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历史观,不一样的历史观,虽然冷但有趣,欢迎关注冷历史观。今天冷历史观带来的话题是——中国古人智慧令人叹服,是什么保护了这座城免受洪水灾害450年?
作者:阿川
以下水道为代表的排水系统,被今天的很多人称为“城市的良心”。而 一提起古代城市的排水系统,有些人会认为外国的比中国的先进,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古代中国的城市排水系统无论是历史久远程度还是先进复杂程度都不输国外,甚至有些还独具特色、十分先进。这里冷历史观要介绍的便是我国城市排水系统中一个非常优秀的案例——安徽寿县月坝。
1.寿县月坝简介
喜欢三国时期那段历史的人,应该都很熟悉寿春这个地名,这里是袁术称帝建都的地方,也是爆发寿春之战、曹魏歼灭诸葛诞军及吴军近20万人的地方,此外这里还爆发过著名的秦晋淝水之战等大型战役。作为历史名城,寿春目前是寿县的城关镇,因此我们也把寿春古城镇的月坝排水系统叫做寿县月坝或寿州月坝。
寿县位于淮河南岸,背靠八公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淮河历史上也是以经常爆发洪水闻名,尤其是黄河还多次发生改道、形成“夺淮入海”的自然灾害,导致三面环水的寿县面临的排水防洪压力非常大。历史上凡是治理该地的官员无不把当地的排水防洪工作视为重中之重,由此也诞生出了汇集多个历史阶段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月坝”。
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寿县月坝始建于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距今约450年。但其实早在宋朝时,寿县当地的地方官员就开始修建基础的排水防洪系统了,之后的历朝历代也都在宋朝城墙和排水防洪系统的基础上加以修葺。现在这座周长7174米的古城墙在当地人的珍惜保护下仍然十分完好,同时保存完好的还有两座用以排水防洪的月坝(原有三座)。其实寿县古城墙和月坝是一体的,它们在起到军事防御作用的同时,也在千百年里让寿县人免于洪水泛滥的灾难。
2.月坝排水防洪的效果和原理
自1573年时任知州的杨涧组织修建月坝之后的数百年间,无论淮河河水如何暴涨,甚至在洪水高出地面数米的情况下,寿县都能在古城墙和月坝的保护下安然无恙,宛如铁打的一般,任由洪水环绕冲刷而屹立不倒,直至洪水退去。
寿县之所以能够抵御城外可能长达几十天的洪水泛滥,其基础之一是它的古城墙。寿县城墙被历代官民打造得十分牢固,虽然城墙的墙体中间是夯实的黏土,但其底部、外壁则用石块和大青砖砌成,并且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填灌砖头石缝,堪比今天的混凝土,因此寿县古城墙的防水效果和坚固程度都是一流的。
得益于寿县古城墙和月坝的保护,寿县人民还安然度过了1954年、1991年和2003年等多次淮河流域的洪水灾害。这种城外洪水滔天、城内安居乐业的奇观,是寿县城墙上“崇墉障流”和“金汤巩固”两处石刻字样的最好印证(石刻树立于清朝光绪年间)。
而寿县月坝之所以能够和古城墙一起起到优秀的排水防洪效果,与其巧妙的设计原理是分不开的。原来,寿县古城建有排水用的涵洞,连接了城墙内外。《全国重点文物护单位记录档案》记载:“涵洞方体,宽0.6米,深0.8米,长50米,其一连接内河,另一端通城外,经过城墙石堤部分深15米。”而月坝就修筑在城墙内侧的涵洞上方,其高度和城墙相等,其周围又围护以厚实的堤坡,远远看去像个小山包。月坝内侧还设有石制台阶,人们可以沿台阶上下。月坝底部连接涵洞和排污水道的部分还设置了好几道水闸,用以控制水流进出。
在平时没有洪水的时候,月坝设置的水闸开启,城内的污水可以顺着排污水道和涵洞流出城外。而当洪水来临之时,水闸则关闭,洪水即便接近城墙的高度,也不会倒灌进城内。甚至即便是在洪水高于地面的情况下,城内污水还可以在虹吸作用下排出城外,令人称奇!
寿县以古城墙、月坝为基础的排水防洪系统,充分体现出我们祖先勤劳、智慧的精神,值得后人大力宣传和发扬。
已经发生的都是历史。这里是虽然冷但很有趣的冷历史观,不一样的历史观。更多冷历史知识和观点,欢迎关注冷历史观。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