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管综 第56题:不必忧虑大学生就业问题吗?

2016年 管综 第56题:不必忧虑大学生就业问题吗?

00:00
03:09

第56题题目。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约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毕业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第56题参考范文。       不必忧心大学生就业吗?

       材料试图通过三组论证得出结论: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不必顾虑重重。纵观其论证过程,存在不少逻辑错误,所以其结论显得不那么可信。
      材料以2012年的调查统计数据说明2015年的情况,时效性不足。就算能够代表 2015年的情况,但是,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不等于就处于短缺状况,因为原来的劳动力可能是供过于求的。况且,总体上大学生不紧缺而部分专业大学生过剩,这两种现象完全有可能在就业市场中并存。如果是这样,那还不必忧心大学生就业吗?
      长三角等一些地区出现“用工荒”现象的成因可能是劳动力配置不均衡,代表不了全国的状况。2015年第二季度的职位空缺和求职的人数的比率,统计的时间范围过短,很可能只是特殊情况,说明不了较长时期内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就算空缺的岗位很多,但是未必都适合大学生去做,如果是这样的状况,如何不叫人顾虑大学生就业难?
     “受教育程度高”与“整体素质高”“适应能力强”三者的概念内涵不一致,也并不存在推理关系:整体素质还与眼界、思维能力、道德水平等有关;适应能力则与专业技能和个人性格特征等有关。此外,材料试图把对于某一个人来说的“整体素质高”偷换成对于大学生这个整体来说的“素质高”,但是个体所具备的属性,整体未必具备。
     为解决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材料提出了一些未必有效的方法。即使高校根据市场的需求设置专业,但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很可能市场需求已经改变了或者该专业培养的人才供过于求;就算学生能够改变就业观念,但是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就业与自我期望不匹配,不能稳定就业;材料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创业风险和失败的概率,创业失败也许要重新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综上所述,材料中充斥着忽略发展,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过度推理等逻辑问题,由此得出的结论—大学生就业不难—自然也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