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吴晓波,又到了每周日跟大家分享大师思想领教营的时刻。芒格大师营即将上线,今天的内容,一起学习芒格,内容选自App上的一门课程。
大家好,今天我们找来一本新书《查理芒格的原则》,本书是写查理芒格的。书中介绍了这个巴菲特一生的老伙伴,展现这位投资大师的智慧。复杂的投资问题简单化。有些时候你会发现大道至简,越简单的东西才能够坚持下去。
芒格就是这么一个无拘无束的人,他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顾及社会风俗,也不考虑圆滑世故,他就是相当的坦率。所以芒格经常说自己是一根避雷针,或者是一个聪明的蠢驴,在巴菲特和芒格的关系中,芒格的作用就是帮助巴菲特了解更多。
查理芒格的第一个原则:让问题简单化。芒格是格雷厄姆体系的继承者,他说这套体系其实很简单,我们需要以结果为导向。比如有个段子说,美国人到太空中发现圆珠笔没有重力,所以不出水了,所以无法记录内容,于是他们就用了10年时间,研发了一个摆脱重力影响的圆珠笔。正当他们得意洋洋的时候,发现俄罗斯人用铅笔就解决了他们所有的问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记录才是目的,而让圆珠笔在太空也能使用并不是目的所在,所以俄罗斯人的做法才是化繁为简。
有人问芒格,如果遇到难题你会怎么攻克他呢?芒格说:遇到难题,我就不管他,找个简单的事情去做,对,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芒格来说,有三个投资决策,分别是买入、退出和太难。买入这个篮子其实很小,他们很少做出这样的投资决策。事实上巴菲特他们一辈子也没买过几只股票。因为即使是格雷厄姆的体系如此完善,但仍然有大量公司是无法通过这个体系进行估值的。所以在他们的投资世界,就没有一针就灵的这种事情。
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体系,在熊市的时候表现要好于市场,因为他们主张买低估的产品,但是到了牛市,格雷厄姆的体系往往表现很糟糕,很多人也困惑不已。其实这很正常,格雷厄姆就是这么设计的,他通过放弃牛市中的好机会,从而获得熊市里更好的回报。主动降低收益,也是为了控制风险。
所以,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巴菲特在熊市里的时候通常跑赢大势,但到了牛市里,却总有人站出来笑话:巴菲特老了不行了。殊不知,人家就是这样的,这一切都是故意的。短期内逊于大盘,是为了长期地跑赢大盘,这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另外,格雷厄姆的体系,要的是绝对收益,也就是说赚到真金白银,而不光是跑赢大盘这么简单。
所以芒格会说,投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不犯傻,而不是要尽量地表现出多聪明。淹死的都是会水的。那么什么叫做不犯傻呢?芒格用一句话就讲明白了,那就是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这比聪明更有用。这意思就是说,守住自己的能力圈,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这就是投资的基础所在。
芒格用棒球来比喻投资,他说无需每个球都要挥棒击球。当你发现明显有利的机会的时候,并且还有很多的上升空间的时候,这时候就要下重注。比如在大熊市里,很多东西都很低估,这就是一个确定性的投资机会,这时候你敢不敢买入呢?
芒格说下重注。重注,就是一个赌博的词,那么下重注你赌的就是国家经济不完蛋,股市不完蛋。所以仔细想想吧,这个概率有多大,你有99%以上的概率会赢。而相反在牛市里,树能涨到天上去的概率又有多大呢?这个概率估计连1%都不到,所以你在市场亢奋的时候不断地买买买,就是在赌一个1%都不到的概率。
所以,少犯傻,这不是一个方法而是一个智慧,芒格说,投资者需要有极大的耐心,需要等待市场的机会出现,并时常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在买股票的时候,究竟谁在卖?你在卖股票的时候,又是谁在买入?那么在这个对手盘中,你凭什么会是正确的一方?或者说你正确在哪里?希望不要骗自己,什么国家不会让股市跌,这就属于纯粹的给自己壮胆了。
股票就跟打牌一样,每一把牌只有一个赢家,众多都是输家,那么你凭什么就是那最后的赢家?你到底水平高在哪?是你的知识更丰富,或者你的智慧更多,你的经历更沧桑?总得有一样能够赢下去的理由?如果你还没有理由,那么只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并总结,来积累知识和经验。所以,一定要放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正视自己的问题。
事实上,每一次股价错误的定价,那么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或者一群大傻瓜,这正是伯克希尔这种公司的机会。他会低估买入,高估卖出。正是市场的错误和暴涨暴跌,给了价值投资者机会。所以我们不应该鄙视投机者,换句话说,正是投机者让这个市场变得不那么有效了,这才是机会所在。
芒格还有什么其他的好方法呢?《查理芒格的原则》说到了自律,其实就是要大家不要随波逐流,但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每个人都愿意跟在人堆里,得到别人的认同,真正的投资者是去购买那些能够产生价值的资产,他们看中的是资产获利的能力,而投机者则关注的是交易价格。所以别人的出价才是他最看重的地方。芒格说,如果你不能忍受股价下跌50%,其实你就不太适合投资股票。不能承受这种波动的风险,也就不太可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如果你是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信徒,那么你就要跟其他的投资者刚好相反。别人的最好时机,就是你最差的时机,而你的最好时机,往往就是别人的最差时机。邓普顿也说过,在别人垂头丧气时买入,在别人兴高采烈的时候抛售。说的简单,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它也能获得最好的回报。2009年第一季度,当大多数人都在对金融危机心有余悸的时候,芒格却从账户里拿出了所有的钱买入了银行股。
他说这是一个40年一遇的良机,但良机归良机,你必须在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投资,所以即使是芒格,在这时候也只敢买银行股。他说你对自己的知识边界了解越多,进取心就会越有价值。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圈没有认知,那么进取心反而会害了你。越想赚钱,最后就会赔得越多。
投资不要迷恋智商,智商只是个传说,用处并不太大。很多高智商的人,反而成了最差劲的投资者。巴菲特说,如果你的智商超过120,那么你就可以把多余的送人了。这就是说成功的投资者,根本不需要绝顶聪明,他只需要一个平均的智商就够了。超高的智商在投资中不是优势,反而是一种灾难,因为他总会试图去预测市场,甚至打败市场,过度自信会让你的投资业绩不佳。
事实上华尔街上那些投资大佬们,几乎没什么是高智商的。但他们却具备了超于常人的智慧,而这个智慧的表现形式,说白了还是那句话,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在自己一手掌握的领域充分自信,在自己掌握之外的领域,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投资就是用今天的钱换明天的钱。所以你要把它想象成一个生意,今日的付出是为了明天的收获,不要太短视,总想上午把钱打进去,下午就赚个涨停板出来,这就太奢望了。所以用至少5年的周期去审视你的投资,你会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在投资一家公司的时候,你一定要算算,5年它有没有翻倍的空间,如果有就继续研究下去,如果它5年不可能翻倍了,那么其实就意义不大了。
5年翻倍,其实每年的年化收益大概就是15%左右,所以复利是一个非常强悍的事情,如果你能够稳定增长,那么将会在后期带来很多的钱。芒格说,除了金钱之外,很多东西也会复利增长的,只是不能量化罢了,比如你的技能、知识、人脉关系等等。你读10本书的感悟,绝不是读1本书乘以10这么简单,当你把几百本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知识体系的时候,很多东西就已经是豁然开朗了。
至于读书,芒格更是说,这是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有着阅读的习惯。但你说多读书是不是一定成功呢?这个还真不一定。但不读书,你一定是不会成功的。世界上本身没什么捷径,如果非要找到一个的话,读书可以算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因为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去吸取别人的经验,你不一定能够学到什么成功的方法,但至少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有人说,我就是看不下去字,该怎么办呢?其实这也很简单,先从你感觉到兴奋的地方下手,比如你看不下去书,可以先看看研究报告,又或者找一些人物传记的书过来看看,这些书故事性比较强,不太用动脑子,所以你看起来应该没什么障碍,当培养了阅读习惯后,再逐渐看一些世界观的书,最后再看方法论的书,也就是说你可以从故事,到世界观再到方法论,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很显然学习方法是最困难的,接受别人的故事和别人的价值观其实并不困难。即使是芒格和巴菲特,他们也在不断地保持学习状态。大家都知道,这两个老伙伴都是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继承者,但直到收购了喜诗糖果的时候,他们的思路才开始转变。用他们的话说,这笔投资让他们去除了无知。随即他们开始学习费雪的成长股理论,买入好公司并一直持有。他们在后来的几十年之间,受益于这种思路上的根本转变。
在投资的路上,你不能从众,但也不能孤军奋斗,你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反对者。这话很矛盾,但其实你想想巴菲特和芒格的关系就知道了。他们都是价值投资的拥趸,拥有者同样的价值观,但巴菲特却称芒格是爱唱反调的可恶之人,芒格的口头语就是“不行”。他总是否定巴菲特各种各样的提议,并滔滔不绝的说出各种理性思考后的理由。这些东西往往会让巴菲特也冷静地重新考量整个投资计划。
巴菲特在2013年的致股东的信里就说,他在某些事情上没有找芒格商量,所以损失巨大。自从那以后,他就更离不开芒格了。那么你有没有这样一个擅长唱反调的智者朋友呢?现实生活中,唱反调的人确实是不少,但智者却是稀缺的。
芒格把他和巴菲特的成功归咎于性情,巴菲特的解释是独立思考、情绪稳定,这才是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其实两个字也是可以概括的,就是淡定,不要什么事都咋呼。情绪这个东西左右着你的投资成功率,如果你始终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游走,那么很难有什么好的回报了。
当然这块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都是做不到的,因为大家心气都很高,因为大家总想在投资中发大财来补贴家用,等着在股票上赚到钱后去买房子,这种想法本身就会放大贪婪和恐惧。这种平淡如水的心态,反而能让他规避很多的贪婪和恐惧,从而进一步战胜市场。
第八季还出吗
这不是《齐俊杰看财经》么?
Nicholas_Ni 回复 @蒋卫民_qh: 这是呀,所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