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毛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毛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00:00
15:08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河南省开封市市委书记戴季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

谁料,毛主席看到这封信之后,大动肝火,重重的把这封信摔在桌子上,还说,要将戴季英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原来,戴季英写这封信,核心就为了两个字——“升官”。

革命功臣

为了这件事情,毛主席对戴季英做出了极其严肃的处理。

1952年2月,《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宣布已经正式开除了戴季英的党籍和公职,

而且,毛主席对戴季英的评价始终不高。

在七次六中全会上,毛主席还讲了这么一段话:“谁不犯一点错误呢?无论是谁,总要犯一些错误的,有大有小。不可救药的人总是很少的,比如陈独秀、张老四、高麻子、饶漱石,还有陈光、戴季英。除了这样极少数人之外,其他的人都是能够挽救的,都是能够经过同志们的帮助去改正错误的。”

其实,若说戴季英是一个完全的坏人,倒也不尽然。

在革命的时候,他也立过不少功劳。

戴季英

1906年,戴季英出生于湖北黄安县。

这个地方因为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革命将领,后来被改名为红安县。

少年时的戴季英,怀抱着救国救民的壮志。20岁的时候,他便参加了革命队伍。

他虽然年轻,但是很有领导组织能力,在群众之中也很有威信。

所以,在1927年,他便成为了当地主要的革命领导者之一。

南昌起义爆发之后,戴季英也立即带着湖北当地的革命者们响应,发动了九月暴动。

这一年的11月,戴季英再一次带领着革命军冲进了黄安县城,歼灭了守城部队,活捉了县长,还端掉了敌人的军火库。

随后,戴季英便在黄安县成立了苏区政府。

不久之后,他联络上了红军大部队,他所带领的起义队伍,也被红军收编。

1928年,戴季英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他也成为了正式的党委委员。

很多人都评价过,以这样辉煌的履历,又活到了建国之后,按理说,戴季英在开国将军中也该有一席之地的。

然而,令人叹息的是,戴季英的人生走的是下坡路。

而且,这下坡路,还怪不得别人,是他自作自受。

戴季英是个优秀的指挥官,不过当年在红军里,他却有一个更加响亮的绰号,叫做“肃反专家”。

1934年11月,为了配合中央红军的工作,戴季英、徐海东等将领,带领着红25军这支年轻的队伍,同样踏上了北上长征的道路。

一路上,他们和敌人经历了好几场苦战。令人惊叹的是,他们不仅重挫敌人,而且自己伤亡不大,从中也可见,戴季英的领导能力是很强的。

另外,在12月,戴季英还在山西洛南地区,建立了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征召了一大批年轻人加入队伍。

红25军比中央红军更早到达陕北,他们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也为后来红军在陕北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力。

自相残杀

然而,在做这些正面工作的同时,戴季英还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军队内部大肆搞肃反。

而要说起戴季英为什么如此喜欢搞肃反,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那就是张国焘。

戴季英之前隶属于张国焘所带领的红四方面军。

而红25军,其实也是从红四方面军发展而来的。

当年,张国焘在队伍内部大搞肃反的时候,戴季英就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

现在戴季英独立指挥着一支部队,竟然又把肃反之风发扬光大了。

张国焘

其实说起来,戴季英本身是肃反的受害者之一。

当年戴季英与他的二哥,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干部。

1931年,张国焘大搞肃反的时候,因为戴家兄弟出身于富农家庭,所以成为了张国焘的重点关注对象,戴季英的二哥更是直接被张国焘下令杀害。

戴季英当时虽然没有被杀,但以张国焘当时的态度,恐怕也迟早是一死。

在这种情况下,戴季英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向张国焘表忠心,从肃反的受害者变成了搞肃反的急先锋。

他这一招的确有效,张国焘看到他表现得如此积极,便放过了他,并对他大加重用,不停地提拔。

张国焘

而这段经历,大约导致了戴季英的心态扭曲。

张国焘的肃反让他深受其害,但后来,他倒向了张国焘,获得了权力,能够把他人的生死捏在手中之后,却尝到了甜头。

所以,后来部队脱离张国焘之后,戴季英对于肃反这件事情,反而更加疯狂了。

哪怕是在长征期间,命悬一线的关头,戴季英也依旧在红军内部罗织罪名。

到最后,作为副军长的徐海东完全看不下去,便指责戴季英问: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难道给人定罪都不需要证据吗?

徐海东

没想到,戴季英说出一番让徐海东瞠目结舌的话。

他说:“你不懂肃反的事,没有口供,证明他是反革命坚决分子,不愿说出他们的组织来。”

戴季英是容不得别人质疑自己的,没多久,徐海东居然也上了戴季英的怀疑名单。

幸好,当时队伍离不开徐海东,所以,戴季英才勉强忍住,没有对徐海东下死手。

当然,对于徐海东来说,这堪称是死里逃生的经历。

虽然他保全性命,只是,他的不少战友还是直接或间接的死在了戴季英的手中,这成为了徐海东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疤。

徐海东

等到红25军顺利地走完长征路,来到陕北,情况就更严重了。

因为,在陕北,存在着由刘志丹带领的另一支红军。

反复无常

1935年9月26日,两支队伍在陕北会师。

而10月1日,戴季英便展开了自己的抓捕行动。

陕甘边特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蔡子伟,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张文华、黄子文、江旭和李西萍均遭到扣押。

随后,戴季英便对他们展开了刑讯逼供,要求他们承认自己是反革命。

众人对于这样的无理要求,自然不愿承认。而戴季英办案也压根儿不讲什么证据,一套逼供下来,戴季英成功的把脏水泼到了刘志丹头上。

刘志丹

直到1935年10月中旬,毛主席也带领着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来到了陕北。

结果,刚一来,就听到一个令人大跌眼镜的消息:刘志丹被关押了,陕北红军方面,被杀害的干部已经达到了200多名。

毛主席赶紧派人找到戴季英,勒令他立刻停止这种自相残杀的活动。

戴季英这才不情不愿的罢手。

也幸好中央红军赶到,否则,陕北红军和红25军之间迟早要爆发内战。

从这一时期开始,毛主席便对戴季英的印象极其不好。

毕竟,一个能够把屠刀挥向自己同志的人,即便是才能再卓越,又能如何呢?

但那时,不是处理戴季英的时候。

敌人虎视眈眈,距离根据地只有几步之遥,而戴季英是红25军的指挥官,处理了此人,引起军心动荡,最终受害的还是红军。

何况,戴季英对根据地的扩大和发展,终究是有功的。

而在之后的日子里,或许是没机会再搞他肃反那一套,戴季英反而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正道上,又立下了不少战功。

比如说,1935年,国民党组织11个团的兵力,向我军根据地发动进攻的时候,戴季英挺身而出,指挥部队,击溃敌人主力,化解了这场危机。

而在抗战期间,戴季英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的副司令,1939年升任为司令。

从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戴季英率领队伍和日军交手百余次,自己好几次险些牺牲在战场上,以巨大的付出换来了对日作战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由于国民党作战失误,导致河南大部分被收复的土地,重新落入日寇手中。

这个危难关头,又是戴季英带领部队,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成立了八路军河南军区,尽力挽回了局面。

不过,戴季英这个人最让人痛惜的就是,尽管中央给了他无数次机会,可他始终无法彻底改掉自己的缺点。

戴季英

1935年,他在陕北组织群众工作的时候,便因为思维僵化,高高在上,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导致工作无法推行。

毛主席为了给他个教训,干脆停掉了他的工作。

这也就是为什么戴季英作为一个革命元老,职务没能一路升高,反而逐渐走低。

这个人是很复杂的,如果说他有什么坏心思,似乎也不对。

因为,他固执的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革命。

可是如果放任他我行我素,那么,根据地的军民是无法忍受的。

也只有在抗战、解放战争期间,这种万众一心,一致对外的时候,戴季英才能真正发挥出属于自己的作用。

悔之晚矣

1944年,八路军河南军区成立之后,戴季英再次被委以要职。

此时,戴季英总算是消停了一阵子,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工作成绩也相当出色。

因为他对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建国之后评估他过去的责任时,党和国家进行了从轻的处理。

当然,他想要担当很高的官职,也是不可能的。

最终,中央任命他为开封市的市委书记。

正常来说,过去的罪责能够既往不咎,还能够继续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戴季英应该满足了。

可戴季英竟然愤愤不平,认为自己的官职太小。

他觉得,自己在抗战期间便已经担任了河南的党委书记,是一个省级的官职,可现在建国了,自己反而只是一个市级的干部。

他钻了牛角尖,于是对工作也表现得不甚热情。

不仅如此,他还倚老卖老,自命不凡,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志的工作。

开封市由于他这个领导一会儿不管事,一会儿瞎指挥,险些陷入了瘫痪状态。

对于其他平级或者比自己更高级的同志,戴季英更是横眉冷对。

他认为,论资历属自己最深,因此,便将所有人都不放在眼里,还对着省委的工作指手画脚。

到最后,他更是直接把信寄到了毛主席的办公室,细数过去的功劳,给自己要官,想要当省委书记。

而毛主席看到这封信之后,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

出于对功臣的尊重,国家对于戴季英的个人行为已经一忍再忍,希望他能够放平心态,好好的为人民服务。

然而,如今他对于自己过往的错误不仅不思悔改,还进一步的放任自己,危及国家,如今还在邀功请赏,毛主席终于是忍无可忍。

随后,戴季英被开除了党籍和官职,重新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而戴季英的后半生,则是充满矛盾的。

为自己过去的行为,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然而,在他自己的认知里,他认为自己对于党,始终是忠心的。

这大概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人们无法否认他那些年里为了革命舍生忘死的精神,可人们也无法肯定他引导红军自相残杀,以及后续一系列自命不凡的心态。

戴季英晚年过得相对低调,后来,他曾经协助文史方面的工作人员,编著了25军的军史。

1984年,党中央对戴季英过往的经历。进行了重新的调查,最终决定恢复戴季英的党籍。

这对年迈的戴季英来说,或许是一种安慰。

后来,戴季英接受了几次采访,随着岁月的流逝,戴季英终于懂得了反思。

他意识到,自己过去的种种行为是错误的。

只是,很多事情想要回头,已经来不及了,那些被冤杀的战士再也没办法活过来。

以他的能力,本可以做一个纯粹的、优秀的革命者,载入史册,百世流芳。

可是,他却一步步滑向了错误的深渊。

他曾领导战士们取得过很多胜利,也曾经亲手将人们的胜利果实摧毁。

1997年,97岁的戴季英永远闭上了双眼,结束了他难以评价的一生。

参考资料:

陈楠《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肃反》

陈先瑞《戴季英关于红二十五军军史的谈话记录》

本文由“文史风云”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qd_7u紫氣東來

    這人太舔不知耻了 。

  • 1599086kyji

    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