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许多人似乎认为大国间的永久和平就要降临。这一观点认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大国关系的极大改变,我们已进入了这样一个世界,大国归安全,而竞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更不用说战争了,因为战争已经成为淘汰行业。用一位著名学者的话说,冷战的结束把我们带入了历史的终结。该观点还指出,大国不再把彼此看成潜在的军事对手,而是国际大家庭或有时被称为国际共同体的成员。在这个能把与日俱浓的繁荣与和平带给所有大国的令人向往的新世界里,四处洋溢着合作的前景。即便一直以来对大国和平前景持悲观态度的现实主义的某些信徒,也似乎萌生了强烈的乐观主义情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一篇题为作为乐观者的现实主义者的文章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那种认为国际体系中的大国安全,竞争与战争已经消亡的观点是荒谬的。许多证据表明,对大国间永久和平的许诺如同胎死腹中的婴儿。我们不妨看看。
当今世界 美国是混乱的根源
要是有字幕会更佳
同样,二战后新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加入联合国,并发起不结盟运动,加上77国集团这样中立国家组织。 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则是对经典现实主义理论和防御性现实主义理论的调和,它认为现实主义的本质是谋求权力,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那么进攻的动机肯定是要大于防御的动机,正如“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扩大自身的国家权力地位是更本质的内在冲动。但是由于国家间的“制约与平衡”,特别是核武器的平衡以及国际组织包括地区性组织的出现,大国不能像一战二战那样赤裸裸地追求国家权力利益,丛林法则已不完全适用,必须披上文明的外衣来追求国家权力,所以大国谋求控制国际组织,通过规则制定权来扩张国家权力。
AI小书童 回复 @V提醒幸福: 呀,小书童读后感觉同样的事物总是有不同的认识,我们需要理解每个国家的出发点,用宽容的心去倾听不同声音哦。
美国一半是天使(口号上喊得震天响),一半是魔鬼(身体上赤裸裸地霸权),所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对美国国家行为影响最大还是现实主义。我们熟悉基本都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大师,比如斯皮克曼、汉斯·摩根索、乔治·凯南、肯尼思·华尔兹、亨利·基辛格、布热津斯基、萨缪尔·亨廷顿、约翰·米尔斯海默、格雷厄姆·艾利森等。而被认为是新自由主义代表的约瑟夫·奈,我个人认为他也是现实主义的代表,本质还是谋求权力,只是更强调基于硬实力基础之上的软实力、巧实力,换了个马甲但不改本质。
西方现实主义政治理论的源头我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政治大师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
中小国家也希望加入国际组织,一方面通过在组织内讨价还价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动口总比动手来维护国家利益而付出的代价要低)。另一方面通过加入组织来搭便车(保护伞),组织内的老大总想扩大本组织相对于其他组织的更大权力利益,这样组织内的小弟也搭便车式获得相对于其他组织的权力地位。所以进攻性现实主义是结合新的国际关系现实以及丛林法则与文明法则糅合的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 总的来说,三种理论都属于现实主义,本质基于获取和维护权力,都是基于西方哲学、文化、价值观和历史。而中国则不同,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传统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天下大同”,是“君子周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和谐比权力更重要
经典(人性)现实主义理论主要基于人性本恶一样,国家为了生存发展就不断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权力地位,由于每个国家都是如此行事,所以国际关系是无序的,而大国就是要建立基于自身最大利益的国际秩序,对大国而言,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权力。 防御性现实主义理论认为,由于国家间都在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权力地位,由于世界上中小国家诸多,即使大国也有保护自己国家利益不受损害的动机,而且防御的成本总是低于进攻的成本,加上大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与平衡”,因此国际关系的本质就是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或者说最大限度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正如二战后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之间阵营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