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装线上,汽车车架一字排开,自动化操作臂来回挥舞,一些关键零部件被逐个安装到车架上,产线不到2小时可装配一台整车,平均3.5分钟下线一台整车……“去年,公司生产各类整车13500台,同比增长15%;整车销量达15709台,同比增长27%。”
1月16日下午,成都大运汽车党委书记谢平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公司产销实现“双增长”,最近正在谋划如何延续这一增长态势,“继续抓住研发、配套、出口等重点工作,刺激产销量继续增长。”
车企个案背后,去年成都汽车产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1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获悉,2023年,成都汽车产量达83.6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万辆。
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新能源车产量同比增长近一倍销量、产值均增长
“这些天,公司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车间产线每天从早到晚保持运转,每天都有一批来自重庆的汽车零部件运往车间。”1月16日下午,谢平一直在与重庆的零部件供应商在线沟通新订单事宜。随着成都大运汽车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就近寻找供应商,目前已有来自重庆11家厂商成为其供应商,让其整车生产有了稳定供应链。
“去年,公司生产的燃油车、新能源车等整车产品累计达13500台,同比增长15%,实现产值达10亿元,同比增长50%。”谢平透露,公司去年生产的车型中,新能源运输车、物流运输车增幅最大,成为拉动公司整车产品产量增长的一大动力。
销售端情况如何?谢平介绍,去年成都大运汽车整体销量达15709台,实现销售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公司实现出口销售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200%,出口的产品中,销售较好的车型是大运牌各类标准运输车、冷藏运输车及适应所在国市场的各类底盘、专用车等。”谢平说。
成都车企产销两旺的“推手”均离不开新能源汽车。来自成都市绿色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圈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8万辆,2022年这一指标是4.3万辆,2023年同比增长近一倍。
成都新能源车产量增长实则受到“双碳”战略驱动,车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结构调整。
“公司燃油车业务板块占比仍较大,正在扩大新能源车生产规模。”谢平介绍,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在崛起,倒逼传统车企转型,而转型需要研发驱动,“公司拥有13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达200余人,去年一直在招引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人员,在新能源车生产过程中,也在强化智能网联技术的应用,正在大力招引这方面的技术人员。”谢平说。
成都汽车市场,忙碌的不仅是整车企业。“去年出口了2600多台汽车,相较2022年翻了一倍。”成都青白江区的中欧汽车城运营方、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友富说,去年出口的新能源车销量最好,主要销往俄罗斯、中亚地区。
中欧汽车城
抢占全球市场“成都造”如何“走出去”?
成都车企正在释放“绿色动能”,这股动能也在推动企业“出海”。去年,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有限公司海外销路打开,该公司拿到一笔来自蒙古国的新能源车订单。这并非企业“单打独斗”,在订单洽谈过程中,重汽成商“牵手”希迪智驾科技有限公司,融入智能网联技术,这一“新打法”提升了驾驶体验度,最终拿到订单。
“最近正在抢抓订单生产,保障出口蒙古国的这笔220台大单早日全部交付。”重汽成商综合部负责人王龙说,在公司整个新能源车生产板块,今年1月以来已累计下线超200台新能源车。
成都大运汽车海外订单构成中,新能源车占比最大。谢平介绍,去年公司整车产品和汽车零部件陆续出口欧洲、中亚、拉美、东南亚、中东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不少海外客户成为“回头客”。
菲律宾是成都大运汽车整车出口目的地之一,“身边的服务”成为企业拿到市场订单的“秘诀”之一。“经过前期考察,我们发现东南亚地区对中国汽车尤其是新能源车的需求正在提升,依托中国车企品牌在当地市场形成的良好口碑,在此背景下,我们和当地汽车代理商沟通,打开当地市场。”谈及海外“掘金”之道,在谢平看来,“走出去”只是第一步,想持续拿到海外市场订单,后续服务至关重要,公司在东南亚落地了专业服务团队,当客户遇到一些技术难题时,可以就近向客户提供服务。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商用车有限公司
陈友富也谈到,目前公司出口业务中,外省车型占比较大,正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拓展海外市场,将更多需求信息反馈给成都的汽车厂商,推动厂商围绕语言系统等进行应用场景优化,满足海外市场需求。
企业拼经济、抢订单背后,成都汽车产业也有更大的发展目标。《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
政策驱动下,车企需要释放更大的产能。
谈及今年出口业务,谢平介绍,除了深耕东南亚市场外,今年将加大非洲、美洲、欧洲、澳洲等区域市场拓展,尤其根据出口国的区域情况建立主销产品图谱,以客车底盘、新能源车为突破口,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去年签约的订单还有部分没有交付,正在抓紧生产,新的订单也在洽谈中,预计今年一季度产量会保持增长。”谢平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