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见的福利”!湖北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已帮助2000多名孩子

“听得见的福利”!湖北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已帮助2000多名孩子

00:00
05:15

12月8日,在湖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3岁的小超正在背诵唐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清晰的吐字,和同龄孩子相比没有太大区别,只是他后脑黑色的胶垫和导线,显示着他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样:小超有先天性重度听障,但借助人工耳蜗,他现在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说话,背唐诗。

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残联了解到,2007年以来,湖北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已经帮助2000多名孩子听见世界,学会说话,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未来,省残联还在推动这项“听得见的福利”纳入医保报销项目,更好地帮助听障孩子。

孩子越早培训就越会说话

在湖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做听力康复训练的孩子,有不少都是和小超差不多年纪的,甚至还有更小的,记者就碰到了一个刚刚一岁的宝宝,被妈妈放在婴儿车里推来做训练。

“这么小的孩子,都不会说话,他们需要训练什么?”面对记者的疑问,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其实人工耳蜗手术本身并不复杂,但对医生的医术和经验要求很高,主刀医生的水平,团队的经验,术后护理等都很重要。在手术之前,还需要进行多项检查,确定孩子的听觉神经完好,学习能力没有问题,才适合手术。而手术之后,如何让他们学会说话,还要经过长期的康复训练。

对接受了手术的孩子来说,当植入体内的人工耳蜗开机后,他们就可以听到来自外界的声音,但听见并不代表听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即使一岁甚至更小的孩子,也要及早接受康复训练的原因。

“他们不仅要能听见,还要学会辨别声音,理解声音,学会了这些,才能更好地学会说话。”工作人员介绍,3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间,即使能听见,他们可能也无法学会说话。比如,小超就是从一岁多就开始接受康复训练,现在已经两年多了,表达能力在同龄的孩子里都属于较好的水平。

有孩子戴着耳蜗考上研究生

孩子们后脑的“胶垫”和导线,其实是人工耳蜗的体外部分,包括声音处理器、话筒等,负责接收外界的声音,传递到植入体内的芯片,从而让他们听见声音。

小超的爷爷说,其实他们的康复训练,从小超接受手术前就已经开始了,首先是对家里环境的改造。虽然小超需要听懂不同的声音,但学习说话的环境,却需要尽可能地安静,这样外界的噪声才不会干扰他对语言的识别。爷爷不光在卧室的墙上装上了吸音材料涂层,还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关掉了几扇窗户,为小超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当然,在多数时候,小超需要的不是“静音”,而是“造音”,要制造不同的声音,让他能学习识别。于是,爷爷在家里准备了沙锤、鼓等乐器,没事就让他听,在做饭的时候会有意识打开水龙头,让小超听流水声,出门的时候,会让他去听鸟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小超学习语言的进度很快,甚至比很多同龄的孩子更会说,表达得更清晰。

目前,湖北人工耳蜗救助项目每年可以完成200多例手术,每个孩子的手术、人工耳蜗免费,康复训练有1.6万元的补贴。湖北每年新增听力筛查不合格的孩子大约1000例,其中佩戴助听器没有明显改善,需要植入人工耳蜗的大约占30%,因此,这一项目目前基本可以满足湖北省内的需求。在接受了手术的孩子中,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研究生,他们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地工作生活。

“听得见的福利”还将升级

记者从湖北省残联康复处了解到,人工耳蜗救助项目的资金来源是湖北省财政资金,为更好地服务听障人士,相关政策的完善工作也一直在推进中。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项目,湖北省残联也在积极推动这一项目纳入医保。湖北省残联康复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纳入医保,对听障孩子有一些便利。据了解,目前,湖北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只对一侧手术免费,另一侧还需要佩戴助听设备,对那些希望两侧都安装人工耳蜗,以取得更好听力效果的家长,医保可以有更多选择,而且时间上相对更快。但是与医保相比,湖北目前的人工耳蜗救助没有限制家庭条件,手术、产品和康复训练的资助额度也要高于部分省区市的医保报销额度。

湖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湖北人工耳蜗只选择在一侧手术,还有技术上的考虑,如果未来医疗科研取得突破,有比现有的人工耳蜗更好的听力恢复技术,就可以及时应用到另一侧耳部。考虑到政策的推行,需要财力的支持,他们也希望,在将来这项“听得见的福利”能有更多升级,帮助更多孩子和同龄人一样正常生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