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近几十年里的发展受到世界瞩目,不仅仅是因为这头东方雄狮能够顺利崛起,更是因为它能够崛起得如此之快。
这就引起了许多专家的疑问:“为什么中国能够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
有的人说是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有的人说是广阔的土地面积,还有人说是因为中国庞大的人口。
这些因素都起了作用,但都不是重点,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德国的一个专家从思想的层面一语道破中国迅速崛起的原因:“中国没有覆盖全民族的宗教。”
宗教和国家的崛起有什么关系呢?仔细拿中国和西方世界对比之后,发现关系很大。
无与伦比的思想活力
我国和西方在文化思想上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方把神作为最高信仰,而我国不是,西方在古代往往把宗教信仰强制推向全国,而我国不是。
在我国已经脱离出盲目的神仙崇拜,而在周朝时就建立起独立的封建制度的时候,西方人的思想还局限在对神的崇拜里,并用有神论的思想来看待一切,事关国家走向的政治制度和战争等事务也都充满着神教的动机。
就连作为统治者的国王们,也常常首先是教廷的教皇,古代欧洲的统治者们为了更好地维持社会秩序,不断用宗教教义来灌输人们的思想,力求达到所有人在思想上的统一。
一旦有人表现出违背的思想迹象,往往会被教廷以火烧等残酷的方式来处以死刑。
在过去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在早早建立神仙崇拜之外的封建王权之后,不断吸纳各个少数民族加入到华夏民族的大家庭,并且在思想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发展出了以儒释道三种信仰为主,其他各种信仰为辅的兼容并包的信仰体系。
在这个信仰体系之中,无论是哪一种信仰都没有权利抹杀其他的信仰,没有权利完全覆盖住所有的民族,这样的思想体系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中国人的思想活力。
近代的落后不是因为国人思想活力不足,更多是因为明朝和清朝所施行的闭关锁国政策,让国人接触不到丰富多彩外来文化冲击,在日复一日的闭门造车中消磨了锐意进取的志气。
虽然思想内容上落后了,但是因为兼容并包的信仰体系而保留下来的思想活力依然存在。
因此可以看到,自从鸦片战争中英国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人就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战争中总结经验教训,痛定思痛,为了走向进步而艰难求索,多方学习。
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建立北洋新军到爆发辛亥革命,都是国人在自我改变的道路上艰难求索的结果。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之后,中国人的思想活力就像放了闸的江水,波涛汹涌连绵不绝,声势浩大影响深远,从培养留洋学习的人才,到激烈讨论各国的政治制度,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都是国人不断迸发思想活力的良好体现。
中国在文化兼容性上的表现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这从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上就有着鲜明的体现。
精彩的民族融合过程
十三世纪时期,蒙古军队以战争的方式深入到其他文明之中,他们的军队经过中亚地区,接触了中亚地区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
他们都信仰伊斯兰教,蒙古军队不但没有因为信仰的不同而对他们进行驯服或杀戮,而是请他们来到蒙古草原和中原腹地,和汉族、蒙古族一起享受中原地区璀璨的文明。
这些人相继迁徙到中原的各个地方,和唐代时迁徙来的回纥人一起,成为了中华民族中一个新的成员——回族。
吸引他们在中原深深扎根的不仅仅是中原地区富饶的物质资源,还有中华文化在面对各个民族的信仰时,所表现出的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藏族也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藏族作为古代吐蕃人的后代,分布在中国西南的广大地区,古代随着吐蕃人和中原人往来愈发频繁。
吐蕃人被中原灿烂的文化所深深吸引,逐渐产生了归附之心,随着清朝历史的向前推进,藏族在文化经济交流和战争的共同作用下,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员。
藏族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且这些宗教信仰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曾经是当地统治者维持自身统治的手段之一,但无论是清朝的皇帝还是民国的总统,都没有强制藏族人信仰中国传统主流的儒释道信仰,仅仅是对藏族人怀着一颗团结和保护之心。
像藏族、回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中原汉人不断扩大生活地域的上千年历史中,各种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都是在中华民族所表现出的文化包容性中,不断融合进这个大家庭,从而团结在中华民族五彩斑斓的文化大旗之下。
与中国这种高度兼容的思想体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统治者长久以来的强势。
西方自从蒙昧的远古一直到15世纪,一直都深陷在单一的宗教政治中无法自拔,尤其是欧洲人自从把基督教推广开来之后,就成百上千年地过着基督思想与国王王座合二为一的政教之中。
他们把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要想生活在王廷的统治之下,就必须信仰国王所规定的宗教文化,他们把这种政教统治方式强加给各民族,使得各民族统一信仰,虽然短时间内维持了社会的稳定,但是从长久来看,却严重压抑了其国民的思想活力。
那为什么西方人还能在最近几百年的时间里,在科学技术上突飞猛进呢?他们要感谢几百年前那些文人墨客们所进行的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让更多平民百姓学会自己读书写字和画画,这就让他们拥有了在政教思想之外创造文化的能力,也就是激发出了欧洲人思想上的活力。
而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则进一步解放了大家的思想,让欧洲得以呈现出各种思想和艺术相互碰撞的百花齐放的局面,而这种局面,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得到淋漓尽致地发展。
即便欧洲人通过文艺复兴和思想启蒙进行了思想活力的激发,但这种激发也并不彻底,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因为在此之后,欧洲许多国家依然把基督教思想作为正统思想,用这些思想来制定政治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依然在强化着那种覆盖全民族的宗教思想。
在这一点上中东国家也和欧洲国家类似,在数百年的文化碰撞中,最后却仅仅形成了中东国家大多都信仰伊斯兰教的局面。
中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除了兼容并包没有覆盖多民族的宗教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不把神作为自己的最高信仰。
西方的神和中国的“天”
在现代世界各国到欧洲旅游的游客,无论走到哪个国家,都可以看到宏伟壮丽的大教堂。
这些教堂额有着光滑透亮的石砖,有着宽阔高大的穹顶,看上去蔚为壮观,这些教堂往往是古代欧洲人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话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精心修建。
这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造出来的教堂,无不是欧洲古代政教合一、宗教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鲜明体现。
欧洲人最大的信仰是他们的神,就像基督教教徒们最大的信仰是上帝,而中国人最大的信仰并不是神,而是天。
无边无际的天空就在我们的头上,永远无法望到天边,这种广阔无比的意象让中国人无不心生无限敬畏,继而把自己所有的敬畏和尊重之情,都投注到了这个大到无边的意象里面。
这一点从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帝王身上就有着鲜明的体现,他们往往自称为“天子”,让百姓认为他们是上天的儿子,以此让自己在百姓心中拥有管理天下的合理性,从而在思想上维持自己的政权。
例如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命令丞相李斯制作的传国玉玺上写的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当一个人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他可能会在心中默念一句“人在做,天在看”,或许因此就打消了作恶的念头。
另外在古典书籍中,文人们多次提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概念,都是中国人敬畏天、热爱天、探索天的体现。
中国人对于天的感情并不是仅仅停留在一种思想上的信仰,随着民族的融合和朝代的更替,国人又把正义、家国观念等融合进了对天的感情中,也就是把对天的敬畏上升到了忠于国家、热爱同胞的大义高度。
中国人用“天”的意象建立起了“忠孝仁义礼智信”,用天建立起了对祖宗、对世界的崇敬,把自己所处的世界称为“天下”。
多少次中华大地陷入到混乱之时,无数仁人志士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激励下,走上安邦定国的艰难道路,虽死而犹不悔。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之所以中国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文明,并不是中国的资源比其他三个国家更富饶,也不是中国的军队比其他三个国家更强大,而是因为中国有着无与伦比的兼容并包的文化,中国的宗教从来不覆盖全民族,中国人最大的信仰就是比国家还大的天。
有了这样比国家还大的宏伟信仰,中国的文明不会被任何一种文明所取代,因为其他民族往往都是带着排他性的信仰体系,这本身就是一种自己很难察觉的思想局限。
结语
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无一不是在覆盖全民族的信仰上锁死了自己的发展上限,然后在失去活力的状况下逐渐走向了文明的中断。
这也恰好回答了现代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纳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能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走得那么快?”
正如德国的那位教授所说:“中国没有覆盖全民族的宗教。”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