬奥会时,作为全球当之无愧的“美食中心”,那场奥运会的最大亮点之一,无疑少不了奥运村供给各国参赛运动员的中国美食!
中国的美食有多受欢迎?
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茱莉亚·马里诺称,自己一个人就吃掉200个饺子;
马耳他滑雪运动员珍妮丝·斯皮泰,在采访时大赞冬奥会的食物,比赛后直接掏出豆包开吃,兴奋地说:中国菜是我的最爱,我每天都吃6个豆包;
荷兰速滑选手尤塔·莱尔丹疯狂打卡“中国味”的麻辣烫,其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的《冬奥村之旅》Vlog美食系列,足足获得了本国网友20多万点赞;
挪威的95后小伙菲利普.菲耶尔德.安德森,则在个人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大口享受美食的场面,他开心地说道:等到离开这里时,自己可能会胖10斤;
....
毫不夸张的讲,面对北京冬奥供给的美食,全世界的运动员都“吃嗨了”!
划重点:
唯独少了韩国人
就是这么的“特立独行”。
韩国女子速滑运动员金宝凛则评价:看到菜单就想回家;
韩国冰橇选手尹成彬吐槽:只有肉摆得很漂亮,但没有真正的价值。看来中国人不会做饭;
韩国男子速滑运动员郑在元抱怨:运动员村餐厅的饭菜不是很好吃。抵达北京的那天晚上,我就没有去那里吃饭;
获准进入奥运村进行采访的韩媒《中央日报》记者,则在报道中讥讽称:冬奥会提供的汉堡“只是能下咽而已,想念麦当劳的巨无霸”
然后呢?
然后为了让自己的运动员能够吃上更美味的食(泡)物(菜),公开宣称将建立“供餐中心”,从韩国空运菜品...
于是,韩国人的食物就从这样:
成了这样:
不得不说,韩国人此举可谓是把一根敲爆自己的“打狗棍”,给强行塞到了日本人手中
——对于韩国人的此番虚伪作态,一向和韩国人不对付的日媒发文无情嘲讽称:
韩国人热爱泡菜,特别是对从中国山东寿光出口至韩国,然后再从韩国空运到北京的泡菜情有独钟。
而作为致命一击,日媒除了在报道中举报韩国运动员偷摸打包食堂的西瓜、牛肉进寝室加餐,在报道中更是配图东京奥运会期间,一边拍照吐槽日本伙食奇差,一边却又大快朵颐吃得盆干钵净的韩国运动员....
文章最后,戎评有话说
此前,韩媒《中央日报》委托韩国调查机构Hankook
Research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
韩国年轻一代的(19-29岁)的“厌华”情绪,相较于高龄人群(50岁以上)更为强烈。其中,在区分好感与非好感度的标准分数50分中,19岁-29岁群体中有67.3%对中国的评价低于50分。
社会舆论是政治走向的镜子!
在戎评看来,随着中美分歧的日趋扩大,在政治上坚定依附于美国的韩国人,对于中国的关注度只会越来越高...
而在此之下,被完全丧失羞耻和最善于抬杠拉扯的窃贼所盯上的中国,所要面对的“恶心事儿”注定只会越来越多...
真特么的晦气!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