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
2013年底,在经过长时间的慎重考虑后,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与欧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消息传来,乌克兰人民激动万分,尤其是西部群众更是纷纷表示我去年买了个大手表。紧接着,他们纷纷走出家门冲上街头,强烈要求当官不为民做主的亚努科维奇马上、立刻、麻溜地回家种红薯,震惊世界的乌克兰危机由此爆发。
面对群众的呼声,亚努科维奇一再表示自己还能再干20年,甚至还想向天再借五百年。面对这种一心为祖国“发光发热”,也就是赖着不走的行为,反对派纷纷揭竿而起,在2014年2月22日操纵国会表决通过了罢免亚努科维奇的决议,随后拒绝下岗的亚努科维奇逃离首都基辅,反对派则执掌乌克兰大权,乌克兰局面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所谓“乱世出英雄”,乌克兰局势的风云激荡,极大地鼓舞了东乌克兰人民摆脱乌克兰“反动统治”,争取独立和自由的斗争。
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公投,96.77%的选民支持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并入俄罗斯。
随后一周时间里,克里米亚经历了“弃乌投俄”的戏剧性蜕变。随着3月21日13时30分俄罗斯总统普京正式签署克里米亚入俄条约,标志着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正式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乌克兰危机也最终达到高潮。
克里米亚的“改旗易帜”,深深传染了其它地区,随后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也纷纷揭竿而起自立门户,敖德萨也蠢蠢欲动,一时间山雨欲来,昔日极盛一时的乌克兰一时间风雨飘摇。
这种局面令人唏嘘,要知道作为苏联大家庭中的“二哥”,乌克兰不仅在苏联时代长期被偏爱,1991年苏联解体后更是继承了苏联近30%的遗产,尤其是恐怖的核武器,使得乌克兰开局就是第三军事强国,比印度、越南和伊拉克都更名副其实。
然而仅仅20多年时间,乌克兰就从“二哥”堕落成“二姐”,外号“欧洲子宫”,昔日引以为傲的苏联遗产也早已被挥霍殆尽,乌克兰彻底成为一文不值的垃圾股。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匪夷所思的情况?静夜史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乌克兰人尤其是乌克兰领导人的鼠目寸光,俗话说“大海航行靠舵手”,没有优秀的领导人,冷战后的乌克兰想要东山再起不是不可能,而是根本不可能。
不过,虽然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但对于乌克兰而言,外因才是决定这个国家兴亡盛衰的根本原因。美国、俄罗斯与欧盟的“三国杀”,让乌克兰彻底沦为大国角力的主战场。再加上乌克兰领导人的昏聩,乌克兰的堕落根本不存在任何问题。
苏联解体后,改旗易帜的各加盟国纷纷加快了一路向西的脚步。他们认为,意识形态是它们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最大隔阂,只要它们放弃社会主义道路跑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就必然能与西方国家相见恨晚、称兄道弟。
对此西方国家纷纷表示你想多了,毕竟意识形态从来不是决定东西方关系好坏的根本原因,利益才是。只要俄罗斯体量尚在,尤其是手握核弹,西方国家就永远不可能接纳俄罗斯。
再加上俄罗斯虽然在苏联解体后元气大伤,但依然有强烈的“大俄罗斯”主义情节,不仅没有俯首称臣的意思,更有争当西方国家尤其是西欧爸爸的打算。所以对俄罗斯的“千里来投”,西方国家表达了强烈的不适应,它们纷纷组织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对俄罗斯展开了穷追猛打。
在这样的情况下,昔日的苏联卫星国和加盟国就成为美欧国家绞杀俄罗斯的重要帮手。因为作为苏联直系继承者的俄罗斯在元气大伤后,对昔日苏联势力范围鞭长莫及,因此面对苏联解体后东欧形成的巨大权力真空,北约和欧盟纷纷应时而动,展开了规模空前的“东扩”,一举将炮口推进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
面对北约和欧盟的咄咄逼人,俄罗斯很生气,后果不严重。毕竟囊中羞涩、国力欠缺,所以只能“识时务者为俊杰”,眼睁睁地看着对抗西方国家的阵线从苏联时期的易北河畔一路东退到如今的布列斯特。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就成为俄罗斯仅存的硕果。而相比于白俄罗斯,乌克兰不仅国土面积更大更肥沃,其紧邻黑海的区位也注定了乌克兰关乎俄罗斯西南大门的安全。
所谓树大招风,正是因为乌克兰特殊的区位,才导致了美俄欧等势力的不断觊觎。而乌克兰内部东西撕裂的局面,也让各方势力有了上场出牌的机会。
静静流淌的第聂伯河,将乌克兰国土自然划分为体量相当的两大部分。如同万里长城造成两侧植被出现明显差异一样,第聂伯河虽然可以跨越,但却基本成为东乌克兰和西乌克兰的自然分界线,大河两岸,面貌迥然。
而周边势力的深刻影响,也推波助澜地让东西乌克兰的历史走向更加南辕北辙。
虽然东斯拉夫三兄弟拥有共同的祖先基辅罗斯,但三兄弟却各有千秋,13世纪蒙古西征后,俄罗斯被完全征服,白俄罗斯与乌克兰则分别被立陶宛和波兰统治。
1480年俄罗斯挣脱金帐汗国自立门户并异军突起后,为应对威胁以及扩张需要,立陶宛与波兰组成“波兰-立陶宛联邦”。
然而,两个国家的合体并未推动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融合,反而让两兄弟渐行渐远。因为不满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压迫,东乌克兰在1654年与沙俄结盟,西乌克兰则继续作为波兰-立陶宛联邦统治下的一部分,从此东西乌克兰的关系渐行渐远。
彼时的第聂伯河两岸,除了东部的沙俄与西部的波兰,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克里木汗国同样极盛一时。虽然面积小实力弱,但作为奥斯曼帝国的卫星国,克里木汗国一度影响了乌克兰民族的形成与发展。
随着沙俄的不断崛起,尤其是在几次俄土战争中的高飞猛进,奥斯曼帝国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1783年克里木汗国的覆灭,奥斯曼帝国势力也被彻底逐出了黑海北岸。
与此同时,盛极一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也在加速衰落,从1772年开始,沙俄联合普鲁士王国、奥地利王国等先后三次瓜分波兰-立陶宛联邦,这个极盛一时的中欧强国最终在1795年彻底从欧洲地图上消失,西乌克兰也彻底纳入了沙俄帝国的版图,至此乌克兰在沙俄的“帮助”下实现了大一统。
然而,面对沙俄的“恩情”,乌克兰的内心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儿想骂街,因为沙俄太言而无信了。本来当年东乌克兰与沙俄结盟时,一再强调双方是相互扶持的平等结盟关系,但沙俄却一直有将乌克兰生吞活剥的野心。除了不断割占乌克兰的土地,沙俄还向东乌克兰大量移民,企图以掺沙子方式最终实现同化的目的。
而对西乌克兰的夺取,不是为了乌克兰人民的福祉,而是“噬土成性”的传统在作祟。而由于沙俄扩张基本属于赌国运的模式,所以领土伸缩剧烈,西乌克兰作为领土边缘,自然也是沙俄与其它势力疯狂拉锯的前沿阵地,这无疑加剧了乌克兰民族的灾难,更拉大了东西乌克兰的差距。
等到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乌克兰也终于获得了宝贵的自由。但三年内战让乌克兰遭遇深重灾难,苏波战争又导致了东西乌克兰的再度“天各一方”。
1922年,东乌克兰与俄罗斯、白俄罗斯及外高加索联邦组成苏联。1924年列宁去世后,斯大林上台,开始推行大规模的工业化,黑土地肥沃的乌克兰则成为苏联粮仓,大量粮食出口创汇用于购买西方的工业设备。
沉重的的粮食生产任务令乌克兰不堪重负,再加上天灾的无情打击,最终在1932年爆发了惨绝人寰的乌克兰大饥荒,而这场灾难被乌克兰精英认为是苏联对乌克兰的种族灭绝。
正因为这样的深仇大恨,所以尽管二战爆发后苏德瓜分波兰夺回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很多乌克兰人都是在夹道欢迎德军的同时,踊跃加入到了打击苏军的战斗中,而苏德战争的惨烈拉锯再度让本就多灾多难的乌克兰大地生灵涂炭。
二战结束后,苏联对乌克兰的背叛进行了猛烈报复,加剧了乌克兰与苏联的隔阂。虽然1954年赫鲁晓夫为庆祝俄乌合并300周年,将克里米亚半岛划入乌克兰版图。但这种左手换右手的方式并没有给乌克兰带来更多喜悦,相反,以俄罗斯族为主的克里米亚,更像是苏联同化乌克兰的又一个小动作。
而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爆发,则成为压垮苏乌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恰逢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新思维”理论,在大刀阔斧实施改革的同时,积极谋求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为西方国家趁虚而入地推行颜色革命提供了可能。而乌克兰因为举足轻重的区位,成为美欧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
因为乌克兰在苏联解体前后,也和俄罗斯一样吃里扒外的寡头当道,将乌克兰搅得乌烟瘴气,所以乌克兰也成为颜色革命的最佳试验场。
对于美欧而言,俄罗斯是共同的敌人。所以乌克兰作为两者遏制俄罗斯的重要棋子,也得到了美欧的共同支持。可以说,为了让俄罗斯城门失火、疲于奔命,美国和欧盟将乌克兰搅浑进而浑水摸鱼的感情,一直都特别真挚。
所以美国点火、欧盟拱火的大背景下,俄罗斯在乌克兰一步步被逼入墙角。
而在俄罗斯退无可退不得不在乌克兰誓死抗争,让乌克兰再度陷入东西撕扯尴尬境地的同时,美国和欧盟老乌克兰的眼神又有些许不同。
具体来说就是:欧盟作为经济联盟,渴望更大的盘子,体量尚可的乌克兰自然是求之不得;但美国只想要一个首尾难顾的俄罗斯,以及胆战心惊的欧盟,至于乌克兰的死活则从来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由于二战结束后,美苏一跃成为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使得作为传统国际政治舞台中心的西欧迅速被边缘化。而美国为了将西欧各国纳入麾下,并作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一方面在1947年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迅速实现经济复苏的同时将其纳入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在1949年主导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形成对抗苏联的强大政治军事集团。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彻底被边缘化,西欧各国选择以抱团取暖的方式东山再起。1951年,以德法和解为起点,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开启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西欧的一体化,是对美国统治力的猛烈冲击,但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个意识形态的宿敌面前,美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除了数万欧洲驻军,北约的存在也是对西欧各国的最好监控。所以,欧共体在美国的默许下一发不可收拾。
苏联解体后,由于继任的俄罗斯综合国力一蹶不振,国际矛盾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欧共体也不再是美国的小可爱而是新公害。
但因为苏联解体导致东欧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因此欧共体在1993年升格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扩张。
虽然德法两国是公认的欧盟领袖,但经济实力更强的德国无疑是真正的领头羊。因为欧盟本质上是德国曲线统一欧洲的策略,各成员国也基本都是德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因此对于德国而言,欧盟越庞大越有利。
这是欧盟大规模东扩的原动力,毕竟不管穷国富国,只要能为欧盟也就是德国所用,就是好国。
但跑得越快,不仅越容易扯着蛋,更给美国的上下其手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事实上从苏联解体以来,美国就先后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9年的希腊债务危机等事件中不断兴风作浪,令作为盟友的欧盟遍体鳞伤。
乌克兰危机中,美欧虽然都在克里米亚事件中被打脸,毕竟俄罗斯只是复制了当年美欧在科索沃战争中的手段,但美欧的悲喜并不相通,在欧盟寻求乌克兰加入欧盟可能性的同时,美国则不断谋求将乌克兰推入火坑,最好也带上欧盟。
所以,乌克兰陷入了空前尴尬的窘境:
一方面,为了挣脱宿敌俄罗斯的桎梏,乌克兰一路向西的决心早已下定,但美欧并不一条心,即便历经千辛万苦加入欧盟,能不能喝上残羹冷炙不一定,但一定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
另一方面,美国虽然从来不会为乌克兰两肋插刀,但却很“关心”乌克兰的命运,尤其是领土完整。这意味着乌克兰想要一路向西,就必须拖拽着亲俄的东部。但现实问题是以农业为主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工业发达的东部,想要“后富带先富”本身就忍俊不禁。
所以,乌克兰想要成功“西去”,最现实的选择就是忍痛割爱放弃东部,如此综合国力力不从心的俄罗斯也获得了对抗西方国家的缓冲。但美国的压力断绝了这种可能,所以漩涡中的乌克兰只能在这样的死循环中走向毁灭。
而无论乌克兰结局如何,与欧盟关系远近,支离破碎的局面对欧盟而言都是名副其实的灾难。
可以说,乌克兰之所以“火”得一塌糊涂,根本原因不在于美国点火,欧盟拱火,俄罗斯冒火,而在于美国在一石二鸟,俄罗斯在绝地反击,欧盟在进退两难。
而早已半死不活的乌克兰,无论历史走向如何都将成为最大的输家。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精彩
讲讲缅甸啊
静夜史 回复 @姚福龙: 有的,已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