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扎根、圆梦,让青年在管城有为有位

向往、扎根、圆梦,让青年在管城有为有位

00:00
13:50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创业、青年人才倍增等专项行动让管城成为青年向往之地,让千年古都焕发新时代青春力量。

围绕“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定位,管城区正全力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构建更加完善的体制机制,打造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让更多青年人才在管城现代化建设中书写精彩华章、绽放绚丽之花。

圆方人力集团刘翰霖和她的小伙伴

郑州商都遗址公园俯瞰图 马健 图

互为助力 让创业不再孤单

窗外华灯闪烁,室内激情燃烧。时针已经指向22时45分,位于郑州火车站商圈郑州大观国际A座7楼灯火通明,直播间里滔滔不绝,传道、授业、解惑,分享创业创新理念,传递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新浪潮,人们眼里充满自豪。

这里,就是被称为“日不落直播间”的久久疯牛电商实操基地总部,让人来了就不舍得离开。去年以来,这里先后培训1200多个团队12000多人次,交付率达90%以上,吸引了众多青年慕名而来,创新创业。这里是青年人点燃激情、放飞梦想的理想地和竞技场,大多数“纯小白”转身做了“小老板”。

创始人老杨欣慰地说,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成就了别人发展——感谢开放创新的郑州,行业发展前景更广阔;感谢包容豁达的郑州,来到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老杨,本名杨立峰,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2016年起先后在北京、太原、扬州等地与快手平台、抖音平台合作,开展动漫、电商、短视频等业务。2022年3月,他带领团队登陆郑州,在管城区建造全新大本营,“扬州年丰物阜,人杰地灵,但偏踞东南,不利于八方宾朋汇聚。经过多方论证和市场调研,看好了郑州”。

近年来,管城区厚植干事沃土,让青年在管城有为有位。坚持将青年优先发展理念融入城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引导青年在管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尽展才华、实现抱负。

打造创新平台——依托商代都城遗址、金岱科创城、郑州南站枢纽新城核心片区建设,建成研发平台51家、创新创业载体7家、新型研发机构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充分发挥高校、企业等资源优势,建成黄河交通学院、万盟等众创空间5个,开放性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5个,全力为青年人才搭平台创环境。

拓展就业空间——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5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创新主体培育、技术改造升级、产业扩量提质“三大工程”,发挥全区505家科技型企业、149家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作用,挖掘开拓更多岗位资源,进一步扩宽青年就业形态与渠道。

加大人才引进——积极承接百万大学生留郑计划,用好100亿元青年创新产业基金,大力实施项目人才双招双引和定向猎头计划,累计吸引8358名高校毕业生在管城就业,近悦远来的良好人才生态正在构建。

不忘初心 让奉献为爱续航

在郑州南三环,郑州抱团实业有限公司馒头车间,现代化馒头生产线,和面机和切面机不停地运作着,滚落出一个个成型的馒头,为百姓餐桌送去特有的麦香。

“东奔西走,还是留在郑州!在外漂泊十几年,还是家乡创业最安全!”负责人陈新伟有着7年的乡镇工作和驻村历练。当年,他丢掉“铁饭碗”,只身“闯江湖”,家人反对、同学劝说,女朋友分手,可他铁了心到大都市圆梦。他先在郑州待了两年,然后西上新疆,东下江浙,两闯北上广,历练多年。2010年陈新伟返回郑州,组建抱团实业有限公司,打造从田间到社区养老餐桌产业生态链,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标准化的餐饮服务,助力社区公益餐饮项目实现弯道超车。

郑州是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扎根管城,陈新伟爱上这个流光溢彩的地方。他每一个馒头拿出一分钱用来做公益,为环卫工人免费供应爱心早餐、更换服装,他的梦想是能每天投放12000份免费餐,让需要帮助的人不因三餐而担忧。

坚持青年所需就是服务所向,管城区推出普惠暖心政策举措,着力解决青年住房、教育、育养等方面“急难愁盼”问题,让更多青年向往管城、扎根管城、圆梦管城。

刚刚参加完管城区2024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交流会的刘翰霖对此深有感触。2021年,从黄河科技学院毕业后,她入职圆方人力集团,面临疫情影响下用人单位“招人难”和劳动者的“就业难”,她创新直播带岗,坚持每日在线,为求职者推荐优质岗位,至今累计播出4896个小时,服务企业415家,提供就业岗位596个,直播间访客量13.8万人,通过直播帮助10698人实现就业——倡导有温度就业的“霖姐”成了求职者们心目中的引路人。

对管城区萤火虫志愿互助中心发起人梅丽来说,管城区的温度不止于此。连续多年以残助残的她,带领一帮残疾人兄弟姐妹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是残疾人朋友的贴心人。

12月25日,刚刚和残疾人朋友参加完一天的“短视频剪辑培训”的梅丽,不顾疲惫,将残友们的故事一一向记者道来。

“管城区残联对我们非常关爱。当大家用商王鼓敲击出优美的乐声,用鸟虫篆书写出‘福’字等作品时,那种幸福的笑容特别让我难忘。很多人的鸟虫篆作品已经变现,贴补家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带来的自豪感。”梅丽说,“萤火虫”自2021年6月成立以来,从助力抗洪救灾帮辖区困难残疾人渡难关,到帮助重度残疾人换残疾人证,再到帮助残疾果农化解苹果滞销难题……这个七成志愿者是残疾人的特殊志愿服务队,一次次用微微萤火温暖着更多人。

“因为我们淋过雨,所以更想给别人撑把伞。志愿服务帮助辖区内需要帮助的残疾青少年、困难残疾人家庭找回信心,更好地融入社会。他们怀着感恩之心加入志愿服务,回报社会、传递爱心。我们坚信,一只萤火虫能量有限,很多萤火虫聚在一起,微光不仅能照亮自己,也能温暖别人。”

匠心筑梦 以创新致敬未来

到河南博物院参观过的观众,应该都会留意到一尊商代原始瓷尊,1954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郑州人民公园商代遗址中发现了它,由此找到了中国瓷器的源头。在城东路顺河路的商代城墙边,一家陶瓷专题博物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里,丰富的藏品记叙着这段历史,而陶艺师姬佳乐,在这里带着大小观众通过欣赏、学习制作陶瓷来了解郑州深厚的历史,已经5年了。

2008年姬佳乐从江西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后,抱着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回到了郑州,而大象陶瓷博物馆是他梦想真正开始的地方。“每天上班都路过商代城墙,看着伫立了几千年的城墙,我心里就特别踏实、充满希望”。

“我的一些同学毕业后去做设计或者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但我还是想做一名陶艺师,推广、传播我们的陶瓷文化。”姬佳乐认为,郑州文化底蕴深厚,是他从事艺术创作的底气和素材宝库,“每次在城墙边转转,就觉得自己‘满血复活’了。”

不仅能请进来、留得住,更要离不开、爱得上。管城区深耕人文底蕴,聚焦青年特征与需求,深入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全面打造青年友好型新场景新业态,用老城的温度和厚度构筑起“商”潮融合的文娱供给格局。

新潮澎湃的古老管城,总能为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

设计师施景元喜欢将城市景观、文物珍品“搬”上明信片,并利用明信片社群进行交流,传播郑州现代城市形象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管城区很有特色,无论是老街道、老味道还是商城遗址,都特别有‘文化含量’”。

“只有管城最郑州,行走管城才能了解郑州从哪里来,了解郑州辉煌的过往,以及如何一步步发展到如今的模样。”生于1986年的刘炳晗,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郑州,在郑州已经生活了19年的他,对管城的大街小巷有着独一份的热爱。

“管城总有新变化,总能带给我源源不断的惊喜,成为我创作的灵感源泉。”刘炳晗对管城区的最初印象来源于一位住在东大街边的同事——一名真正的老郑州。受其影响,刘炳晗特别喜欢到管城的街道上走走转转,然后拿起画笔将管城之美速写在纸上。在他的笔下,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街道,抑或是某个不为人知的小众角落,都极具郑州特色。

“作为一名新郑州人,我特别想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热爱。管城有那么多的文化底蕴值得去发掘、去创作。”刘炳晗打算把管城最有特点的地方全都画出来,再做成文创产品,让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游客拿着明信片、版画或是徽章去管城打卡,让画和实景同框,让大家都了解管城、爱上管城!

这是一场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郑州首个博物馆剧本杀、特色研学活动,满足了青年读史、研学、赏景、探访、品读等精神文化需求,让青年于博物馆群和街巷中感悟文化历史、体验城市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以老字号、年轻力、烟火气为标签的顺城街、平等街、管城街等集文化、美食、国潮新零售、潮玩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潮玩商都·邂逅管城”“上元奇妙游”“顺城烟火·醉美郑州”等80多场次活动,可吃、可看、可听、可闻、可体验,满足了青年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国香茶城“茶+市集”“茶+展览”“茶+汉服”等新模式,用茶香守住青年的“小确幸”;张华楼等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文旅农旅融合,打造城市休闲“后花园”,用美丽田园风光和鲜活多元的乡村生活抚慰青年乡愁情怀:与城同心、有爱护航,乘风起航、未来可期。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王思俊/文 受访者供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