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
1964年5月26日清晨,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突然感觉下腹部疼痛难忍,虽然医生马不停蹄地纷至沓来,但却依然没有跑赢抢救一下的时间,尼赫鲁的生命最终走到了尽头。
5月27日下午1点40分,带着无尽的恐惧和郁闷,尼赫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75岁。
作为现代印度的开国领袖,尼赫鲁的去世,是印度人民的巨大损失,从此世间再无尼赫鲁,那个令印度“扬眉吐气”的尼赫鲁时代也彻底终结。
在经典影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有句高屋建瓴的总结:“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失,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
推而广之,尼赫鲁作为现代印度的开国元首,对印度的成长无疑也有着无可取代的奠基作用。因此理论上说,虽然斯人已去,但尼赫鲁的形象万古长存,其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精神,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印度人前赴后继的图腾。
但现实情况是,尼赫鲁给印度留下的只有夹杂着遗憾与恐惧的一地鸡毛,如果说窝囊可以薪尽火传,那么尼赫鲁就是给印度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
而之所以如此不堪,根本原因在于一次史无前例的战败。
话说1962年那是一个冬天,17万三哥被4万忍无可忍的解放军揍了个遍。一触即溃的他们不仅兵败如山倒,在广袤的恒河平原上跑出了非洲角马迁徙的队形,更创造了全副武装马拉松的人数记录,在国际社会出尽了洋相。
战后,西藏军区司令张国华将军感慨道:“我从军33年,从未打过如此轻松的仗”;士兵庞国兴表示:“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我军指战员实事求是的点评无疑比枪炮更有杀伤力。所以尽管肉体毁灭的三哥并不多,印度也没有在战后丢失一寸土地,更没有被迫付出一卢比战争赔款,但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
因为此战不仅让印度彻底被踹下了第三世界领袖的神坛,做了60年的噩梦,晚节不保的尼赫鲁更是在惊魂甫定中郁郁而终,所以静夜史有理由相信,此战是印度的“脊柱骨裂之战”,简称被打断了脊梁,从此有声有色的“印度梦”开始向“有声有色的奇葩”一路狂奔。
鉴于败得如此惨烈,所以印度上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开始了力度空前的卧薪尝胆。除了在宝莱坞以各种方式反败为胜,印度还时刻以“印度再也不是62年的印度”为座右铭,“爸爸再打我一次”的愿望极其强烈。如果说62年前的印度为了有声有色的“印度梦”定下了数不清的小目标,那么自那次一败涂地后,印度的往后余生,就全都是为了报当年的一箭之仇。
然而,虽然钟爱牛粪的印度喜欢粪发涂墙,但印度的奋发图强是如此曲折艰难。在静夜史看来,渴望一次真正胜利的印度至少面临着两大难以逾越的天堑:
一曰国力,二曰地位。
常言道“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徒劳”,印度想要反败为胜,最根本的前提就是综合国力的后来居上。
然而,除了口号和体味儿,印度的国力始终是一言难尽。虽然英国殖民印度300年加班加点地掠夺了超过540000亿美元的财富,但客观上让印度见识到了外面的世界,更为印度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包括298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国土和铁路、工业等硬件资产,这也使得印度开局的起点比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要高,是真正的“准王者”,印度也在尼赫鲁的带领下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三世界领袖。
相比之下,中国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强取豪夺后,早已一穷二白,根本难以同印度相提并论。
但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印度早已被甩出了十万九千里,尤其是印度最关心的GDP,只有不到中国的1/5。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支撑的印度,在大国竞争中自然力不从心。而印度之所以如此稀松,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革命或战争的洗礼。
战争或革命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而言,就类似于淬火工序,没有这一步,印度就不可能百炼成钢。
由于英国为统治印度实行“以印制印”,与土著精英组成“统治者联盟”,所以当这些精英走上抗英斗争的领导岗位,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他们必然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于是有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而这种连殖民者都爱不释手的斗争方式,自然难以让印度自立门户。
印度的成功独立,根本原因在于英国在二战期间的元气大伤,再加上美国为防止殖民帝国死灰复燃,携手苏联推动第三世界民族独立,于是“非暴力不合作”终于柳暗花明。
由于印度独立靠的是“印巴分治”的白纸黑字,所以印度统治阶级相比于英属印度换汤不换药,导致印度上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变“政令不出新德里”的窘境;下不能将统治力贯彻到基层各个角落,推行土地改革为工业化铺平道路;中不能废除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为工业化释放人口红利。
因此,印度像极了还没有做桩基工程就平地起的万丈高楼,其结果只能是越建越摇摇欲坠。尽管尼赫鲁在任期间不遗余力地推动改革,包括消灭土邦,扭转印度一盘散沙的局面,赎买地主土地,推动工业化落地实施。但没有暴力革命对守旧势力的摧毁,尼赫鲁任何一项改革都举步维艰,虽然国大党在印度德高望重,但多党制让印度失去了一切脱胎换骨的可能。
而等到尼赫鲁去世,国大党在英吉拉·甘地之后盛极而衰,印度的发展就更是一言难尽。
相比之下,我国经历了22年的武装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史无前例的土地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后,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新中国的国际环境,更推动了苏联的大规模援华,我们也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为80年代后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因为有自力更生的工业基础,我国能承接更高水平的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并最终实现为我所用,而印度在工业化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只能另辟蹊径地以服务业立国,而这必然导致印度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导致惊涛骇浪。
所以,综合国力上的巨大差距,是印度常年报不了一箭之仇的根本原因。更尴尬的是,印度的命运,也被北方邻国“安排”得明明白白。
中印战争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明确了中印的对峙线,并在整体上对印度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态势。为了防止“高空抛物”,印度不得不组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山地部队。
所以,实力相形见绌导致战略上长期被动,印度想要报仇,注定只能说想想。
当然,所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必然会把窗户也焊死”。如果说实力不足还可以有后来居上的盼头,那么地位上的天差地别就真的和种姓制度一样让印度彻底绝望。
尽管西方国家一直在不遗余力地鼓吹“龙象之争”,印度也一再认为除了孟买领先上海20年,其它领域都在等量齐观,毕竟两国都是文明古国,近代都遭遇了殖民侵略,国土面积巨大且人口众多等,实在是太适合同台竞技。
但现实情况是,中印确实不是一路国,静夜史认为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
印度是棋子,而中国则是棋手。
中国比印度的强,绝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多打了几年仗。
虽然印度顶着文明古国的帽子,但因为开伯尔山口“绿色打印通道”的常年开启,雅利安人等外来征服者纷至沓来,将印度文明叠压成秀色可餐的“千层饼”,古印度文明与现代印度也没有一卢比关系。
现代印度的灵魂,是英国殖民者给的,这也是印度对被英国殖民史被以为耻反以为荣,对英国殖民者感恩戴德的重要因素。
应该说,印度作为被西方影响的大国,是有充分理由能成为棋手之国的,毕竟美国也是英国殖民地起家。那还是因为没有经历过革命或战争的淬火,印度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几两几钱。更要命的是,没有革命或战争的立威,德高望重的尼赫鲁根本就掌控不了印度高层的思想,所以当学习西方好榜样,尝到了强取豪夺的甜头后,印度就一发不可收拾,直到被北方邻国揍成了咖喱糊糊。
自古以来,黄皮白心的土地上,都不可能孕育出具有世界视野的大战略家,即便是最优秀的尼赫鲁,本质上也不过是走马观花的政客罢了。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世界四大洋中,印度洋是唯一沿岸没有“棋手”的大洋,对印度而言是绝好的前提。但问题是印度虽然有将印度洋作为“印度之洋”的壮志雄心,但却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因为某种程度上说,风险也意味着机遇,印度洋的“平静”,恰恰阻挡了印度更进一步的雄心。
而且当印度无力掌控印度洋时,域外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势力却无处不在,迭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的存在,让美国三股力量齐聚印度洋,印度还未走向印度洋就被拍在了沙滩上。
当然,更让印度绝望的,还是陆地方向的无路可走。除了喜马拉雅山一线被北方邻国完全压制,由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联袂主演的“双面打印”连续剧早已大红大紫,与北方邻国推出的续集《3D打印》也正在陆续上映。
因为62年战争的酣畅淋漓,苦印度久矣的巴基斯坦等国深受鼓舞,于是北方邻国的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延伸到了南亚,印度终于被束缚住了手脚,只能被动接受被桎梏的尴尬命运。
面对越努力越被动的尴尬局面,印度一直在上蹿下跳地努力,尤其是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印度成功肢解巴基斯坦,扭转了被巴基斯坦东西夹击的尴尬命运。
为了更进一步,尤其是毕其功于一役地消灭巴基斯坦,印度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核武器在手,天下我有”的设想,并在1998年突然宣布成为拥核国家。
印度的突然成功,令“近墨者赤”的巴基斯坦深受鼓舞,然后巴基斯坦在长达15天的时间里迅速开挂,实现了核武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进程。
根据路边社传言,巴基斯坦的成功开挂,主要是因为巴基斯坦核工程师无意间在沙漠中捡到一枚核蛋蛋,里面还带着中文说明书。针对这种捕风捉影的污蔑,巴基斯坦一再表示不信谣不传谣,巴基斯坦的成功拥核,是吃不饱饭的科研人员艰苦攻关的结果,所谓的中文说明书只是为了方便向中国推销。
话虽如此,但印度的后背发凉则是真真切切的,毕竟这个事实在太诡异,诡异到印度不得不相信:巴基斯坦是包括北方邻国在内的棋手平衡印度这颗棋子的棋子。
在综合国力相形见绌,国家地位望尘莫及的情况下,印度的失败是暂时的,绝望却是永恒的。
但问题是印度作为“太阳(日不落帝国)的后裔”,天生自信难自弃,你说印度不行,那比不让他们喝恒河水还难受。而在单打独斗根本没有胜算的情况下,印度想到了“团战”。
既然一比一被全方位压制,那么多对一总能反败为胜吧?毕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印度相信,臭皮匠越多,印度胜利的希望就越大。
而印度之所以在不敢发动群众的同时敢于放手发动国家,底气就是印度的好人缘。
在这个世界上,论人缘,印度说第三,没人敢排前二。在其他国家于大国阴影下或者夹缝中艰难求生时,印度早已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因为野心很大但工业化很差而导致旺盛的武器买买买需求,再加上适合恶心东方大国的庞大体量,更因为是美苏围堵和反围堵的重要一环,所以印度从立国开始就让美苏两国爱不释手。
再加上尼赫鲁在第三世界不遗余力地来回奔走,印度除了在邻国口碑中臭名昭著,在世界范围内可谓真正的朋友遍天下。
所以印度有决心有信心将更多国家拉上反华的战车,组成新时代的“复仇者联盟”。
只是,对印度这个综合国力不上不下的国家而言,大国注定是号令不动的,小国召之即来但却只是打酱油的,虽然对东方巨龙的伟大复兴,很多国家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神不宁,毕竟很多国家历史上对我们犯下的恶太多,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前赴后继,尤其是为了印度复仇的执念而充当炮灰,大家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它不香吗?哪点儿不如咖喱味的恒河水了?都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立陶宛呢?
所以,印度的拉帮结伙,注定是贻笑大方。想要打败中国甚至称霸印度洋,就更是天方夜谭的幻想。
在静夜史看来,印度真正的希望,在于推倒重来,首先是做好开槽打桩。但问题是,莫说印度上下不想要这样的脱胎换骨,国际社会也不会允许印度涅磐重生。
很多机会,一旦错过就不再。印度从一开始就走上的歧路,注定了作为失败棋子的尴尬命运。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快来抢沙发吧!
静夜史 回复 @东方如水:
以及历史的古印度,并不是现在印度。英国殖民后给印度安的名字。最近印度总理还想改名。他们根本不配所谓古印度。
飞暴力不合作那个真的笑死,非常值得喜欢侵略西方国家,大书特书。写入教科书去歌颂。那些被入侵,都得学习下。
作者把听众当傻子吧一点都不客观
静夜史 回复 @1376978ytxs: 你给我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