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今年中国空气质量有点波动属正常

生态环境部:今年中国空气质量有点波动属正常

00:00
03:15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目前是否已到极限?未来会放缓或反复吗?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12月11日在国新办表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确实进入了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多种因素影响下,今年中国空气质量有点波动,但这个波动是正常的。

11月30日印发实施的《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提出从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的调整方面推进系统治污。不过,通过产业转型来改善空气质量往往需要较长周期,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速度是否会有所放缓,甚至出现反复?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认为,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确确实实进入了负重前行、爬坡过坎的关键期,绿色转型确实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一蹴而就。“是不是到了后面几年就出现停滞或者波动,这个要从几方面来看。”

刘炳江分析,第一个“大气十条”和第二个“大气十条”期间,也就是2013年到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逐年下降,与2013年相比,2020年煤炭总的消费量下降了5%左右,这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增量减少了,只要在存量上多下功夫、多减排,空气质量自然而然就会改善。

“这个机遇目前来看确实有点不存在了,但是出现了另外一个大的机遇,就是交通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刘炳江表示,《行动计划》在此方面提出很多量化指标。比如,由于现在发生PM2.5污染过程主要是氮氧化物驱动,因此《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0%以上。

再看气候条件,2013年到2016年是连续四年的厄尔尼诺年,2017年到2019年是正常年,2020年到2022年是拉尼娜年。根据气候专家的预测,我们国家有大小两个周期,小周期是厄尔尼诺,每4到7年有个轮换,今年又进入一次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过程。另外一个大的周期来看,每隔20年,我国就进入沙尘频发、高发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3年是20年,现在又是一个20年,今年上半年沙尘多发的现象已经非常明显了。

此外,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来看,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无论煤炭的消费量、钢铁的产量、有色金属的产量,还是原油加工能力、发电量,均稳居世界第一。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转变。

刘炳江表示,这种情况下,今年中国空气质量确实有点波动,但是这个波动属于正常的,恰恰反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蓝天保卫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