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30周年。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又是独领风骚的诗词巨匠。毛泽东诗词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艺术结晶。毛泽东诗词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寓意深刻、意境高远,充满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艰辛历程的艺术再现,毛泽东诗词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毛泽东诗词在当今依然彰显其光辉和魅力,是常读常新常悟常新的传世经典。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毛主席纪念堂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曾邀请文怀沙先生吟咏毛主席诗词22首。此后毛主席纪念堂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吟赏》。我在学习这本书里收录的毛泽东诗词吟唱曲的过程中,除了认真学习文老先生吟咏曲的精髄外,还从对毛主席诗词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演唱条件出发,对文老先生的一些吟咏曲作了一点修饰和改动,其中有些经我改动过的曲子,还在文老先生住处吟唱过。
《七律·长征》
一九三五年十月
作品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译文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作品简介
毛泽东诗词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海外学者尤其是诗界人士,都公认毛泽东是“中国的伟大诗人。”
早在1937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首次向西方世界披露了《七律·长征》。1938年该书被翻译成中文《西行漫记》。《七律·长征》是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诗词,外文名称《红军》。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这首诗是毛泽东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诗,是毛泽东诗的代表作之一。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中生动、形象、概括地表现出红军战士那种不怕艰苦,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是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是革命英雄主义的宏伟乐章,是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最为辉煌的美学总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