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本节课程,我是杨早。
我们这一讲的时间跨度特别长,涵盖了从西晋各族内迁到隋朝建立,超过300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在历史课本上被称为“民族大融合时期”。
民族融合肯定有胡人汉化对不对,那有没有汉人胡化呢?也有。民族融合,从来都不是单向的。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在这个时期,华夏和四夷是怎样相互交融的。
从东汉开始,整个东亚地区有一个小的冰河期。说到冰河期,大家可能看过像《冰川时代》那样的电影,但是电影里说的是大冰河期,我们现在说的是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和大冰河期的区别在于小冰河期没有那么寒冷,但是小冰河期对气候的影响仍然很大。在这个时期,气温会急剧变冷,而且空气会变得干燥,我说一个例子你大概就能明白小冰河期有多大的影响。
▲黄土高原,现陕西省境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们现在认为是黄土高原的陕西,本来是绿竹成林的,在东汉也有大片的竹林,但是后来天气寒冷这些竹子就全都死亡了,反而长出了草,变成了一片草原。而本来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则变成冰天雪地,根本没法放牧,这样一来,北方各个少数民族就纷纷被迫内迁。
▲北魏孝文帝礼佛,源自龙门石窟宾阳洞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孝文帝的汉化改革,特别像我们说过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几百年前赵国的大臣一觉醒来走上宫殿,发现他们的国王穿着胡服走了出来;几百年之后北魏的大臣们也是一样,这天上殿也是大吃一惊,发现他们的皇帝穿着汉服出来了。所以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跟赵武灵王的胡化改革非常相似,只是学习的内容恰好反过来。
▲牛首金步摇头饰,鲜卑贵妇特有的头饰
上海博物馆藏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胡人政权汉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跟赵武灵王的改革一样,在这个主要的改革主持人去世之后,改革就引发了反弹。
▲鲜卑男子常服
莫高窟285窟
到了北魏的最后,汉人胡化、胡人汉化已经搅在一起分不清楚了。比如北魏东魏西魏的皇帝都是鲜卑人,姓拓跋,他们自称为黄帝的后裔;而继承西魏的北周,皇帝也是鲜卑人,姓宇文,他们自称是炎帝的后裔,所以鲜卑人也变成了炎黄子孙。与胡人汉化相对的是汉人胡化,北齐的皇帝高欢,本来是一个汉人,但是他把自己汉姓高,改成了胡姓贺六浑,所以变成了北周时一群汉化的胡人,北齐时一群胡化的汉人,他们混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化。
这种文化对生活改变非常大,比如说汉代的席地而坐就变成了坐在椅子上,睡在床上,房间高度自然也增加了,不然坐在椅子会很不舒服。汉人的宽袍大袖也变成了胡化的窄袖长衫,以前进门要脱鞋,现在也变成了穿鞋入门。
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的是隋朝,而隋唐的建立,就是汉化胡化碰撞出来的结果。刚才说的北魏六镇,是坚持汉人胡化的,其中有一个镇,叫作武川镇。武川镇很了不起,出了很多人才,影响了中国未来三百年的历史。
▲武川镇
我就说三个人,一个叫杨忠。杨忠是个汉人,但他鲜卑化了,改姓叫普六茹,杨忠的封爵是隋国公,后来杨忠的儿子杨坚建立了自己的王朝,起名就叫作“隋”。还有一位武川镇的镇将,叫作李虎,他是北周的八柱国之一,这位也是一个鲜卑化的汉人,他的封爵是唐国公,后来他的儿子李渊,建立了唐朝。还有一位叫作独孤信。六镇镇将之间,喜欢彼此通婚。独孤信的一个女儿嫁给了杨坚,成为杨坚的皇后,也就是隋炀帝杨广的母亲;他另外一个女儿嫁给了李虎,也就是后来唐高祖李渊的母亲。所以,武川镇影响了中国300年的历史,隋唐的建立结束了300年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历史,同时也形成了汉胡之间共同的文化认同。
晋祠圣母殿“三绝之一”木雕盘龙
晋祠为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相传唐朝的建立与晋祠有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晋祠为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相传唐朝的建立与晋祠有关,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大史学家陈寅恪曾经指出,整个北朝里面凡是关于胡汉的问题,其实是胡化和汉化的问题,而不是胡族和汉族的民族问题,当时的胡人和汉人基本上是以胡化和汉化而不是以民族来作为分别,这也就是说胡汉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的现象,而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了。
以上就是我们这一讲的内容。本讲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小冰河期导致了北方的气候变冷,各游牧民族内迁,引发了五胡十六国的大混乱时代。
第二,北魏孝文帝为了谋求汉人的支持,锐意改革,加快了少数民族的汉化步伐。
第三,南北朝之后的隋唐,就是胡汉融合的结果。用陈寅恪的话说:以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我中原文化颓废之躯,创造出了一个空前的大的局面,这就是隋唐时代。
留一道思考题,请你自己了解一下。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淝水之战”北方获胜了,中国历史会有什么样的走向和变化呢?
下一讲,我们要来讲一讲:隋朝的隋炀帝西巡,谈谈他是怎么办成了世界上第一届万国博览会的。谢谢收听本节课程,我们下节课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