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靠什么

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靠什么

00:00
07:03

  第17讲    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靠什么

人物&历史:项羽灭秦之战


【导语】

50个趣味中国典故,让孩子爱上大语文,我是主讲人李天飞。


【历史背景】

秦朝统一六国后不久,始皇帝不仅开始大兴土木,而且施行了更为严苛的律法,很多老百姓被这些暴政折磨的怨声载道。没过多久,全国各地的老百姓们终于忍无可忍,当陈胜吴广一打出起义反抗暴秦的大旗,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起兵响应。这下了不得了,全国跟开了锅一样,这也造反,那也造反。哎,在南方会稽这个地方,有个叫做项梁的人,听到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兴奋的大叫说道:咱也反啦!于是,杀了当地的官员,叫上很多人起兵造反了。  

那么,这个项梁是谁呢?他还不是一般人,他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所以,他总想着为父报仇、恢复楚国。陈胜吴广被叛徒杀害之后,当时最大的一支起义军瞬间四分五裂。这个时候,项梁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个机会,现在天下群龙无首,该他上场了。他的谋士认为陈胜输就输在立自己为王,违背了民心。

这时候,项梁为了提高起义军的号召力,他找到了一个人,谁呀?就是楚国国君楚怀王的孙子,楚国灭亡后,他一直流落在民间,项梁找到他后,拥立他为楚怀王。这下好了,大家一听,啊?楚王又出来了?跟着他准没错儿!起义军团结了民心,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声势越来越大。可惜没过多久,项梁就战死了。幸好项梁有个侄子名叫项羽,也就是典故“破釜沉舟”的主人公。他身材高大威猛,武功高强,是项梁起义军里面最能打仗的一员猛将,而现在,他成为了起义军的首领,并且一心要给叔父报仇。


【故事主体】

这时有一个新成立的起义军政权叫做赵,被秦军困在巨鹿这个地方。他们派人来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将军,项羽为副将带兵前去援救。

宋义这个人比较胆小。他率领大军来到巨鹿附近,听说秦军人多势众,不敢走了,就叫大军驻扎下来,等着秦军和赵军两败俱伤的时候再趁机出兵。大军驻扎在原地一动不动,已经等了几十天。项羽急坏了,反复找宋义,咱出去打呀!宋义不但不听项羽的,还下了一道命令:如果有人不听指挥,杀无赦。

嘿!这下把项羽惹火了。而且楚军多半是南方人,北方天冷,粮草也快供应不上了。军队里人心惶惶。项羽趁着军中开会的时候,一剑砍下了宋义的脑袋。军中的将士们原本就是项梁的老部下,都愿意听项羽的指挥。项羽先派了一支小部队去切断秦军的粮道。准备妥当之后,项羽率领主力部队渡河支援赵军。

过河之后,项羽让全体将士饱饱吃了一顿,每人再留下三天的干粮。然后传下军令,把做饭的锅子全部砸碎,把渡河的船全部凿沉。意思是必须得胜。打胜了还愁没有锅没有船吗?打败了,也就别想回来了。项羽对大家说:“三天之内,一定打败秦军!”锅在古代叫釜,船在古代叫舟,所以这叫“破釜沉舟”。

楚军将士一看项羽决心这么大,士气大振。上了战场,打呀!真是视死如归,拼命往前冲。秦军虽然厉害,哪见过这阵势啊,打得落花流水,毫无招架之力,死的死,逃的逃。这就是著名的巨鹿之战。


【历史意义】

巨鹿之战,秦军吃了大败仗,秦军的首领带着二十万部下投降了项羽。项羽威名大振,各路的起义军都愿意听从项羽的调遣,项羽成了各路起义军实际的领袖。这时,另外一支起义军的首领,名叫刘邦。他趁着秦朝大乱,带着军队打入了咸阳,就这样,曾经一统天下、异常强大的秦王朝就灭亡了。


【知识点·趣闻】

破釜沉舟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项羽本纪》里。《项羽本纪》还说,项羽天赋异禀,身材又高又壮,力大无穷,可以轻轻松松举起一只大鼎。你想,古代的青铜鼎,怎么也得几百斤。项羽从小跟着叔叔项梁,项梁教他读书识字,他不愿意学;项梁又教他剑术,他也不愿意学。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识字只能记记自己的姓名,舞刀弄剑不过可以跟几个人对打。我要学与万人对敌的本领。”项梁很高兴,就把祖传的兵法教给项羽。


【应用练习】

破釜沉舟这个典故,本来是用来形容打仗的。今天用来形容自己主动断绝了一切后路,绝不回头,必须获胜。2020年,很多地方抗疫的医护人员上前线,都宣誓“破釜沉舟,战胜疫情”,就是这个意思,意思是不战胜疫情绝不回头,表示一种巨大的决心和勇气。

好了,这集我们讲了秦朝末年各路英雄的反抗斗争,那么这些英雄好汉逐鹿中原之后,剩下的又是谁呢?

咱们下期再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