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带领千军万马驰骋战场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铮铮与大气凛然在建国后的外交领域也有着深度的彰显。尤其在建国初期,新中国与苏东各国的关系构建与维护方面,彭德怀在50年代的两次苏东之行,外交风采至今还被世人津津乐道。在莫斯科,他曾被数百名苏联少年团团围住,是孩子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大英雄,他也曾陪同毛主席在克里姆林宫观看影片,回国后大力推动我国核武器研发工作,为国防事业做出弥足贡献。不过,要说彭德怀两次苏东之行最令人难忘的事迹,一定是巧驳赫鲁晓夫、与金日成会谈两件事,因为当时新中国与苏联、朝鲜复杂且微妙的关系,他的一言一行都极受关注。最难得的是,这位常胜元帅在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前展现出了难得的“儒雅与坚定”,他的足迹踏遍友邦沃土,只为架起一座座友谊桥梁,如此大国风范令人钦佩。1957年11月2日,彭德怀随同中国党政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按照事件发生时间,巧驳赫鲁晓夫发生在与金日成会谈之后。因为一直忙着协助毛主席与苏联政府进行沟通、交流,直到11月16日下午,彭德怀才空出时间看望老朋友金日成。两人因为抗美援朝结下深厚友谊又同在苏联访问,自然没有不见的道理,当天晚餐之后,彭德怀兴高采烈地从克里姆林宫乘车前去。来到莫斯科郊外的一栋别墅,也就是金日成的下榻之处,这对挚友不由地紧握双手。“真不应当,你是领袖,怎么来门口接我。”“这是东方人的习惯嘛!元帅来了,我得到门口迎接,我们又是老战友。”简单的寒暄,两人不禁发出爽朗的笑声,随即来到金日成的卧室,足足谈了两个小时,考虑到金日成第二天还要参加会议,彭德怀只好不舍告辞。“谢谢你,谢谢中国人民!”“不必客气,保卫世界和平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这是两人分别时最后说的话,中朝关系正值同盟阶段,而彭德怀还曾四次接受朝鲜授勋,是当之无愧的朝鲜功臣,对于金日成来说,他一定是最值得尊重的朋友。不过,因为当时的中苏关系已经开始恶化,朝鲜也因此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对此,无论是金日成还是彭德怀都心照不宣,他们的这次会面就显得更有意义。没有人比彭德怀更适合做拉近中朝关系的桥梁,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新中国有多么看重中朝交好,只可惜,任谁都没想到,这次会面竟是两位领导人此生的最后诀别。相对于会见金日成时的愉快交谈,彭德怀与苏联领导人的相处,才最考验他的外交智慧。11月27日,就在即将结束苏联访问之际,他以中国军事友好访问代表团团长的名义举办答谢宴会,苏联众位重要领导人应邀出席,其中就有赫鲁晓夫。宴会上,彭德怀做了激情澎湃的致辞,对苏联军队做出了高度评价,也表达了中国军队将会向榜样虚心求教的态度。没成想,原本和睦的宴会气氛却被赫鲁晓夫突如其来的讲话打破,甚至让在场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这次毛泽东同志来莫斯科,我们就中国同志所关心的斯大林问题,同他多次交换了看法。我同他谈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开始时,他不同意我们的观点,但后来我举出了大量事实,证明斯大林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今天我可以告诉中国同志们,最后毛泽东同志同意了我们的意见,同意了我们对斯大林问题的做法和处理。”对于赫鲁晓夫而言,大力批评反对斯大林是他捞取政治资本的重要方式,可对于新中国来说,如此做法将会直接影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于新中国的巩固、发展也极为不利。最重要的是,这番言论的背后,已经深度说明中苏两国在外交、经济、政治上都开始出现不可调和的巨大分歧,即便如此,从国际共产主义大局出发,彭德怀也要摆出严肃而端正的态度与立场。为了防止这场宴会变成辩论场,他虽面露愠色却没有公然做出反驳,而是在之后的交谈中巧妙地对赫鲁晓夫做出回应。“我们认为,斯大林的错误与其功绩相比,功绩还是主要的,功大于过。斯大林的功勋是抹煞不了的,特别是在伟大卫国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领导苏联人民战胜了德国法西斯……斯大林还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中国同志最了解我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斯大林的正确评价。”眼看彭德怀并不买账,还在谈笑风生间严肃地表明了自己及新中国对斯大林的评价及态度,原本还很得意的赫鲁晓夫变得很是尴尬,他那光秃秃的脑袋上不禁冒出几滴冷汗,面对彭德怀一时间变得无言以对。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是社会主义践行路上的先行者,斯大林难免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探索路上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即便如此,他的敢于开拓就值得后来者的赞许与感恩。无论是彭德怀还是新中国领导人及全体国人,身为古老中国的传承人,感恩是从未变过的美德,也是这份格局让新中国得以穿越风雨屹立不倒。12月1日,告别苏联后,彭德怀继续着自己的苏东访问之旅,就在1959年5月,他再度踏上苏东访问的征程。前后两次出访,从不摆官架子,一心一意为新中国谋求苏东友好关系,他的儒雅与坦诚惊艳了国际。如今回首,如若十年动荡不曾发生,彭德怀极有可能成为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颗特别又璀璨的新星。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