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观察|农具像扫地机器人一样好用!从人力到算力,数字化走进成都农村

红星观察|农具像扫地机器人一样好用!从人力到算力,数字化走进成都农村

00:00
13:03

用传统的方式养鱼,鱼群突然缺氧大批死亡是绕不开的难题,而新农人的增氧设备早已在险情发生前自动开启。

用传统的方式养猪,一个农民至多养几十头,而新农人将这一数字扩展到上千头。

用传统的方式种地,田间地头满是农民挥汗的身影,而今田地里可能看不到一个劳作的人影。

……

2023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愿景。在这背后,更有“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当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被应用到最传统的农村农业生产中,或将助力这一目标的实现。

数字化技术如何一步步走进农村?又为农村带来了什么?近日,红星新闻记者走进成都邛崃、新津、大邑三地的农村,通过多方采访,试图解开这背后的“密码”。

数字化系统

让他的鱼儿远销全国各地

1月8日10时许,谢福刚的手机突然响起,手机屏幕上显示着“警报”二字。

大概1分钟前,谢福刚带记者参观他位于邛崃乡下的鱼塘时,为了演示增氧机的使用效果,他手动拨开了鱼塘旁边的启动键,而这一举动被智能系统检测到,于是自动拨通了他的电话。“一般是不需要手动操作的,所以系统要把这个情况通知到我。”谢福刚说着挂掉了电话,虽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他收起了笑容,“警报”二字勾起了令他痛心的回忆。

鱼塘内的数字化系统

2019年的夏天,气温一度骤降,在一个天还未亮的早晨,谢福刚接到了鱼塘工人打来的电话:“出问题了!我一个人处理不过来!”此时,网箱内一些鱼肚子朝上漂浮在水面。谢福刚赶紧起床赶到鱼塘,整箱鱼已经全部死亡,这让他心痛不已:“鱼缺氧后20分钟就会死,一小群鱼翻起来的时候,水下面的鱼也差不多都死了。”一网箱的鱼死去,直接损失达十几万,这种事在谢福刚的鱼塘发生过好几次。此后,谢福刚痛定思痛,决定用技术来改变传统的养鱼模式。

事实上,他一直在改变。2010年以前,谢福刚在成都市区做汽修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加上对家乡的依恋,他回到邛崃乡下承包了这个近百亩的鱼塘,取名“绿色嘉园农场”。一开始,他完全使用传统的养鱼方式,“就是把鱼苗放进水里、撒饵料,等它们长大再捞起来卖,鱼病了、死了都不知道为什么,总的来说是赔本。”2013年起,他买了十多吨生石灰,花了3年时间养水,水好了鱼才能养得更好,但缺氧死鱼事件也时有发生,“鱼还算不上特别健康,越健康的鱼销路越远、越广,因为大家都喜欢吃鲜活的鱼,足够健康的鱼才能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存活下来。”

近几年,谢福刚在成都市、邛崃市两级农业农村局组织的多次免费培训中,了解到数字化技术赋能渔业,期间多次到广东、海南等渔业发达省份考察,逐渐认可并引进了一整套数字化渔业系统,还得到了中央财政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支持。

如今,谢福刚搭建起一套智慧渔业云平台系统,坐在办公室里或者在外地,都可以用电脑或手机实现远程对自动制氧机、自动投料机、溶解氧传感器、pH传感器等一系列设备的监测和操控。现在,他的鱼塘里不仅再也未出现过鱼群缺氧大量死亡的状况,产量和品质都得到稳步提升,产品远销上海、西藏、广州等全国多地。

谢福刚说,未来他还将继续升级AI系统,让AI来帮助他在鱼塘运营、销售等方面做出决策。

谢福刚在办公室里对鱼塘进行监测和操控

自动监控系统

一人能管理上千头猪

距今4500年左右,成都平原就产生了作为蜀文化源头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宝墩文化。据考证,宝墩文化时期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在成都平原广泛普及,是先民获取食物的主要途径。而今,在宝墩文化的起源地新津区宝墩镇,农牧业正走向数字化时代。

在新希望集团旗下位于新津宝墩镇的新好农牧有限公司,养殖人员唐前程就是这样一位新农人。每当他来到养殖车间,看到的都是智能喂养、自动环控等一系列系统的运作,实现饲料自动运输、投喂、饮水、环境控制检测等生产运营智能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技术被应用到了最传统的养猪业,他需要做的就是查看控制面板上的各项数据,其中很多数据用手机就能查看,几乎只有为猪群接种疫苗的时候,才需要走进猪群。

“什么是好肉?第一是健康,然后是口感。”该公司负责人徐经理告诉记者,如果让猪群生活在优良的环境中,其生病的概率就更小,所用到的疫苗等药物就更少,最终端上人们饭桌的肉药残量就更小。

猪舍

为了让猪群少生病、不生病,首先要隔绝疫病。为此,每当唐前程和同事们进入隔离的养殖区域时,必须反复洗澡和消毒。其次,就是用上一整套数字化系统。

例如,环境控制系统实现了猪舍内自动通风、调节温湿度、采暖等;自动供料系统通过多级料塔配合筛盘料线及料塔称重系统,可将不同饲料精准地供应至每头猪,全程管道运输、减少污染,从而达到精准投喂、干净卫生等投料效果;自动监控系统以5G技术为载体,用可视化的方式,精准、完整地记录猪舍内的异常情况,从而排除风险。

唐前程告诉记者,曾经在农村喂猪,一个农民至多养几十头,而今通过数字化技术,他们一个养殖人员就能够管理上千头猪。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一批智慧农业企业落地新津后,对一方经济起到了带动作用,也让村民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无人驾驶农具

像智能扫地机器人一样运作

雪山之下,无人驾驶收获机来回作业,同样无人驾驶的运粮车在田边等待卸粮,一系列无人化操作,让现场参观人员直呼“大开眼界”。去年5月,位于成都市大邑县新华社村的“无人农场”喜获丰收,而今,绿油油的小麦继续在那里茁壮生长,迎接下一次丰收。

当地社区工作人员黄倩告诉记者,无人农场所用到的器械实际上都是普通机器,通过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的改造后,通过北斗卫星信号和计算机规划路线,精准地实现在300亩的无人农场里走直线、调头转弯等动作。“就像是家用的智能扫地机器人。”

记者看到,在无人农场的机库里,无人拖拉机、无人植保机、无人收获机、自走式喷雾机等器械一字排开,田地里还有摄像头、土壤监测仪等设备,以实现“耕、种、管、收”一些列无人化或少人化操作。

无人农场

在无人农场的不远处,还有一座智慧农业产业园。在这里,小王等新农人通过吉时雨数字农业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APP以及监控设备、土壤监测仪,就能实现对数千亩农田的管理。他们告诉记者,智慧农业APP可提供从种到收再到售卖的“一条龙”服务。

土壤的pH值是多少,农作物生长情况如何,气象状况怎么样,什么时候该播种,什么时候该除虫……只要打开手机,新农人们全都知道了。

小王告诉记者,他曾在城市里从事汽修行业,本不打算回到农村,但看到数字化赋能下农业生产日新月异的变化,渐渐找到了农村的价值。如今,他家在大邑承包了数千亩农田,生产的粮食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大邑共有省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大邑正插上乡村全面振兴的“翅膀”,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从人力到算力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数字化赋能乡村的例子,在成都还有很多。例如在崇州市天赋粮仓产业园,通过人工智能决策,控制温度、光照、水肥、防控病虫害等,即可种出酸甜适中、脆爽多汁的美味樱桃、番茄……例如在新都区军屯镇天星村,通过集成北斗卫星、5G+、农机无人驾驶、农业物联网等技术赋能现代农业,营造“会种田→慧种田”的示范项目。

2023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瞄准“城乡融合”,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关于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记者注意到,其中明确了实现现代都市与大美乡村融合发展、互促共兴、强化数字赋能、科技助企等重点,提出“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愿景。

农田里的监测系统

谈及“城乡融合”时,成都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熊平表示,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数据、信息技术等新型生产要素加快向县域下沉,依托新基建赋能县域经济。要盘活县域农村要素资源,激活农村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城乡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推进县城城镇化,将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互动交汇,促进城乡融合。

从依靠人力,到依靠算力,数字化技术正全面提升着农业生产的效率,让农业更智能化、经营更网络化、管理更高效化、服务更便捷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