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也有大勇气?为何日本敢拿俄罗斯不当干部?

小国也有大勇气?为何日本敢拿俄罗斯不当干部?

00:00
13:34

日本,一个不自量力的国家。

1945年9月28日,日本各大报纸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张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的合影。

对于很多日本人而言,天皇是天庭下凡统治日本人间的神,平时根本就是神龙不见首更不见尾,只是从邻居井上阿狗嘴里得知天皇陛下不仅神秘而且很有型。

但照片中的麦克阿瑟无疑更有型,他双手叉腰,领子敞开,军帽都不戴,举止潇洒而随便。而裕仁天皇则颔首低眉、身着燕尾服毕恭毕敬地站在一边,像极了等待老师发落的小学生(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看到这张反差极大的照片,广大日本人的世界观发生了粉碎性崩塌:原来我们的天皇竟然是高鼻梁蓝眼睛的美国人!哦不对,那我们的新天皇麦克阿瑟大人又到哪里去了?总之,看到这张冲击性极强的日本天皇父子合家欢照片,广大日本人如丧考妣,心情比十多天听到天皇无条件投降的声音还想死。

然后,刚刚举手投降的日本人马不停蹄地冲向美国大使馆打砸抢烧,大家纷纷表示为了天皇的脸面,要再度和美国决一死战,东久迩稔彦首相则率领内阁集体辞职,成为日本历史上最短命的首相。

但对于裕仁天皇而言,麦克阿瑟要求的露脸根本就不是侮辱,而是赏赐。毕竟这位新太上皇已经表示,只要裕仁天皇决心改头换面,重新做“人”,他就答应不让这位大神升天。而后麦克阿瑟也确实兑现了承诺,饶了这个日本最大战犯一条狗命。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美国以原子弹为威胁,成功排除了同盟国尤其是苏联的势力,随后麦克阿瑟开始对日本社会进行一系列改造,包括开放言论,提升妇女地位等。而裕仁天皇的走下神坛,作为麦克阿瑟改造日本的重大成果,成功地实现了日本的“民主化”,也就是亲美化。从此以裕仁天皇为代表,“宁做美国狗,不做日本人”的声音响彻日本群岛,美日关系从此情比金坚,日本也成为美国事实上的殖民地,以及前赴后继的打手和炮灰。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鉴于两国实力空前强大,根本不可能一击必杀。更重要的是无论美国还是苏联都是二战胜利的受益者,断不会为了打败对方再次挑起世界大战,于是“冷战”成为双方喜闻乐见的斗争形式,其他国家也纷纷站队,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分庭抗礼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自然不能免俗,而且还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为了围堵社会主义阵营,美国在亚欧大陆周边自西向东分别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和“东南亚条约组织”。而在东亚地区,一条北起阿留申群岛,南到菲律宾群岛的岛弧如一条锁链,横在中苏两国的面前,而日本群岛就是这条岛链的重要一环。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纠集联合国军迅速介入,日本依靠区位优势成为联合国军的大本营。随着雪片般的军火订单纷至沓来,日本在二战后期被雪藏的工业迅速苏醒,日本也在短短数年时间里积累了第1桶金,为战后的东山再起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因为与美国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亲密关系,日本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以低价大量引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日本经济由此一飞冲天,并在1968年超越联邦德国一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2号经济强国。

日本的繁荣,主要靠出口外向型经济的支撑,这也意味着日本经济越繁荣,对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依赖就越大。

而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没有美国“扶持”的日本必然一文不值,再加上美国在日本的大量驻军,保证了日本对美国的亦步亦趋。

而日本对于美国的价值,主要是掣肘中俄。

对于这一点,日本一向很突出。毕竟对于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日本而言,火山和地震是家常便饭,再加上地狭人稠的自然条件,日本自文明初创以来,就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到东亚大陆落户安家。

对于这一点,中原王朝表达了热烈的响应,无论是汉家王朝还是少数民族帝国,对日本侵略者的态度都比较一致,那就是一个字:干它!所以日本与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就是不共戴天的宿敌。

而俄罗斯,虽然统治核心远在东欧平原,但作为“噬土成性”的国家,俄罗斯早在17世纪末期就开始了与日本的领土争夺。

自1582年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扩张以来,沙俄在西伯利亚的扩张一日千里,并在1643年深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

1689年,在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激烈交锋后,沙俄被迫与清王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清朝对外兴安岭以南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的主权。

在遭遇清王朝的迎头痛击后,沙俄兵分多路,一路不断西退,勾结准噶尔汗国入侵喀尔喀蒙古;另一路则继续北上,甚至越过白令海峡在阿拉斯加建立了殖民地。

与此同时,沙俄的探险队开始在北太平洋不断探索,以1697年俄国人在堪察加半岛遇到的日本船老大传兵卫为起点,日俄两国的交际由此开始。

虽然早在1295年日本就开始在库页岛传教,在北太平洋的扩张中具有先发优势,但远道而来的沙俄很快后来居上。

虽然《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库页岛的归属,但由于清朝统治力的薄弱,库页岛很快成为日俄两国激烈争夺的区域。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上台后,加快了侵略扩张的步伐。1765年沙俄远征队登陆库页岛并大肆扩张后,日本幕府也很快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回应,尤其是趁沙俄绞杀拿破仑帝国时恢复了对库页岛的管理权。

由于1848年欧洲革命对沙俄几乎没有影响,因此沙俄从1849年入侵鞑靼海峡开始,加速了对库页岛的争夺。

1855年,日俄两国签订《日俄下田条约》,规定两国在库页岛上不设边界、维持现状,最后日本趁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灰头土脸收回了库页岛的管理权。

1860年清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彻底失去库页岛和日本海出海口,日俄两国对库页岛的争夺也更加激烈。

1868年日本开始明治维新后,国力迅速增强,日俄两国于1875年签订了《桦太千岛交换条约》,沙俄将千岛群岛让给日本,日本则放弃对库页岛的主权声索。

这是一个令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因此矛盾在积聚,火并在酝酿。

为了遏制沙俄在远东咄咄逼人的扩张,英国在1902年与日本结盟,给了日本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挑战沙俄并将其击败的底气。

1905年,沙俄被迫与日本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将北纬50度以南的库页岛割让给日本。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俄国境内风云激荡,帝国主义国家纷纷组织干涉军进入俄国境内,日本也趁机出兵远东,并占领库页岛全岛直到1925年。

1922年苏联建立后,继承了日俄时期两国的不共戴天。

由于日本一战后在远东的扩张,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等列强的利益,因此帝国主义内部矛盾不断激化,日本在经历了1923年关东大地震和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全球经济危机等危机的冲击后,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侵华战争,在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最终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由于日本的扩张“顺风顺水”,导致日本对外政策不断冒进,尤其是少壮派军官充分利用“下克上”的传统大展拳脚后,日本的野心和胃口也迅速膨胀,与苏联的矛盾也更加激化。

不过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1939年的诺门坎事件,号称日本“皇军之花”的关东军被苏军揍得满地找牙,不得不放弃了“北进”的企图。

1940年,为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苏德战争,苏日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维持了二战期间的相安无事,但两国的矛盾依然从未消弭。

1945年8月9日凌晨,集结在中苏边境的150多万苏军发动“八月风暴”,风卷残云地消灭了日本关东军,并在9月3日夺取了库页岛和整个千岛群岛。

1946年,苏联宣布库页岛及南千岛群岛为苏联领土且作为二战胜利的果实不容置疑,日本在北太平洋数百年的扩张被彻底打回了原形。

1951年,美日单独签订《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所有权利。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苏日两国于1956年签订了《苏日共同宣言》,规定了两国在缔结和平条约后,苏联将南千岛群岛中的齿舞岛和色丹岛交还日本。

眼看苏日两国越走越近,奉行“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原则的美国非常不开心。于是深刻领会主人意图的日本国内亲美派应时而动,叫嚣只有苏联归还全部南千岛群岛才能签订和平条约,于是悬而未决的北方四岛问题诞生,苏日两国也彻底没有了握手言和的可能。

从1981年开始,日本将每年的2月7日定为“北方领土日”并举行相关活动,包括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内的日本政客通过飞机“视察”或乘船“眺望”的方式不断宣示主权,苏联则始终态度强硬。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在苏联风雨飘摇的大背景下推行所谓的“新思维”道路,南千岛群岛问题开始出现缓和。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继承了南千岛群岛的主权并继续与日本交涉,由于叶利钦盲目推行“休克疗法”导致经济长期一蹶不振,俄罗斯一度有拿南千岛群岛与日本换钱的意思,但俄罗斯依然只愿意放弃色丹岛和齿舞岛,毕竟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自由进出太平洋的门户,军事价值举足轻重,而这明显不可能被日本接受。

等到普京上台,尤其是2003年借助伊拉克战争导致石油价格猛涨的历史契机充实了钱包,对日态度再一次强硬起来,日本只能继续等待。

所以,因为难解难分的历史恩怨,即便没有美国的“动员”,日本也要与中俄两国不共戴天,并坚决与两国打成一片。

虽然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对于日本挣脱“马六甲困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年日本也确实在“安大线”问题上浑水摸鱼,让两边不得罪的俄罗斯最终建设“泰纳线”。但面对随时辣手摧花的美国驻军,日本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活着,什么是爱。

可以说,当日俄的势不两立遭遇了美俄的你死我活,日本与俄罗斯的关系也就更加不可调和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68851081

    苏锇是大毛,小日子就是非洲二哥,个子不大但贼很,总之都不是好東西,总结,对付这俩货一個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