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相声演员曹云金发视频称自己捐了20万,却陷入“诈捐”传闻,引发网友关注与热议。12月22日下午,曹云金在其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视频,辟谣“诈捐”传闻,并表示已报警。
曹云金之所以被质疑“诈捐”,是因为他晒出的转账记录上,转账人的名字是其本名曹金,而捐赠证书上写得却是曹云金,而且他本人所晒的捐赠证书与网友捐款后所得的捐赠证书,设计、格式、年月日落款,都完全不一样,又有网友去中华慈善总会查询“曹云金”的名字,发现近一个月内,曹云金同名人士在12月20日为震区捐赠了1元,随即有8笔1元到1元以下的捐赠在12月22日发生,于是很多网友顺理成章地认为,曹云金只捐了1元,然后P成了20万元,“诈捐”已经是实锤。
曹云金此前发出的转账记录和捐赠证书
说真的,这些“证据”的确是很有误导性的,如果不是中华慈善总会随后发了一篇文章,确认曹云金的确捐了20万元,恐怕就算他再怎么出面回应,也难以平息流言。人们总是更倾向于相信那些基本事实模糊,但带有强烈情绪的事,从而稳固自身的认知,满足窥探和批判的欲望,这可能也是人性最难克服的弱点之一。
明明捐了20万元,结果不但没有得到肯定,反而遭受质疑和谩骂,曹云金肯定是委屈的,而其他明星、公众人物,看到他的遭遇,可能也会觉得心有余悸,进退两难。捐款了不晒吧,显得没有爱心,可能会被骂,晒出来吧,如果被这样造谣质疑,依然会被骂,还得费力澄清。本来是传递关爱、奉献爱心的好事,搞得一地鸡毛,十分难堪。
当下,每次出现大的灾难、事故,逼捐、催捐已经成为一个固定流程,明星、网红、企业,但凡有些名气,就可能面临网友的催促和质疑,没晒捐款的被催着捐款,捐了款被嘲讽捐得少、捐得慢,一不小心还可能被说是“诈捐”。原本是自觉自愿去表达善意的捐赠行为,因为公众过高的期待变得复杂功利,而一些煽风点火的炒作行为,更让献爱心,做公益不复纯粹,而是变成了被逼无奈的“投名状”,免于被骂的“护身符”。
拿捐款当噱头,把爱心当武器,对他人肆意逼迫和攻击,为了吸引眼球,捕风捉影以讹传讹,随口断定他人“诈捐”,这些举动看似是关怀受灾群众,其实不过是扯着正义的大旗,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肆意发泄负面情绪,再顺手捞一波流量而已。
这种恶意造谣,道德绑架的行为,不但恶意伤害了捐款者的名誉,而且也破坏了公益慈善的良好氛围,理应受到法律的惩处,平台的治理。如果这种每逢灾难就跳出来逼捐催捐,逼着他人献爱心,还要逼着他人晒出来,以此彰显自身道德感的风气,如果不加以遏制,对公益事业的负面影响将非常严重,难以估量。
明星属于高收入人群,也是很多人的偶像和榜样,公众希望他们能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但是一旦过了度,变了质,将明星捐款变成了饭圈虚荣的攀比,将无私的爱心变成了互相攻击的武器,那就本末倒置,过犹不及了。廉价的正义感比冷漠更加可怕,助人本应是快乐之本,救灾的舆论焦点也不该被模糊,是时候刹刹这股逼捐造谣的歪风,让爱心捐献回归本质和初心,让对受灾人群的关怀和帮助成为舆论焦点,真正落到实处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