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医保救命钱,到底是被谁偷偷刷走了?

我们的医保救命钱,到底是被谁偷偷刷走了?

00:00
05:27

我们的医保救命钱,到底是被谁偷偷刷走了?

这两天,有个惊人的医疗新闻,正在圈内爆炸式流传。

安徽芜湖,一位有经济学背景的博士,父亲身患重病进了ICU,在医院住了117天,总共花了 75.9 万元,

看了收费单,他直觉怀疑数目有点对不上,于是用统计软件计算了一番,最后向医保局,郑重举报医院乱收费10万块。

不举报不要紧,一举报才发现,这位博士还是局限了。光是他这一个病例,医院的不正当所得就有21万元之多,其中18.69万元,是套的医保基金的钱。

打工人和企业上交的医保费,就像医疗系统里的唐僧肉,明明知道不合法,但总有人想要尝上一口。

在翻阅了数百份医保局曝光的骗保案例和相关报道之后,结论有点悲哀。小贝氪发现,像芜湖第二人民医院这样,虚构医疗服务、串换药品来骗取医保基金的案例不是第一个,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2022 年,综合实力在全国三甲医院中名列前茅的武汉同济医院,因为骗保被罚了 5900 万。

整整三年时间,武汉同济医院通过串换、虚记骨科高值医用耗材来骗保,骗取的医保资金,累计高达2330多万元。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年初,国家医保局等机构联合发起的打击骗保专项活动,骨科、血液净化、心血管内科等领域都是重点检查对象。

而除了违规发放药品和耗材,过度诊疗、过量检查,重复收费,将非医保费用纳入医保结算等,也都是非常典型的医院骗保行为。

更离谱的,还有雇佣病人虚假住院的骚操作。

2018 年,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两家沈阳医院,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国家医保基金,当作医院创收的提款机。

这样的大型骗保案,往往牵涉到的人员众多,欺诈手段极其复杂,患者、护士、医生、医保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可能是参与骗保的紧密一环。

除了虚假治疗、重复开药等门路,还有医生单独或伙同患者一起,伪造报销凭证,医院开具阴阳处方、从定点药店套现……

有的医院甚至几套骗保组合拳一起打,有地方甚至出现了给几千个死亡人员报销了几百万医保的情况,光是想想,就让人毛骨悚然。

2022 年一篇发表在南京医科大学的论文,分析了全国范围内 372 份医保欺诈的裁判文书。

结果显示,民营医院的骗保发生率远高于公立医院;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是参与骗保的主体;骗保人的学历分布则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下至初中及以下学历,上至大学及以上学历人群,都是医保基金欺诈骗保的主体。

372个样本中,通过伪造报销凭证骗保的有101个,其中,多次重复骗保的超90%。也就是说,欺诈行为越来越隐蔽,越来越难被发现。

除了这些大案要案,用别人的医保账户冒名就医,以套取药品、进行倒卖牟利的骗保方式,是更日常的骗保套路,涉及的金额,往往也相对较小。

如果大家用自己的医保卡给家人朋友买药,认为买个保健品、感冒药问题不大,但实际上,医保卡和身份证一样,一人一证,不可以借给任何人。

如果买药的金额够大,轻则罚款几千,严重的还要进局子。

要是用自己的医保卡替别人买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处方药,不但会留下医疗记录,还可能直接影响持卡人的投保和理赔,总之,得不偿失。

国家医保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追回的医保资金高达800多亿,相比于2022年医保基金4.25万亿的结余,看上去似乎是个小数字。

但医疗费用在持续高速增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国的医保基金收支,在中长期将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守住13亿参保人的每一分看病钱和救命钱,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

除了官方的监管措施,普通人在解医保诈骗的基本套路之后,也可以努力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参与社会监督。

如果你身边也出现过医保诈骗案例,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兰州张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