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延续600多天,中国意外得到“好处”,多到无法想象

俄乌冲突延续600多天,中国意外得到“好处”,多到无法想象

00:00
06:58

欢迎收听军备解码带来的最新军情资讯!

俄乌冲突打了600多天,双方均损失惨重且仍打算继续死扛下去,班长对支持俄罗斯还是乌克兰的争论早已不再关心,但俄乌冲突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样对中国也是一样,从某种程度上看,其实中国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得”是远大于“失”的。今天班长就从两个方面大致为大家介绍下中国所取得的“好处”。

首先是我们终于有了梦寐以求的稳定能源供应。我国是个大国,但可惜的是我们大却不富,尤其是至关重要的石油,我们严重依赖进口,根据2022年公开的数据,我国全年进口石油量为5亿吨,而自产石油量仅2亿吨。在进口的5亿吨中,又有超过8成是通过海路运输的,我们网友常说什么要和美国人作斗争云云,其实在国际关系专家眼中,中美对抗的本质是中国极力避免和美国发生冲突,原因很简单,中国的能源命脉太脆弱了。

美国及其盟友不但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油区,其军事力量还牢牢把守着世界各主要航道、海峡、运河等交通要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美国人想,可以随时掐断我们的原油海上运输。为了避免这种极端情况,中国这几十年来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获得稳定的能源进口渠道,为此我们积极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尽量从多国进口石油,不把鸡蛋装到一个篮子里。其次就是拓展石油运输路线,能避开海路就避开海路。

比如我们建造的中缅石油管道,从中东和非洲购买的石油直接从缅甸卸货,经管道运回国内,这样可以避开马六甲海峡,但这条管道输送量太小,还需要天价的“过路费”,因此直接从北方的俄罗斯铺设管道进口石油就成了最好选择。但之前的俄罗斯对卖中国石油这件事并不是特别上心,一方面他们石油天然气卖欧洲很好卖,欧洲人有钱还不爱搞价,卖中国除了要铺设几千公里的管道外,中国人不肯吃亏总爱压价的习惯也让俄罗斯人不那么喜欢。

之前俄罗斯对卖中国石油不太上心另一个原因是不愿意把经济命脉过多掌握在中国手里,和中国千方百计保护能源安全一个道理,各大原油出口国也不愿意太过依赖某一个进口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在哪都适用。尤其是俄罗斯出口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大都产自远东地区,他们对这一地区十分敏感,极力排斥中国对远东增加影响力,之前库页岛附近出产的原油和天然气就被卖给了韩国和日本,其实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量。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开始全方位制裁俄罗斯,它们的能源出口四处碰壁,中国成了救命稻草,于是乎拖了好几年的新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谈判立马开始,一直不愿意降价的俄罗斯也终于低了头,连普京谈到中俄能源价格谈判时也颇有怨气的说道:中国是艰难的谈判对手……从某种程度上说,俄乌冲突爆发后,中国终于有了一个可靠、便宜、大量的能源供应渠道,这可不是钱能买来的。

第二个“好处”就是中吉乌铁路,作为联通中国、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中吉乌铁路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谈判,如果建成,相当于我们在西部有了一条全新的出口线,别说什么拉动西部经济发展,对整个中国的经济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过去20多年里,这条线一直没有谈成,最大的原因就是俄罗斯反对,他们一直视中亚地区为传统势力范围,认为中吉乌铁路会加强中国对中亚影响力,因此极力反对。

俄乌冲突爆发后,被视为俄罗斯最亲密盟友的中亚5国竟然集体反水,开始和俄罗斯划清界限,虽然还不至于反目成仇,但裂隙已生,现在两边关系也仅仅是为了利益勉强维持而已。于是乎中吉乌铁路的谈判又重新开启了,没了俄罗斯的干扰,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原则上同意了铁路建设,目前谈判的焦点问题是铁路采用何种规格的铁轨,他们两国使用的是俄式铁轨,和咱们的宽度不同,如果按他们的标准走,火车就必须在出国境时换轨,费时费力。

当然中国是希望按照咱们的标准建设,但这样另外两国又担心新铁路与自己铁路系统不兼容,对自家经济拉动作用有限,最后沦为中国和欧洲贸易线的“旁观者”。最终谈判结果现在犹未可知,但只要没有外人干扰,这条铁路的建设就是迟早的事,一旦建成,除了连接欧洲,这条铁路线还可以向南进入巴基斯坦,中巴虽然是铁哥们,但两国之间交通却几乎为零,不要说铁路,仅有的中巴公路也受制于地形、气候等因素无法形成大规模运力。

有人会问了,建一条中巴铁路不就行了?答案是不行的,中巴之间横亘着一段高原山脉,这段山路虽然不长,但其建设难度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甚至恶劣程度远超西藏高原,仅仅是一条中巴铁路就耗费了两国数十年之力、上千人的牺牲,更别说铁路了,这不是钱的事,是挑战人类基建能力的事。一旦中吉乌铁路南下联通巴基斯坦,那我们就能和巴西部的瓜达尔港建立陆上铁路联系,那么中国到中亚到中东的一整条战略线将彻底盘活,其战略意义不可估量。

仅就以上两点好处,如果不是俄乌冲突爆发是不可想象的,很多网友问班长,俄乌冲突、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冲突、巴以冲突,世界热点地区这么热闹,为什么中国不积极参与,展现自己大国风范,争取自己利益?其实大家真的想多了,别人几代人上百年的苦心经营,凭什么你说插手就插手?没有不计成本培养的代理人、盟友国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你又如何插手?靠一张嘴吗?

大国之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靠努力,还得靠机遇,比如我们20多年的和平高速发展期,这就是可遇不可求,再比如俄乌冲突,让我们有了战略突破的新机遇。国家发展,最忌一个“赌”字,赌上自己国运,一次两次或许能赢,但一旦输了,那就是万劫不复,宁可慢点,也要稳点。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点赞、留言互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