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5你感到“草莓自由”了吗

2024-01-05你感到“草莓自由”了吗

00:00
11:30

各位晚上好!欢迎收听菲羊FM。纷纷扬扬的大雪已经来到了南方,还记得在北方读书时,冬天最爱吃的就是冻梨了。现在,在南方初冬的早晨,菲羊每天要吃一颗苹果,搭配老家的脐橙、金桔等水果,有时妈妈会买些草莓回来。今天要分享的文章选自于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草莓价格暴跌一半,但你感到“草莓自由”了吗?》,作者:梅姗姗。


冬季,尤其是雪天,如果恰好有草莓,是绝对满分的场景。

窗外是厚厚一层白雪,手里是娇艳欲滴的滋味,眼前的泠冽与手中的柔弱,形成某种不属于这个时空的交错。咬下一口,完美的酸甜顺着舌尖流入口中,艳红的汁水仿佛还能润一润双唇。明明是万物入眠,寸草不生,只有所谓耐寒抗冻的“硬汉”才能熬过的季节,却能萌生出这样艳丽的希望,甚至横跨元旦、春节、情人节——这些一年里最具仪式感的节日。


怎么能不想吃草莓呢?


11月刚上市,初冬的第一口草莓;12月圣诞节,装饰在甜点上的草莓;1月跨年过年,走亲访友的草莓;2月情人节,女朋友点名要的草莓……“买,不买,买,不买”,不菲的价格和内心的欲望反复拉锯。新闻上说,今年各地冬草莓价格比去年下降三成,有些地方甚至腰斩,但生活在非原产地的我们,却并没有真的感受到草莓价格扫大街的快乐。雪都下了三天,盒马的草莓还稳定在40块钱一斤,标着“丹东”地标的更贵,60块钱。


其实从2007年开始,中国就是世界上草莓产量最大的国家,从云南到山东,从东三省到长三角,一年四季随时吃草莓早就不是难题,但为什么我们看见的价格,并不是新闻上描述的“腰斩”?产量第一的地位,为啥没有匹配上蓝莓旺季9.9元/盒,或者砂糖橘10块钱三兜的美好?


草莓真的自由了么,为什么我还没感受到?


草莓,冬季最完美的水果


大部分水果都意味着美好,但是要说美好到上头的水果,能跟草莓比的不多。

它个大、汁多、味甜,香浓,恰到好处的“酸”,不担心舌头会猝不及防而急剧退缩,果肉软糯细腻,甚至不需要咀嚼,舌尖碾过就能融化;不脏手,不剥皮,乖巧懂事;做成甜点还能打败水果本人,味道更加独特。当栗子蒙布朗还在秋冬交替中为人们嘘寒问暖,伴随着冷空气而来的草莓蛋糕,凭借白皑皑的奶油、松软如羽毛的蛋糕底和红艳艳的果实,承接住了只属于冰雪的浪漫。


没有人能拒绝草莓,草莓就是冬季美好的化身。


红颜草莓,1994年诞生于日本静冈县,它通体艳红,爱心模样,甜度可以达到13~15。出生之初,日本育种专家就给他起名“红脸蛋儿”,寓意它切开后仿佛脸颊一样红彤彤的模样。因为果肉细致,甜酸合适,品质稳定,我国于1999年引入丹东,并被起名“丹东99”红颜草莓也因此开启了在丹东的普及之路,让丹东成为全国最大的草莓生产基地。


章姬,中国草莓农户经常种植的另一个品种。它是红颜的妈妈,特色是身形瘦长,甜度极高,果肉更细腻,因为有人觉得咀嚼后能产生淡淡的“草莓牛奶香气”,也被起名奶油草莓。优点却也是缺点,因为肉质过分细腻,它不耐存储和运输,所以声势上比不过红颜。郊县家庭农场提供的亲子采摘品种,通常是它。


丰香,也源自日本。它的特色是咬开后内髓容易产生一个小空洞,果肉更为紧实,酸度更高。它的空心,也是很多人误以为“草莓使用膨大剂”的源头。这其实跟膨大剂无关,是品种的问题。除了日本的品种,美国的甜查理,全明星,和常得乐也是近几年我们引种的品种,它们大多种植在新草莓产区,比如云南各地,或者小型家庭农场,目前规模还远不及日系草莓。


在我国,草莓的种植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品种为代表的区域性种植,比如丹东,山东,云南;另一种是城市周边的郊县草莓,无论你人在南京、上海还是武汉、成都,你所在的城市郊县,一定有草莓园。回溯自己的记忆,你大概也能想起小时候某个周末,跟父母朋友开车去郊县摘草莓的家庭活动,那些草莓都很好吃。


大棚里生长的草莓不挑地域季节,只要人工和温室配备的足够标准,哪里都可以是草莓的生长故乡。所以《中国草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已拥有草莓播种面积139.97千公顷,无论栽培面积还是产量长期稳居世界第一位,占比全球草莓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草莓帝国”。


自由不自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常理来说,产量大,意味着价格便宜。像今年夏天的蓝莓,深秋的阳光玫瑰,当主要种植区同时成熟,带来的就是这个滋味的“价格自由”。草莓的庞大产量,却似乎没有传递出自由的气息。当看着新闻今年草莓“平均售价15.5元/斤,价格几乎为去年同期的一半”,打开手机购物软件,却发现价格还是实打实的39.9元。


因为商业世界里的供需关系,并不严格依照产量和价格来维系。或许在主流产地的农场的确这样——2022年12月,新闻里就曾报道“云南草莓一斤2元,女孩吃到吐”——但它不可复制,也不是更多数人的现实。除非生活在主流产地,这种价格自由,跟绝大多数的我们没什么关系。


生活在城市,草莓的价格由它的运输,包装,人工、各环节抽成来决定。草莓,恰好就是那个需要更复杂包装,更精致的管理的存在。“我们对草莓的呵护,来自于严格甄选,淘汰率高达70%,包装就像鸡蛋盒子一样,有着单独隔开的小格子,并且采用了可视化包装,整板售卖”,98块钱/公斤的某知名超市,如此解释自己草莓的售价。


除此之外,草莓还拥有砂糖橘蓝莓苹果比拟不了的文化意义:它是《苔丝》里的诱惑化身;是白雪公主深深的迷恋;是画家博斯笔下人类欲望的隐喻;是孤独的美食家对个性的选择;是万物深眠时对生命的希望…… 于是“满满少女心,是草莓也是蛋糕,品味冬季多巴胺的滋味”,成为另一个知名超市78元/盒的草莓蛋糕推广思路。


任何东西,只要脱离了原产地的束缚,就可以被赋予更多的价值。放在行为经济学里,就是“心理账户”的概念。600块钱的鞋子是刚需,6块钱的运费不能接受。冬季的草莓是“美好的化身”,是“走亲访友有面子的选择”,是“款待自己的方法”,于是,无论是88块钱的草莓蛋糕,还是40元一盒的精品草莓,甚至送给女朋友120元一束,4个玫瑰和6颗草莓的情人节捧花,或者250元的纯日本Kiri奶油制作的草莓蛋糕,你都不会犹豫。


因为你相信,草莓值得。


“冬天属于我和爸爸的回忆太多了,他在煤炉上炸我最爱吃的排骨,冰箱里放着舍不得自己吃的草莓。他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别为了省钱舍不得这那的,又不是天天吃,对自己好一点”,一个网友在#草莓价格大跳水#的话题词里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记忆里的草莓,那天或许天很冷,草莓价很贵,你嚷嚷了很多次爸妈都没回应,但总会有那么一天,或许你考试考好了,或许你生病了,或许爸爸发工资了,冰箱里会出现洗干净的草莓。你知道,那一刻自己是幸福的。


草莓本就不属于冬季。在最早杂交成功的欧洲大陆,草莓是春夏之交的水果,是所有莓果上市的时节,平平无奇的一员。当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却因环境的差异,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当进入冬季,万物苍茫,温室里的草莓,成为了有关于生活希望的全部寄托。当吃着这一口原本属于春夏的娇嫩,心中那种属于生活的希望被重新点燃。


生活还在继续。尽管冷,但不一定是苍茫和刺骨的冷,还可以是爱心的,红色的,娇嫩欲滴的,与众不同的。当然,不那么贵的,会更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先不管能否实现水果自由,只要我们为生活而努力,就可以适量奖励自己,别伤心,别泄气,知足常乐,细水长流。我们下期再会,晚安!


背景音乐:《魔力清晨——Morning Magic》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