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粟裕逝世,其夫人楚青遵从他的遗嘱,身后事一切从简,并将他的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楚青将粟裕骨灰撒向了长江,离开之前与王必成道别。王必成打定主意送楚青去机场,但南京军区顾问张文碧却与他有相反意见,他推脱自己可能要开会,无法送楚青。楚青倒是很理解,也不责怪,但是王必成却大发雷霆,冲着张文碧说道:“到底什么样的会议如此重要,让你忙成这个样子!”难道只因为张文碧拒绝送粟裕遗孀,王必成就如此生气吗,还是另有缘由呢?一、 粟裕最大的遗憾就是死前没能脱掉“个人主义”的帽子粟裕是开国“十大大将”之一,更是我国的“开国军事家”之一。他这一生都在为了革命事业做奋斗,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却因错误的批判,郁郁而终,死前都没能摘掉心心念念的“个人主义帽子”。他在新中国的成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中,他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有意封他为元帅,但他拒绝了,并说“大将已是只高不低”。他就是一个这么淡泊名利之人,但可惜的却没能拥有一个可以安度的晚年。在抗日战争中,粟裕建立的苏中根据地扭转了新苏军的战略态势,提高了战争胜利的信心。并且以苏中抗日根据地为依托,向日军开展大规模作战,连续七次战役,七次获胜,大大振奋了军心。1945年,在高邮战役中,他率领部队打出了歼敌最高记录的优秀战绩。在解放战争中,他组织的最著名的战役中要数淮海战役。此战被称为最艰难、最复杂的战役,在粟裕的带领下,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内的重点防御计划,为我党的最后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粟裕不仅打仗厉害,在教育上也有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我党高级军事人才,他一手创办了苏浙公学,并且还亲自担任校长一职,组织各种短期培训。粟裕拥有如此巨大战功,按道理说新中国成立后,他也是“大功臣”之一,应该有很好的安排,但当时国家发展还在摸索阶段,难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1958年,因粟裕提出“反对反教条主义”,而遭到错误的批判,整整三十多年的时间,他的头上都戴着“个人主义”的帽子。1979年,粟裕向中央写信,要求撤销对他的不实指控,摘掉他多年的“帽子”。当时叶剑英也同意了粟裕的请求,在粟裕的报告上已经批示了“同意”,但不知为何,此事搁置不提。直到1983年,国家再次提起粟裕一事,中共中央也决定征求粟裕本人意见,为他摘掉多年“帽子”。但可惜,此事也未能成行。一直到1994年,中央才正式撤销对粟裕的不实指控,为他“平反”。令人遗憾的是,粟裕没能亲眼看到自己摘掉“帽子”的那一天。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逝世。二、 丧事从简,王必成大动肝火粟裕本是淡泊名利之人,对于自己的身后事并不想大操大办,只交代夫人楚青将他带回南京,他要长眠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楚青自然遵从他的遗嘱,在北京办了一场简单的告别仪式后,带着他的骨灰登上了前往南京的飞机。王必成是粟裕曾经的得力助手,两人关系十分深厚。在得知粟裕逝世后,王必成遵照老领导遗言,并未赶往北京,而是自己在南京设灵堂拜祭。王必成与楚青有联系,提前知道她到达南京的时间,亲自前往机场接机。在王必成等人的陪同下,楚青抱着粟裕的骨灰来到长江边,将其撒向长江,圆了粟裕生前遗愿。楚青办完粟裕的身后事便要回北京,感念王必成等人的照顾,特意去向他道谢和告别。王必成表示无论如何也要送老领导遗孀去机场,就当给老领导尽心了。但是张文碧却推三阻四,用开会为借口,不愿意和楚青有太多的交集,更不愿意和王必成一起送楚青去机场。这时,急脾气的王必成就爆发了。他与老领导感情深厚,老就不满这些人对老领导的敷衍,张文碧推脱一事更是让他直接爆发了。三、 王必成与粟裕间的深厚情谊粟裕不仅是王必成的老领导,更是他一生追随的偶像。在他看来,粟裕不只是一个只会打仗的“武夫”,更是一位儒将。在他写给粟裕的文章中,他称粟裕是“道德高尚、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他们两人的战友情是在一次次战斗中培养出来的。王必成脾气不好,经常对着领导拍桌子,但是他对粟裕却是十分的服气,他十分崇拜粟裕治军、打仗的才能。粟裕也十分看重王必成的能力,在他组织的多次重要战役中,很多都有安排王必成参战。粟裕著名的苏中七捷战役中,其中“五捷”就有王必成的参战。在王必成打败仗时,粟裕不仅没怪他,而且还叮嘱大家不要责怪王必成。他对陈毅说:“王必成作战一向勇猛,但是世上不可能有常胜将军,战败也是常事,如果我们这时候不给他鼓励,批评他的话,会严重打击他的信心。”就是这么一位有极强率兵作战能力的统帅,还如此关心打了败仗的部下,怎么能不令王必成对他心服口服呢?所以,粟裕死后,王必成无法接受自己尊敬的老领导受到别人如此慢待,他认为别人不重视老领导就算了,张文碧也曾经在老领导麾下,怎么也能如此。因而这才有了开头他发火的那一幕,其实他并不是简单的因为别人不去机场送别楚青而生气,而是气愤那些人对待粟裕的态度。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