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按常理出牌
人物&历史:刘邦暗中崛起
【导语】
50个趣味中国典故,让孩子爱上大语文,我是主讲人李天飞。
【历史背景】
项羽在巨鹿之战大败秦军,成为当时各路起义军的领袖。后来,楚怀王就对各路起义军说:你们谁先拿下咸阳,我就封他为为王。没想到刘邦跑得快,他带兵先进入首都咸阳,这时候秦始皇早就死了,他儿子秦二世胡亥也死了,即位的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名叫子婴。他也不敢称皇帝了,就称“秦王”。刘邦打进来之后,子婴一看没辙啦,投降吧。于是,秦王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就灭亡了。
刘邦进入咸阳之后,跟老百姓说:“秦朝的法律太苛刻啦,你们太苦啦,咱们实行仁政。”怎么叫仁政呢?刘邦把秦朝那些严刑峻法都废除了,只跟老百姓约法三章:杀人的偿命,打伤人和偷盗的惩罚。这样一来,老百姓都说,嘿,沛公真好!沛公就是刘邦的称号。他是从沛县起家的,所以叫沛公。
刘邦得到了咸阳百姓的民心之后,很想留在咸阳称王,但他兵力太少了,只有十万人马,而项羽有四五十万大军呢。刘邦打下咸阳之后,项羽一听,什么?让他先占了?不行,我得赶紧过去,也带着大军赶过来啦。刘邦掂量了掂量,嗯,不是项羽的对手,只好听从项羽的命令。同时,项羽感觉到楚怀王用计在制衡自己的权利,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把有名无实的楚怀王杀了,自此以后,他便自称西楚霸王,分封了十八路诸侯,也叫这个王那个王的,一共十八个王。
【故事主体】
新分封的十八个王里面,项羽最不喜欢刘邦。他把刘邦封为汉王,封地在哪儿呢?在今天陕西南部的汉中和四川地区。他又把秦国投降的三位大将封在刘邦的北面和东面,把刘邦进入关中地区的路堵死。因为关中地区,也就是今天陕西中部,原本是秦国的大本营,得到了关中地区便很容易得到天下。
从刘邦的封地想进入关中地区,中间隔着崇山峻岭,只有一条栈道可以通行。什么是栈道?在那种大山里,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也没法修路。只能在悬崖峭壁上打眼,把大木棍插在石头眼里,一半露在外面,然后在这些木棍上铺上木板,人才能过去。这种栈道现在基本不用于正式交通了,不过今天有些景区还修了一些,给游客观光游览用的。
刘邦从咸阳往自己的封地出发,他一面走,一面把唯一的栈道烧了。一方面为了防止后面有追兵偷袭,一方面也是向项羽表明态度,你瞧,我绝没有想扩张地盘的野心,你看我就是想在汉中蹲着,都不想回来了。项羽一听,嗯?栈道都烧啦,那怕真是不想回来了吧?也就放心了,专心对付其他不服管的势力去了。
刘邦来到汉中,重用萧何为丞相、韩信为大将。一边发展经济,一边训练兵马。不久之后,刘邦已经做好了进军关中的准备。
刘邦听从韩信的计策,派大将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假装进攻,又叫韩信奇袭陈仓。打到陈仓,就到了关中地区了。关中的老百姓本来就喜欢实施仁政、约法三章的刘邦,加上韩信善于用兵,谋略过人,汉军很快就占领了关中的大片地盘。
【历史意义】
刘邦突破了项羽布下的封锁之后,占领了关中的土地,一来打开向东发展的大门,二来壮大了自己的地盘和实力。这时,刘邦的实力已经能和项羽一比高低了。因为刘邦的封号是汉王,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双方都想灭掉对方,但又势均力敌,双方一直保持对峙的局面,这段历史,就叫“楚汉争霸”。
【知识点·趣闻】
韩信是暗度陈仓的最大功臣。但是《史记》这些书里没有提到明修栈道的事,只有偷袭陈仓的记载。“明修栈道”的故事是后来人们讲述这一段历史,为了更加戏剧化增加的情节。说樊哙他们假装去修栈道,然后韩信暗中偷袭陈仓。这是为了体现刘邦知人善任,韩信足智多谋,善于用兵。
说到暗度陈仓,就要提一提这里面最大的功臣韩信了。韩信年轻的时候很穷,为了填饱肚子,经常去河边钓鱼吃。但常常运气不好,只能饿着肚子。有一个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服,她看到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分给韩信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很感激,就对老婆婆说:“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的恩情。”老婆婆生气地说:“大丈夫连自己都不能养活,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这句话刺激了韩信,从此发愤图强。后来,韩信发达了,专门回来找到了老婆婆,送了她一千两金子。这就是另一个典故“一饭千金”。
【应用练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典故,不管和史实有多少出入,总之今天已经流传得很广了。这个典故,原来指从正面迷惑敌人,用来掩盖自己的攻击路线,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后来也表示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然后出人意料。今天咱们在各种有对抗性的场合,都可以用这个典故。比如打球、下棋、辩论。足球比赛的时候,经常碰上这种情况,一个球员做假动作,迷惑对方,然后出其不意,从另一条路线进攻。这时候,解说员就会说,某某某“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秦末的群雄争霸,逐渐演变为楚汉两股势力相争。那么,这两股势均力敌的势力,最后谁能赢得天下呢?
我们下期再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