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英雄纪念碑落成,里面没提“中国共产党”,毛主席不允许?

1958年英雄纪念碑落成,里面没提“中国共产党”,毛主席不允许?

00:00
10:43

坐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历经近10年功夫才建成。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公共艺术品。

但是,这座纪念碑上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元素却不多,甚至在碑文里,根本就没有提到中国共产党。

大家都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毛主席却不允许纪念碑碑文里提到“中国共产党”,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中国共产党的功绩难道不是最值得纪念的吗?

跨越古今的胸怀

正反两面的碑文是由毛主席亲自拟定的,一共一百多字,每一个字都落笔千钧,千金不易。

这样重要的碑文,毛主席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正面八个大字写的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毛主席亲自撰写,经过放大20倍后,原封不动雕刻到纪念碑上的。

背面的碑文有一百多字,毛主席拟定之后,周总理亲自用楷书撰写,再由能工巧匠来雕刻。

这一百多字的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第一部分是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英雄。

第二部分是纪念自五四运动以来,这三十年内牺牲的英雄。

而最后一段话,则是将时间往前推移,到一百年前的鸦片战争。

自从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在抵抗外侮,反抗压迫的斗争中牺牲的英雄,都在纪念之列。

可以明显看出,人民英雄纪念碑文并没有一字提到“中国共产党”。

1840年时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成立就不说了,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已经传入中国,并且开始指导中国革命,为何不提呢?

如果说那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小,倒也说得过去。

但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未来命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碑文里为何不明确指出这一点呢?

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国共产党发挥的重要作用,没有人比他更清楚。

自1921年中共一大以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

除了吃苦受罪,还牺牲了无数的好同志,可以说,在纪念碑里怎样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功绩都不为过。

然而,毛主席的胸怀何其宽广,他不光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功劳,更看到了全国四亿同胞的功劳。

中国共产党虽然是领头羊,但也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革命分工不同,不能忽视民众的力量。

比如说,在解放战争中,为了早日打败国民党顽固军,无数平民百姓踊跃参与支前,给前线的解放军战士运送了无数粮食弹药。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陈毅看到关于民众支前的报告后,深切地说了一句:“徐蚌会战的胜利,是民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现在淮海战役的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大量当初支前民工留下的物品与照片,功绩昭昭,不容抹杀。

有的群众甚至因此而丧命,他们不是军人,也不是党员,但确实为中国革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所以,在纪念碑上,理应有他们的位置。

而一百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一段历史,虽说离新中国比较久远,但也有相当的联系。

因为正是从1840年开始,我国逐渐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我国人民才开始奋起反抗,寻找出路。

在这个过程中,有清政府内部的自我改革,也有太平天国这样的暴力革命。

他们虽然各有不同,但结局都是一样,全部都失败了。

这些人用血的代价,为后人试出了一条条错误的道路,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让后人知道,指望清政府自我改革是行不通的,指望农民起义来反帝反封建也是行不通。

革命党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反而让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导致数十年民不聊生,日本趁虚而入。

所以,资产阶级道路在中国也是行不通。

最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我们都知道,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基本国情的,是能得到民众支持的。

但这也是有了前人的经验,我们才知道其他路走不通,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在中国共产党之前,人们所作的斗争。

这些斗争虽然失败,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所以,出于历史深度的考虑,毛主席决定将碑文的纪念时间扩大至1840年。

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毛主席决定将碑文的纪念内容扩大至,所有反抗内外压迫的英雄。

虽然没有提及,中国共产党,但很明显,中国共产党同样包括在其中。

如此恢弘大气的碑文,必须要有同样恢弘大气的纪念碑来衬托。

虽然早在1949年就举行了奠基仪式,但直到1958年才完全建好。

如此小心翼翼,就是要保证纪念碑从外观到内涵,都保持完美的状态,供全国人民瞻仰。

人间绝品的纪念碑

在建造纪念碑之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要建立一座什么样的纪念碑?大家对此众说纷纭。

很多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主流观点大概有三种。

一是建立分散的矮状碑,样式为中国传统墓碑。

这样既可以放在天安门广场的中间,又不会占据轴心,阻挡天安门与故宫之间的直道。

但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定了,因为低矮分散的墓碑不具备视觉冲击力,难以让人感受到纪念碑的分量。

而且天安门与故宫之间的直道没有那么重要,并非不能占据其轴心。

恰恰相反,人民英雄纪念碑完全配得上占据这个轴心位置。

所以,大家最后达成一致,要采用巨型高耸的单体形式,达到宏伟的效果。

然而又分成了两种不同意见,一派认为要采用碑形样式,一派认为应该做成群雕。

中央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重在其意,不在其形,做成群雕反而不好。

自1840年以来,人民英雄何其之多,在群雕上显然不能一一展现。

如果挑选几个重要人物,那又无法展现人民英雄的全貌,容易陷入精英主义里去。

而且更重要的是,已经确定要在纪念碑正反两面雕刻文字,群雕不好实现这一目的。

因此,高耸入云的碑形样式就成了首选。但这个样式虽然确定下来了,很多细节还有待商榷。

比如说,底座镂空不镂空?要不要设置检阅台,以供领导人使用?

另外,内部要不要设置楼梯和窗户,以便游人登高眺望?

在最初的版本里,这些因素大家都考虑进去了,但在最后敲定的方案里,这些因素全部被放弃了。

在最初版本里,人们最看好的是“红墙门洞式”设计。

即仿照天安门城楼,在对面修建同样的城门楼子,下面三个门洞可以出入,纪念碑立在红墙上。

这个方案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有一位专家坚决反对,他就是梁思成。

在他看来,这种方案虽然满足了诸多需求,比如下面可以通行,上面可以检阅,可以游玩,但却失去了纪念碑的本意。

人民英雄要永垂不朽,那纪念碑的底座就不能镂空。

而且三座门洞与天安门非常雷同,会造成审美疲劳,天安门已经满足了检阅和登临的需求,纪念碑没有必要拥有这些功能。

最最重要的是,这样搭建起来的纪念碑,底座太大,碑身就显得渺小,有些喧宾夺主了。

梁思成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认可,最后,中央决定按照梁思成夫妇设计的方案。

将纪念碑设计为一个简约、大气、浑厚的艺术形象,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虽然没有采用群雕的样式,但在如今的底座四周,都刻上了浮雕。

这些浮雕就是反映自1840年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的,与纪念碑碑文的内容完全对应。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八块主要的浮雕虽然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事件。

但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突出个人历史人物,而是以群像方式展示故事情节。

比如第一张浮雕为虎门销烟,象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按道理讲,想要提高辨识度,应该把林则徐的形象刻画出来,并放在主要位置。

但该浮雕主要展现的却是硝烟工人和准备抵抗英军的士兵。

其他几张,分别有反映太平天国的,反映五四运动的,反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也都是这样。

尽管有的浮雕内容,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依然没有刻画领袖形象,而是以基层士兵与群众为主。

这与碑文里不提“中国共产党”的内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体现了毛主席重视群众力量,积极依靠群众的伟大思想。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后,迅速成为了天安门广场,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的标志性建筑。

它将与人民英雄一起,永垂不朽!

结语

毛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中,不刻意提及“中国共产党”,这是一种谦虚、博大的胸怀。

除了表明他重视群众在革命工作中的贡献外,同时也希望党内的同志不要居功自傲。

以前的功绩再大,也不能当做炫耀的资本。

新中国成立,只是万里长征开个头,后面有那么多难关要过,还要再接再厉才是。

其实,在中国人民心里自有一座丰碑,只有赢得民心,才能树立起永垂不朽的纪念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4353hngx

    万物非道,唯道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