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毛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毛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00:00
13:44

1951年,毛主席愤怒的声音从中南海的办公室中传出:“这简直是胡闹,给我把他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原来是因为时任河南省开封市市委书记的戴季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谁知毛主席读过信后直接大怒,后来甚至还对戴季英做出了“无可救药”的评价。

要知道,毛主席就连对敌人都是抱着“改造”的态度的,几乎听不到他说某个人完全无法进行思想教育。

这个戴季英究竟是谁?他的信里又写了什么,才会引得毛主席如此大动肝火呢?

满门忠烈参加革命

戴季英1906年2月出生于湖北黄安县的一个地主家庭,家境颇为富裕。与很多工农出身的革命志士不同,戴季英的家风颇为开明。

他的父亲从小就告诉他革命的道理,也因此他较早的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长大后的戴季英进入武汉的一所中学进行学习,经常带着同学们一起闹革命,也因此受到了共产党组织的注意。

1926年,20岁的戴季英如愿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次年又正式转为了共产党,真正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

可他加入共产党还没有多久,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整个社会都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下。反动派大肆残害革命群众,戴季英的父亲也没能幸免。

由于他的父亲戴寿云与中共的许多领导人交往甚密,因此,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浇上汽油当街杀害,其余四个兄弟也没能幸免于难。

一夜之间,昔日繁荣的戴家只剩下戴季英一人。

1927年11月,黄安县与麻城县的各农民自卫军发动了武装暴动,也称为“黄麻暴动”,戴季英就是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1月14日,趁着所有人都在睡觉,戴季英率领众人一举攻破了县警备队,还活捉了县长,收缴了100多支枪械。

虽然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但也取得了一些成功,一些小的革命根据地已经在逐渐建成,大别山上有了第一个红色政权。

次年,戴季英领导下的农民军队被改编为第七军,他也被任命为政委,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程。

此后的时间里,戴季英飞速的成长。到了27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了红25军的参谋长了。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只好进行了战略转移。戴季英也带着红25军向北进发。

然而敌军可不会就这样轻易放过他们,经过了几次围攻后,红25军遭到重创,伤亡惨重,只好一路走一路团结革命群众,竟然奇迹般地在1935年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接下来的路途中,戴季英不断地带领红25军的战士们联合当地武装组织,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游击战,粉碎了国民党的进攻。1935年9月,红25军成功到达陕北,也是第一个胜利完成长征的队伍。

这时候的戴季英意气风发,任谁看都是一个为革命办实事的好同志,难道仅仅只是因为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就被开除党籍了吗?其实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的。

曾经犯下重大错误

随着戴季英的功绩越来越大,他的思想也逐渐发生了改变。1933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认为党内存在着不少不合格的人,需要进行“整肃”。

地主家庭出身的戴季英首当其冲,被调到了虚职岗位接受调查。为了表明自己对革命的决心,戴季英站了出来,成为了“整肃”的“急先锋”。

可他并不对干部进行调查,只是一昧的凭着自己的好恶来进行“肃反”,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很多有能力的干部都在这场运动中去世了。

1935年10月,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听说了这场错误的运动,当即严厉批评戴季英等人,还给他了一个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

在经过毛主席的批评后,戴季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抗日战争开始后,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多次领兵亲身上阵杀敌,取得了不小的战果。

由于日军的凶猛攻势,国民党节节败退,中原地区很快沦陷。为了夺回失地,时任第四支队副司令的戴季英,果断深入中原腹地,积极组建游击队伍与日军作战,歼灭了为数不少的敌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1945年中原军区成立后,戴季英担任政委,与中原军区的司令员王树声紧守河南的战略要地,成功与新四军和八路军的队伍会师。

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执意要发动内战。1946年7月,蒋介石召集勒30多万兵力围攻中原军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然而让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即使解放军只有6万人,依然能够成功突袭。

中原突围胜利后,作为中原军区主要领导人的戴季英也受到了表彰。毛主席也曾说过:“戴季英、王树声等同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失败的国民党只得退守台湾,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了,戴季英作为中原军区的领导人,被任命为开封市市委书记。

按理说作为一名解放军将领,无论分到什么官职都应该认真为人民服务。况且开封作为河南的重要城市,能让戴季英来管理,已经可以彰显中央对戴他的重视了。

然而戴季英却不那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资历够“深”,应该得到更高的官职。怀揣着这样的心理,他经常“倚老卖老”,故意发表与省委相反的意见,和上级领导作对。

不仅如此,戴季英还变得居功自傲,爱听别人的阿谀奉承,处处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甚至假借群众之手写信表扬自己,思想已经完全腐化了。

1951年,被捧得“飘飘欲仙的”的戴季英主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也正是这封信,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伸手向毛主席“要官”

在收到信后,毛主席看到署名是戴季英,还以为是汇报工作的信件,但等毛主席真正看到里面的内容时,他勃然大怒。

原来这封信竟然是一封彻头彻尾的“求官”信,信中详细地写到了戴季英这二十多年的“丰功伟绩”,请求毛主席为他升官。

令毛主席更加愤怒的是,戴季英还在信中诋毁了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张玺等人,表明了自己想做新的省委书记的愿望。

毛主席深感戴季英已经偏离了革命的道路,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了。于是当即下令批示:“我们不需要戴季英这种品质败坏的干部,应该开除他的党籍,并且永远不再启用!”

并且经过查证,开封市市委在戴季英不作为的情况下,连报告都不能正常的上传下达,整个市委机关几乎是一盘散沙,政府职能完全瘫痪。

1952年2月,戴季英正式被开除党籍,他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不久后,他被判入狱15年,彻底离开了人们的视线。

往后的日子里,毛主席还常常拿戴季英做反面教材,称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人。直到1984年,中央才恢复了他的党籍。

其实按照毛主席的原则来看,戴季英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必然的。毛主席生平最不喜欢用权力来“搞特殊”,就连他自己的亲人有难,他也绝不拿公家的一分钱。

况且,毛主席早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强调过:“各位领导干部务必要保持谦虚的作风,戒骄戒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戴季英的行为无疑是触碰到了毛主席的“逆鳞”,他不仅“以权谋私”,还有严重的个人主义思想,完全背离了革命的初心。

戴季英恢复党籍后,有很多老战友都前来看望他,但他却很少同意见面。他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当晚年的戴季英谈起毛主席时,他并没有表现出不满,甚至还带着崇敬地说:“毛主席看待问题总是很透彻,开除我也是正确的选择,我很感谢毛主席。”

晚年的戴季英虽然没有再进行过政治工作,但一直居住在河南政委的家属院中,深入简出,过着几乎“隐居”一般的生活。

以往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志们都被授予了军衔,只有他被毛主席严厉的责骂,戴季英在夜深人静之时想必也会后悔。

革命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功臣也不只有一个,可戴季英过分夸大自己的功劳,实在是丧失了共产党人的本心。

如果戴季英不给毛主席写那封信,而是选择为人民勤勤恳恳服务的话,应该会有更大的成就,可惜没有如果。

1997年11月,戴季英在郑州去世,享年91岁,结束了自己复杂的一生。

结语

历史人物往往并非单一维度的英雄或反派,而是复杂而多维的存在。戴季英的一生,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被质疑和争议的一面。他犯下的错误,无疑给他的历史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

然而,正如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一样,历史人物也有他们的失误和过失。我们不能仅仅因为他们的错误就全盘否定他们的贡献和付出。

对于戴季英来说,他的错误和过失并不代表他的一生都是失败的。他曾经的贡献和付出,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尊重。

总的来说,戴季英是一个复杂的人,他的一生既有光辉的一面,也有被质疑和争议的一面。

我们应该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评价他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铭记他的贡献和付出,同时也反思他的错误和过失,以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和坚定。

作者:汪汪

编辑:汪汪

参考文献:

[1]方莉. 戴季英,被毛泽东批示“永不启用”的开国元勋 [J]. 文史月刊, 2010, : 51-53.

[2]苏振兰,夏明星. 戴季英的风雨人生 [J]. 湖北文史, 2006, : 74-91.

[3]夏明星,苏振兰. 被毛泽东点名“不可救药”的戴季英 [J]. 文史精华, 2005, : 35-41+1.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