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原本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却因白羊山脚下的林家大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走出了“林氏三兄弟”,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三个堂兄弟,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舞台上,都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林氏三雄”的命运却截然不同,林育英因过度劳累45岁时患病辞世;林育南被反动派逮捕33岁英勇就义,他们两兄弟都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了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而老三林育容则死于异国。现代人对黄冈的了解,大多限于“黄冈教辅”,殊不知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看似不起眼的黄冈林家大塆,却走出了三位革命家。林育英是林育南的堂哥,他走上革命道路和弟弟林育南有很大关系。当年,弟弟林育南和恽代英回到林家大塆时,将林育英介绍给了恽代英,,二人一见如故,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并在林育南和恽代英的影响下加入了“共存社”,并成为了“共存社”的骨干,后经二人介绍于1922年2月入党。1923年“二七”大罢工之后,林育英只身前往长沙,并在当地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和工人运动。林育英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成熟的革命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林育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尤其是在土地改革和说服张国焘“北上”这两件事情上,更是奠定了林育英在我党和军队中的重要地位。回到延安后林育英一直带病工作,1942年3月6日,林育英因病情恶化年仅45岁在延安去世,结束了辉煌又短暂的一生。林育英出殡当日,毛主席忍痛为他“抬棺”,足见林育英的贡献和影响有多大。黄冈林家大塆走出的“林氏三兄弟”中,老二林育南先于其他两兄弟参加革命,他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中学时,便加入了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在此期间两位志同道合的青年人,结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谊。“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林育南创办了《新声》半月刊,作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当时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五四运动爆发时, 21岁的林育南正身在北京,当选为武汉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五四运动之后林育南和恽代英回到武汉,又积极投身于组织和领导当地的学生运动。1921年7月,二人来到林育南的故乡林家大湾,并在这里成立了“共存社”,同年秋林育南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负责领导武汉三镇和粤汉铁路工人运动。林育南和施洋在湖北创办《真报》,借此动员、组织工人、宣传工人运动,后来林育南又参与组织了“二七”大罢工,在湖北省工人运动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幸的是1931年林育南因叛徒出卖被捕,在敌人的监狱中遭受了非人的折磨。老蒋为了劝降林育南,专程让陈立夫到上海和林育南见面,但却碰了一鼻子灰。在狱中林育南宁死不屈、誓死不降,恼羞成怒的敌人于1931年2月7日,将年仅33岁的林育南迫害致死。林育容就是新中国开国元帅林彪,作为“林氏三兄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早在林育南和恽代英回到林家大塆时他还在读私塾。后来在堂哥林育南的帮助下,进入了武昌共进中学读书,在这所学校中林育容接受了最早的革命熏陶。1925年林育容在堂哥林育南的支持下,前往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他考入黄埔后改名“林彪”,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也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革命生涯。在战争年代林彪的表现可圈可点,可是成为开国元帅之后,却开始逐渐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的两位堂哥林育英和林育南,都成为了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而林彪为了野心和私欲,最终成为了“叛党、叛国”的历史的罪人。黄冈林家大塆因“林氏三兄弟”风靡一时,但时过境迁后又重新回归了宁静。现在只有三座简陋的土砖建筑,它们是“林氏三兄弟”的故居,只有当地人每年还会进行修缮和打理,因为只要“故居”依然耸立,仿佛就能向世人证明那段曾经的辉煌。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