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科学跨年之夜,北京让“科普”燃起来 | 新京报快评

2024科学跨年之夜,北京让“科普”燃起来 | 新京报快评

00:00
05:53

让优质科普更好服务公众需求,新的一年,北京科普开启了新征程。

1月1日,在北京,一场别开生面的“2024科学跨年之夜”如约而至。活动以“聚科技之火,燃时代之光”为主题,在新年伊始,为市民朋友奉上了一道内涵丰富、贴近热点、有料又有趣的高品质科普盛宴。

科普的重要价值不言而喻。2023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中强调,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并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

经世致用、传世相继,让知识的力量在传播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开拓新疆域,新时代,北京充分利用丰富的科普资源,扎实推进科普工作,创新传播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让科普频频刮起“最炫科技风”。

“2024科学跨年之夜”正是北京科普工作的亮点所在。晚会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部署,结合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以优秀的科学家及科学团队视角,讲述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故事、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故事、国家科技发展的进步故事,虽承载“科普”重任,却并不单板沉重,以一档电视节目的形式,让科普的万花筒盛开在千家万户。

民众静坐闲庭,即可领略科学魅力,提高科学素养,感悟科技自立自强在助力国家发展、创造美好生活方面“显而易见”的功效。

从此次晚会内容看,邀请多位院士专家围绕行星地质、太阳物理、航空动力、玻璃新材料、通信技术、大气化学与环境、人工智能、医学健康等主题发表演讲,这些硬核科技话题,既是国家高质量发展所需,也与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除科学演讲之外,节目还前往北京怀柔科学城、平谷农业中关村、中国核工业集团福建漳州核电站等科技场所进行实地探访,这种沉浸式揭秘科技重地,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领略大科学装置的震撼和科技的前沿性。

晚会中的致敬环节尤其让人眼前一亮,参与者既有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也有来自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通州校区“竺可桢班”、北京交通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茅以升班”的学生,他们用情景朗诵等形式致敬老一辈科学家、致敬科技工作者。这一环节的设置,体现不同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持续深耕、锐意进取的科研精神,更显让“科普之光照亮未来,让科学精神代代传承”的深意。

“2024科学跨年之夜”,不仅科学味足,“跨年”元素也不少。节目通过音乐剧形式,以2023年科技亮点事件为创作蓝本,融合演唱、舞蹈及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邀请高校学生化身“最美科技工作者”,通过朝气蓬勃的表演和科技相关情境设置,展现当代一线科技工作者作为各领域科研团队中坚力量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勇于创新、不断奋进的精神风貌。

这番精心设计,也让这场“科学跨年”节目增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更让优质科普知识,有了更畅通的传播渠道。

其间,北京市科协还联合新华网发布2023公众最关注的十大科技事件,清华大学科协发布2023青年最关注的改变未来十大变革科技。这是北京科普事业史上的大事,将引导全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更关心、关注科技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2022年9月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2035年达到25%。在意见的指导下,北京市科协用心打造北京科学嘉年华、科学跨年等科普品牌活动,大力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高质量开展公益科普,不断提高科普活动的“曝光度”、受益面,形成首都科普传播矩阵。

“2024科学跨年之夜”正是北京市科协推进社会化“大科普”格局建设的有力一笔。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普及大有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普工作使命光荣。北京市科协“2024科学跨年之夜”用丰富多样的方式传递科学知识,搭建起公众与科学之间的桥梁,为新的一年北京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开了好头,也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添力赋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nu7ikx5lgmb3xgy5awg

    听一下

  • 康达_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