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的诸多将领中,王耀武是公认的比较正直的一个,而在王耀武的几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儿王鲁云也是最为开明的一个。
在她从小到大的记忆中,父亲一直是威风凛凛的将军,虽然带兵的时候十分威武,但是在和她玩耍的时候却是十分温柔。
作为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家属,王鲁云从出生之后就衣食无忧,过着快乐富足的生活,而随着父亲王耀武在济南战役中被俘,他们一家人就在母亲的带领下走向了另外的一条生活道路。
母亲执意远离大陆,甚至不惜与父亲撇清关系,而王鲁云在对待大陆、对待被俘的父亲时,则表现出了与母亲完全不同的态度……
突如其来的变故
1948年,王耀武在蒋介石的命令下,来到济南带兵,打算在这里和解放军进行一场决战。
在开战之前,王耀武专程让人把妻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从老家接走,经过青岛送往了上海。
女儿王鲁云以为这次和父亲的分别,与往日的许多次分别没有什么两样,但是没想到,这次分别却让她和父亲十几年都再也未能相见。
王耀武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在济南城一带布置了十几万重兵。
王耀武自从跟随蒋介石之后,就屡立战功,一次又一次打出让蒋介石惊讶的战绩,抗战时更是带出了有铁军称号的74军,深受蒋介石的赏识,在蒋介石心中是王牌中的王牌。
蒋介石对济南战役寄予了厚望,期待王耀武能够打赢这场仗,然后让国民党在战场上反败为胜,扭转战局。
可是结果令蒋介石极其失望,王耀武带着十几万人守在济南,解放军仅仅用了八天就把整个济南城拿下,王耀武之前所具有的指挥能力似乎在济南战场上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在一片混乱中,王耀武试图乔装逃走,为了减小目标,他装扮成老百姓独自一人赶路。
他本来似乎有希望顺利脱身,可是路过一户农家时,他趁老乡家里没人,在厕所里上了个厕所,留下了厕纸,被老乡发现。
当时只有做官的人或者有钱的人才用厕纸,老乡发现后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国民党军官从这里经过,立即报告了解放军,结果王耀武被解放军追上并抓住。
消息传到了王耀武的家人那里,身在上海的王鲁云才12岁,听到父亲被俘,由于遭到晴天霹雳,从小到大她经常被父亲带在身边,父亲一有时间就陪她玩耍,她和父亲十分亲近,这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够再见到父亲,王鲁云十分伤心。
其母亲郑宜兰也失落到了极点,郑宜兰向来对共产党有一些偏见,她觉得这次丈夫被俘一定是九死一生,就算不被杀也会过得十分凄惨,于是郑宜兰赶紧带着孩子们隐居了起来,生怕一家人受到什么牵连。
而王耀武被俘后的遭遇真的像郑宜兰所想象的那样吗?
非也。
被俘后的王耀武
王耀武被俘后,我军根本就没有为难他,首先带他见了见我军的首长,与他进行一番交流,交流中我军得知,王耀武这次战败不仅仅是因为战术上的失败和部队的涣散,其实王耀武自己也早已经对国民党军队失望透顶。
本来在抗日战争之后,王耀武是不想打内战的,但是蒋介石执意发动内战,作为蒋介石王牌将领中的王牌,王耀武三天两头收到蒋介石的加急电报,要求他前往前线带兵。
王耀武作为高级将领无可奈何只好从命,于是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前往济南。
可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竟然不让他指挥他在抗战中一手带出来的“铁军”74军,而只是东拼西凑给了他一些杂牌军。
王耀武知道蒋介石这个人生性多疑,生怕将领拉帮结派威胁到他的地位,可是没想到在这大战即将爆发的时候,蒋介石竟然为了削弱将领的权力而这样随意调换指挥官。
王耀武这时候就已经对蒋介石感到非常失望,再也不想为他卖命,再想到国民党内部多年来勾心斗角的风气,王耀武在济南根本无心苦战,再加上济南守军本身的军心涣散,所以开战后一触即溃,很快战败。
被俘的时候,王耀武是国民党中将司令,向我军讲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之后,我军在后来把他安排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改造,等待着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
王耀武在管理所表现非常好,与过去在国民党官场相比,心里更加放松和畅快,但唯一令他心里放不下的是,他一直都想和家人见上一面。
听说王耀武的想法后,政府派人寻找王耀武的家人,经过寻找发现,起初郑宜兰带着三个孩子低调地生活在上海,后来带着孩子辗转到了香港,然后又定居国外。
当相关部门向郑宜兰说明王耀武的情况后,郑宜兰却表示,自己今后不想再和王耀武有什么瓜葛,并且要和王耀武离婚。
郑宜兰对共产党人的成见依然存在,她认为王耀武在北京肯定过得十分凄惨,她不仅拒绝接受中央给她们生活上的帮助,而且还在1956年执意带着三个孩子前往了香港定居。
其实早前在她听说王耀武被关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时候,她还企图想办法营救,为此她还四处托人,但是遇上的都是骗子,国民党特务尚且无从下手,怎么可能会有人愿意去冒这个险,结果郑宜兰几乎被骗光了钱财。
后来到了香港之后,一家人过得并不好,郑宜兰一个人勉强拉扯着三个孩子,生活得十分清苦。
为了能让孩子吃上饭,她到处给人打零工,偶尔得到来自亲戚的接济,几个孩子勉强能够在当地读书。
王鲁云清楚地记得,她当时一年到头都穿不上新衣服,身上穿的常常就只是自己的校服,一家人经济上过得十分拮据。
纵使生活过得如此清苦,郑宜兰也不愿意带着孩子回到大陆,无论王耀武对孩子们多么想念,郑宜兰都一直不肯带着孩子们来北京与王耀武相见。
身为军人的王耀武前半生戎马倥偬,后半生为了回到人民怀抱,在接受改造的时候也十分积极主动,可是没想到在人生的后半段,妻子和孩子却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他以为这辈子都可能见不到妻子和孩子了,然而在多年后,他还是重新获得了来自亲情的幸福。
女儿王鲁云
郑宜兰在香港勉强把三个孩子养大,王鲁云的两个哥哥在后来都跟着母亲出了国,而王鲁云则坚决要留在香港生活。
作为王耀武唯一的女儿,王鲁云对待父亲的态度和母亲完全不同,虽然她与父亲最后一次分别只有12岁,但是她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是任何时间和空间都无法切断的。
王耀武因为改造期间表现良好,在1959年获得特赦,对于家人,他还是无法放下,多方托人打听妻子和孩子的下落。
直到1965年,相关部门在香港找到了王鲁云的下落,周总理当即给王鲁云打去了电话,热情地邀请她回大陆探望,王鲁云顿时激动万分,时隔多年之后,她终于能够再次见到亲爱的父亲。
此时的王鲁云已经在香港有了自己的事业,她买了许多东西,千里迢迢赶到北京来看望父亲。
时隔17年不见,父亲已经苍老了许多,作为军人笔挺的身材还在,但是眼神中少了许多作为将军的傲气,身体也没有以前那样灵便,唯一不变的是,他们父女之间真挚的亲情还在。
面对着已经成家立业的女儿,王耀武还像她小时候一样充满关切,总是问她在香港生活的各种细节,询问她过得好不好。
虽然王鲁云表面上故作沉着,但是心里感动得总是想要流泪,小时候和父亲玩耍的情景再次一一浮现在脑海。
她知道眼前的父亲已经老了,再也不是那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了,但是她心里十分清楚,父亲曾经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不会被抹灭,她要让父亲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永远流传下去。
王鲁云这次到北京探亲,和父亲相处了七天,父女俩聊了许多许多,王鲁云认认真真听父亲讲述了他过去的种种经历,在她心中,父亲永远是那个指挥千军万马的英雄。
而对于王耀武来说,晚年能够得到女儿的探望和关心,他此生已经死而无憾。
王耀武在1959年被特赦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65年女儿来探望他之后,他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第二年经人介绍认识了女教师吴伯伦并结婚。
1969年,王耀武在北京人民医院病逝,走完了他起伏曲折的64年人生。
女儿王鲁云在香港成家立业后,时常到国外出差,与国外有着诸多联系,而她心里则装着和父亲一样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2006年,她在斯坦福大学设立“王耀武”奖学金,资助那些经济条件有限的中国留学生。
而在众多留学生中,她规定优先资助来自大陆的留学生,王鲁云这样做既是对父亲的纪念,也是作为中华儿女延续了父亲心中的爱国之情。
结语
在众多国民党将领中,王耀武是少有的正直的人,在家国情怀的激荡与纠葛中,他有着一颗柔韧而坚强的心。
前半生的他生活在荣华富贵的光环之中,后半生虽然遭遇挫败,但是深明大义的他能够放下成见,接受改造,回到人民的怀抱,实属不易。
前半生的他家庭和睦,生活幸福,即使后来随着他的被俘,家庭出现变故,他也能够乐观面对,终于在晚年等来了与女儿相见的机会,找回了作为父亲的幸福。
在家国情怀的驱使下,王耀武努力让自己对得起国家,也努力让自己对得起家庭,在女儿的心里,他无愧于天地。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