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一个居功至伟的苏联领导人。
2008年12月,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举行了名为“俄罗斯之名-历史的选择2008”的历史人物评选活动,经过全国500多万人民长达3个多月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投票,最终选出了俄罗斯历史上6位最伟大的历史人物。
根据投票结果,“格鲁吉亚人”斯大林名列第三,仅次于13世纪击退欧洲入侵者的俄罗斯王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沙俄末期改革家斯托雷平。而斯大林的老师,如假包换的俄罗斯人列宁,却排在第六名,位列普希金和彼得大帝之后。
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结果,尤其是斯大林排在列宁之前。但对于俄罗斯而言,这一结果却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某种程度上说,斯大林才是苏联的实际缔造者,而苏联时至今日依然是俄罗斯无法回避和挥之不去的存在。
毕竟,俄罗斯是苏联的直系继承者,而苏联则是俄罗斯的前身。从苏联到俄罗斯,在广大俄罗斯人看来,是真正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所以,一手缔造苏联的斯大林,自然也成为俄罗斯心中的伟大领袖。相比之下,列宁在俄罗斯人心目的地位则相形见绌。
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出现了不可思议的颠倒,因为众所周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列宁是排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现实的世界无产阶级领袖,是苏联横空出世的中流砥柱。如此伟大的历史功绩,在苏联的直系继承者俄罗斯眼中地位却不如自己的学生斯大林,确实令人难以理解。
但对于俄罗斯而言,虽然苏联是俄罗斯的前身,但却不是俄罗斯本身,两者终归还是存在着较大差别,列宁虽然对苏联的建立居功至伟,但对于俄罗斯而言,列宁的作用非但难以媲美斯大林,甚至还对俄罗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性”作用。
这一点,俄罗斯总统普京有过经典评论:“列宁的最大失误是把一个统一的国家改造为国家联盟……列宁在1918年主导制定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中‘各民族共和国自愿加入或退出联盟’的规定实在不可原谅。”
作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人,普京的发言代表了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声,那就是:列宁对俄罗斯确实是“不够好”的。
而列宁对俄罗斯之所以“不够好”,根本原因在于列宁作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着眼的是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大局,俄罗斯虽然面积广阔,但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浪潮的一部分。
而列宁之所以对俄罗斯影响至深,根本原因在于列宁创立的“列宁主义”,作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和补充,系统回答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取得政权”以及“无产阶级政权如何治理国家”这两个重大问题。
列宁认为:世界从纵向划分为“阶级”,横向则区分为“民族”,因此为了取得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应该团结所有无产阶级民族,并支持各大中民族建立苏维埃政权并以平等身份组成苏维埃联盟,最终形成红旗插遍全球的胜利局面,这就是“民族自决”思想。
而俄罗斯,则是“民族自决”的第一块“试验田”。
作为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1917年的“十月革命”胜利给苏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除了深陷第一次世界大战泥潭难以抽身,国内的白军势力依然强大,随时准备颠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这样的情况下,尽管列宁力排众议推动苏俄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以极大代价退出一战。但很快遭到了帝国主义的野蛮干涉,国内局势可谓极端险恶。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族自决”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苏维埃政权“群英荟萃”的局面有力保证了苏俄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而代价则是一个苏俄土地上诞生了十多个苏维埃政权,这些国家最终和俄罗斯一道成为苏联的加盟国。
按照列宁的设想,“十月革命”胜利后,无产阶级革命会先后在周边的波兰、德国等地取得胜利,苏维埃波兰、苏维埃德意志等也将先后加入苏联。
但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能在帝国主义最薄弱的一环即俄国取得胜利,但不代表无产阶级革命能成功地向其他方向延伸,1920年苏波战争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证明,而这场失利也直接导致了苏俄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戛然而止,基本诞生于俄国土地上的苏联在1922年正式诞生。
在俄罗斯人看来,如果说“民族自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权宜之计,那么列宁坚决反对“大俄罗斯”主义就是对俄罗斯“不够好”的又一例证。
列宁的初衷,是要建立一个各加盟国无论大小强弱一律平等的苏联,这必然和一直以来俄罗斯唯我独尊的“大俄罗斯”主义针锋相对,所以列宁想要的苏联,是俄罗斯人民不喜欢的苏联。
俄罗斯人喜欢的苏联,是斯大林时代的苏联。
丘吉尔曾说:“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作为意识形态针锋相对的对手,丘吉尔对苏联的仇恨根深蒂固,但能对斯大林作出如此评价,足见斯大林对苏联的贡献如何居功至伟。
某种程度上说,列宁在苏联建立2年不到就撒手人寰,继任的斯大林才是苏联的真正缔造者。
和列宁着眼全球进而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情怀不同,从基层一步步攀登而上的斯大林有着更强烈的务实精神。尤其是苏波战争遭遇挫折后,和列宁一样,斯大林也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必定能在全球取得最终胜利,但前提是必须有一个星火燎原的强大基础,只有具备了这个基础,才能像发动机一样提供无产阶级革命输出的不竭动力。
而这个基础,只能是体量庞大的俄罗斯,而想要将俄罗斯打造成苏联的“核心”,就必须强化俄罗斯在苏联大家庭的大哥大地位,于是“大俄罗斯”主义死灰复燃。
“大俄罗斯”主义源于沙俄时代,从1480年挣脱金帐汗国统治自立门户以来,俄国旋即走上了一日千里的大国崛起的道路上,领土面积更是在400多年时间里猛增400多倍,一跃成为地跨亚欧美三洲的大帝国。
猛烈的扩张带来的是自信心的强烈膨胀,再加上西欧各国对沙俄的深恶痛绝带来沙俄的疯狂反噬,“大俄罗斯”主义最终形成。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大俄罗斯”主义是沙俄不断扩张的原动力,更是沙俄保持凝聚力的重要依据。
对此,斯大林深以为然,毕竟列宁的“民族自决”让本是沙俄的土地上崛起了多个加盟国政权,而一旦“政出多门”,彼此之间必然离心。
所以在斯大林上台执政的20多年时间里,这位领袖除了修正了列宁时期的内外政策,推行重工业优先的政策,将苏联打造成强大的工业国,并带领苏联人民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同时借助反攻德国法西斯的猛烈攻势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输出,建立了与资本主义阵营分庭抗礼的社会主义阵营。更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断强化苏联各加盟国的凝聚力。
不仅如此,斯大林还不断拔高俄罗斯在苏联内部的地位,使得其它加盟国在事实上逐步沦为俄罗斯的“州”或者“自治共和国”。而且某种程度上说,斯大林在列宁基础上,强化了“民族”的定义,给俄罗斯带来了更多利益。
所以斯大林的“大俄罗斯”主义政策,激化了各加盟国内部的矛盾,但赢得了既得利益者即俄罗斯人的爱戴,这也是今日俄罗斯人民怀念斯大林的主要原因。
然而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斯大林缔造的斯大林模式,在将苏联送上登峰造极的超级大国地位时,却也给苏联埋下了分崩离析的祸根。
除激化了各加盟国内部的矛盾,导致一旦遇到戈尔巴乔夫这样的“熊主”,矛盾立刻激化,加盟国蠢蠢欲动并最终分道扬镳。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特点也导致了体制的最终僵化,成为苏联乃至东欧卫星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最大障碍。而作为苏联的“大哥”,俄罗斯受到的斯大林模式影响尤其深入骨髓,这也是俄罗斯带头背弃苏联的重要因素。
在正负面“半斤八两”的情况下,普京还带头怀念“毁誉参半”的斯大林,似乎令人难以理解。
不过从苏联解体以来普京以及俄罗斯面临的局面来看,他们不仅有怀念斯大林的理由,而且“爱得深沉”。
在静夜史看来,普京和广大俄罗斯人民怀念的,不是那个令俄罗斯挥之不去而又爱恨交加的苏联本身,而是苏联令世界战栗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说白了,就像很多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承担责任一样,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直系继承者,当然想“择优而继”。
所以普京才说:“谁不怀念苏联,谁就没有良心。谁想回到苏联,谁就没有脑子。”
但尴尬的是,俄罗斯在继承了苏联近70%的遗产,包括有形的国土与核武库等以及无形的国际地位等后,不得不顺带接收苏联的“负资产”,包括债务和仇恨等。
而西方国家则重点关注着俄罗斯得到的苏联“负资产”,尤其是将苏联时代的仇恨顺理成章地转移到俄罗斯身上,于是苏联解体后满心以为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俄罗斯坚持一路向西,誓要与过去划清界限。
但看到俄罗斯依旧庞大的体量以及仍然恐怖的核武库,他们没有停下围追堵截的脚步,反而变本加厉,誓要将俄罗斯彻底消灭在养老院里。
于是俄罗斯在经过了一系列挫折后终于发现,自己想要的苏联遗产基本没怎么得到,不想要的却怎么甩也甩不掉。俄罗斯也许可以欺骗自己,但却根本左右不了西方国家根深蒂固的认知。
所以,俄罗斯人民终于决定不再“自欺欺人”,是的,既然无法逃避,那就勇敢面对,我们要的,就是那个令世界战栗的红色帝国。因为只有这样的国家,才能让西方国家害怕,才能让俄罗斯真正复兴!
纵观俄罗斯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集权始终是俄国不断壮大的主要法宝,这与斯大林模式并无根本冲突,所以那个一心为俄罗斯谋利益的斯大林,配得起俄罗斯人民的尊重,这是历经几十年的沧海桑田后,斯大林在俄罗斯人民心目中地位越来越高山仰止的根本原因。
而由于俄国的“集中”一脉相承,根本不会随着俄罗斯路线和制度的改旗易帜而转移,所以俄罗斯在怀念苏联的强大精神时,普京作为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怀念的那个叱咤风云的伟大领袖,也是斯大林身上的强大意志。
作为从叶利钦手中临危受命的俄罗斯领导人,普京20多年来面临的困境相比于斯大林接手苏联时不遑多让。在这样的情况下,普京当然希望自己成为斯大林这样有着钢铁意志的领导人。
虽然在大国恐怖的核武库制衡下,第三次世界大战几乎无从打响,普京也无需经历莫斯科保卫战时斯大林令人窒息的绝望。但苏联解体给俄罗斯带来的冲击太大,不仅让俄罗斯直接掉下了超级大国的神坛,更让俄罗斯彻底失去了强大的工业体系,让俄罗斯的东山再起举步维艰,所以,逆境中的普京,才无比需要斯大林这样的意志和精神。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不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