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药水流到眼睛外,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状况。然而,一些人担心药效不够,可能会补滴。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3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其中一条便是“1滴眼药水就能达到治疗剂量”。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眼药水的最佳治疗量是几滴,并提醒你正确步骤和用药禁忌。
受访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张健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宁蔚夏
1滴眼药水就能达到治疗量
正常人的结膜穹窿内最大液体容量为20~30微升,其中正常泪液量约为7~10微升,结膜穹窿最多只能容纳20微升药液。
国家药监局表示,市售眼药水因包装不同、开口大小不同,导致滴的药滴大小不等,每滴药液的平均体积约40微升,已经超出了结膜囊容量。
因此,当眼药水滴入后,大约有一半药液从结膜穹窿溢出流出眼外,属于正常现象。
1滴眼药水已经达到治疗剂量,无需增加药量。
多点几滴不会带来更多的吸收,除了浪费还可能使不良反应风险增加。
如某些药物如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等药物,用量加大,溢出眼内,经鼻腔或口腔吸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
眼科医生提醒,一天内多次滴眼药水同样会伤害眼睛,如果没有医嘱,每天点眼药水次数不应超过6次。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其他九大用药提示:
一、“咳”不容缓巧应对,正确选择祛痰药
使用祛痰药时应注意避免同时使用强力镇咳药,因为祛痰药通过溶解和稀释黏痰,增强纤毛运动促进痰液排出,此时合用强力镇咳药,会使得痰液无法咳出,无法达到祛痰的目的,只有剧烈咳嗽者才需要镇咳药进行控制。
二、秋季腹泻怎么办,及时干预保健康
秋季腹泻高发于10月~12月,一般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如出现腹泻症状,应结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治疗药物。
1.口服补液盐:腹泻严重者,往往会导致水份和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引起脱水。腹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预防和治疗脱水,口服补液盐是经济、简便、有效的治疗方式。儿童腹泻可选择口服补液盐III。
2.微生态制剂:益生菌宜餐后服用,活菌制剂可用温开水送服,但温度不应高于40℃。多数益生菌的储存有温度要求,一定要按说明书提示储存。
3.止泻剂:常用的有蒙脱石散,服药后2小时内应禁食禁水,以避免蒙脱石散与食物发生吸附、黏附,影响药物在疾病部位的覆盖。与一般药物联用建议间隔2小时以上,联用抗菌药物或微生态制剂时,建议先服抗菌药物,再用蒙脱石散,微生态制剂要放在最后,三者要间隔1~2小时。
三、心梗悲剧时发生,科学预防是关键
对于高危人群,尤其是发生过心梗的人群,应积极开展二级预防。需要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选择服用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如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切不可随意停药。
四、不可忽视高血压,合理用药不乱来
降压药物应遵循以下使用原则:遵医嘱,小剂量起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可以维持血压长效稳定;联合用药,小剂量多药联合优于大剂量单药;个体化用药,要兼顾患者的耐受性和药物的有效性。
五、降脂常用他汀药,四大注意要谨记
1.注意服药时间。胆固醇的合成有昼夜节律,夜间合成最多,所以大多数他汀类药物都建议在临睡前服用,但是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作用比较持久,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服药即可。要按照医嘱定量服用,如果漏服了药,想起来要及时补服。也有的可能到下一次用药的时间,需要服用两倍的药量。
2.长期坚持服药。降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绝大部分患者来说,即使血脂已经恢复正常了,也需要继续服用他汀类药物,但是需要定期监测血脂、转氨酶、肌酸激酶等,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3.谨防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副作用通常较轻且短暂,一般不需停药。但是一旦发现出现肌肉酸痛或无力、肌肉痉挛、尿液颜色变深等不良反应,一定要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做相关的检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4.注意相互作用。他汀类药物与许多药物之间都有相互作用,会导致治疗作用降低或者不良反应增多,在合并使用其他药物时,一定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此外,在服药期间也不要食用西柚或者西柚汁,会增大对肝脏和肌肉的损害。
六、儿童常用口服药,不同用法要知道
颗粒剂、干混悬剂:服用前需用适量温开水搅拌溶解后服用。
口服液体制剂:用量杯或按瓶体刻度精确倒取,不可用嘴直接接触瓶口服用。
混悬剂、糖浆剂及其他液体制剂:需精确量取药液,服药前应充分摇匀。
泡腾片:注意不可直接吞服,因为泡腾片中加入了能产生二氧化碳的成分,直接口服药品在口腔内遇水瞬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有缺氧窒息的危险。所以在服药前需先将药片加适量温水完全溶解,待气泡全部消失后再口服。
咀嚼片:服用时可不饮水,直接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其溶化后吞服即可。
分散片:如果孩子还小,不能吞咽片剂,大部分分散片可以用水化开后喂服。如果是不可溶后服的药物,建议更换至更适合的剂型。
七、药物治疗有疗程,频繁换药扰疗效
在开始使用一种药物治疗时若药物疗效不明显,需考虑是否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存在不足,应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不宜频繁换药。应根据疾病的进展,并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再决定是否更换。
八、药物种类有不同,有些嚼服更有效
一般来说,药名中带有“咀嚼片”字样的药品都建议充分咀嚼后服用。如酵母片、乳酸菌素片嚼碎后服用有利于加速药物的释放,从而加速药物在消化道内溶解吸收,以充分发挥药效。
消化系统用药中主要是一些抗酸药、胃黏膜保护药及助消化药需要嚼碎服用。如复方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适合在饭前半小时嚼碎服用。
紧急情况下使用心血管系统用药如心绞痛发作时,可将硝酸甘油嚼碎后舌下含服,便于药物溶化,加速药物的吸收,可迅速缓解心绞痛。
此外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钙剂,此类制剂质地较重、崩解较慢,嚼碎后服用不但有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还可减少胃肠负担。
九、服药用水需注意,喝多喝少有讲究
多喝水:
抗菌药物:磺胺类以及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代谢产物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低,容易在泌尿系统中形成结晶,有引起泌尿系统结石的可能性,多喝水可以预防。
抗痛风类药物:由于会促进尿酸排泄,也应当多喝水,以免尿酸在体内形成结晶无法排出。
解热镇痛类药物:感冒发烧时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等,服药后会引起人大量排汗,有可能导致水电解质失衡,这时补水十分重要,有助于防止脱水。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的阿伦仑酸钠等,有刺激上消化道粘膜的副作用,建议用满杯水送服。
少喝水: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氢氧化铝等,通过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达到治疗效果,大量喝水反而会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后1小时内尽量不要喝水。
部分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此类药物同样通过覆盖消化道粘膜起到治疗效果,也应当少喝水。
糖浆类止咳药:这些药物是靠黏附在咽喉部发挥作用,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建议服用后15分钟内不要喝水,避免将粘附在咽喉部位的药物冲掉。
眼药水为什么不能常滴?
目前,市面上的眼药水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激素类、抗过敏类、护理保健类等。
其中,用于眼疲劳和干眼症治疗的非处方眼药种类占比较大,主要功效为消炎、滋养、修复、止痒、润滑、舒爽、松弛等;人工泪液则分水液性和凝胶状两大类。
即使是缓解眼疲劳的,也不要长期、大量或过度使用。一些宣传有“清凉明目”功效的滴眼液大都含冰片等成分,长期用不仅会产生依赖性,还会影响眼球血管弹性,导致结膜血管调节能力下降,甚至损伤角膜。
人工泪液相对安全系数高,副作用小,但同样不能产生依赖心理。
人工泪液与人体自身产生的泪液不同,为保证能用2周以上,多数含防腐剂。防腐剂可能损害眼表的角结膜上皮细胞,对角膜产生毒性,引起角膜受损。
此外,人工泪液所含的一些有效成分若长期应用,会稀释自然泪液,破坏泪膜和泪液释放的反射弧,引起眼部刺激,加重干眼症。
眼药水的安全使用提醒
即使在明确用量后,一些人滴眼药水的方式也存在错误,建议大家对照纠正。
滴眼药水的正确步骤
1.洗手,核对眼药水保质期;
2.打开盖子后先挤出一滴废弃;
3.取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向后仰,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分开上下眼睑,眼睛向上看,右手持眼药水瓶,将药液滴入下眼睑1滴后,再将上眼睑轻轻提起,使药液均匀分布于结膜囊内。
滴眼药水易出错的细节
不要直接将眼药水滴在黑眼球上,以免药液刺激角膜导致频繁眨眼,药液外流而降低疗效;
眼药水要悬空滴,不要让瓶口接触到睫毛,污染药液;
滴完后不要眨眼,需闭眼1~2分钟,并用手指轻轻按压眼内角鼻泪管处至少2分钟,以减慢药液排掉;
切勿用力闭眼将药液挤出;
两种眼药水不能同时滴,应相隔5~10分钟,若需同时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应先点眼药水,隔5分钟后再抹眼药膏。
眼药水的保质期
滴眼液说明书一般会注明开封后的有效期,即开封后多久不能使用。通常规定是28天,但若说明书中有特殊规定,应按说明书规定执行。
超过28天,即使眼药水没有用完,也不建议使用了。因为多次反复开启包装使用过程中,药品可能受到污染,及时丢掉是为了避免引起继发感染的风险。
眼药水的保存方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