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定调!保经济、保就业,25条来了

中央定调!保经济、保就业,25条来了

00:00
09:32

作者:余飞

01

再次站台民营经济

11月27日,国家八部门再次站台民营经济。

央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政部、工信部、发改委、证监会、外汇局、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了《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

在经济复苏步履蹒跚的2023年,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再次成为了如今的主流。

今年7月19日晚,官方正式发布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共计31条措施。

文件开篇就对民营经济做出定性定调: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生力军”、“重要基础”、“重要力量”,这是中央对民营经济的定性,旨在稳定民企与民营经济的军心。

同时,为了鼓励民营经济发展,中央更是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国家发改委的一个部门。

最新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是对7月份的定调定性文件开展全面落实。

此次文件涵盖25条内容,都是围绕促进、加大、维护民营企业融资出发而制定的。包括信贷支持、债券融资支持、外汇跨境融资支持、上市融资与并购重组支持、应收账款支持、税收支持等。

洋洋洒洒25条,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推动民营经济复苏,为保经济、保就业注入强大动力。

毕竟,我们的经济复苏之路仍充满着较大不确定性。

官方对此有明确、清醒认识。7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做出了明确判断: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简单理解就是,在内需不足、企业经营困难、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四大阻力之下,接下来我们的复苏不是康庄大道,而是羊肠小道。

02

民营经济是保经济、保就业的胜负手

在这条路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尽一切可能扫除复苏的路上的不确定性,增强其确定性。

而这个伟大的历史重任,非民营经济承担不可。

因为从经济、税收、就业、科创、出口、企业数量、投资等方方面面的占比来看,民营经济才是中国经济复苏的胜负手。

不妨看几组数据:

税收方面:2012年至2021年,民企占比从48%提升至59.6%。

就业方面:2012年至2022年,规上私营工业企业吸纳就业占比从32.1%提高至48.3%。

这还只是规模以上民企吸纳的就业。总体来看,民营经济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城镇私人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人数为7557万人和5643万人,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6839万人;2019年,城镇私人企业和个体户就业人数为14567万人和11692万人,国有单位就业人员为5473万人,2020年为5563万人。

十年来,全国城镇就业总量增加了1亿多人,其中,国有单位减少了1000多万人,外资企业增加了200多万人,民营经济增加了1.2亿多人,超过了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总量。

固定投资方面: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比例一半以上。2012年、2015年、2020年和2021年,民间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6%、57.3%、54.9%和56.9%。

企业数量贡献方面:2020年全国企业法人中,民营企业占比98%,国有企业占1.17%,外资企业占0.41%。

科研投入方面:2020年,企业研发投入,国有企业占20%左右,民营企业占60%左右,外资企业占20%左右。

其中,华为、阿里与腾讯三家民营企业包揽中国各类企业研发投入排名中的冠亚季军。

出口方面:2021年,民营企业占全国出口的57.7%,占全国顺差的136.5%。

经济贡献方面:从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从50%上升至60%以上。

再看具体的城市中,民营经济的重要性。素有民营经济第一城的深圳,2022年民营经济规模1810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贡献了深圳GDP的55.9%。

苏州、合肥、重庆、杭州、福州、宁波、无锡、南通、郑州、泉州的民营经济均贡献了一半以上的GDP。

尤其是泉州,其GDP的83%由民营经济贡献,是民营经济占比第一城。

综上来看,民企和民营经济,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南天一柱的角色。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经济未来能否实现向好复苏,就业能否企稳,失业率能否稳步下降,关键钥匙就是民企和民营经济。

其实楼市的胜负手,也在民营经济。因为只有民营经济复苏,就业才能复苏,收入才能复苏,断代的购买力才能填补上。

而纵观过去两年,我们的经济发展遇阻,出口遇阻,卖地收入下降等问题,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是民企的式微。

看几个数据。比如企业数量方面,2021年全国企业法人中,民企占比98%。而到了今年5月份,民营企业占比降至92%。

出口方面,2021年民企出口占比57.7%,到2022年降至50.9%。

03

拆除民营经济的“减速带”

所以,要想经济、就业、收入复苏,就必须让民营经济复苏才行。

然而,民营企业发展路上,仍有各种“减速带”。

第一,营商环境。

涉企案件久拖不立、久审不结、民事行政案件“不公”、执法司法“执行难”、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违规使用强制措施等、申诉抗诉的时间长等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这种情况在北方更严重,所以北方的整体营商环境不如南方,这也是造成过去数十年北方资本、产业、人口等各种要素不断涌入南方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行政审批效率。

行政审批环节多、效率低,办事窗口指导差、浪费大, 看风向、怕担责,也是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困扰之一。

第三,投资渠道不顺畅。

国家允许的投资领域广泛,但实际投资领域却相对狭窄。在一些垄断和半垄断行业,如电力、公路、通信和市政设施等方面,民营企业难以进入。有些行业,即使允许民间投资进入,但投资比例、投资形式受到许多限制。

最近在选举中胜出的阿根廷新任总统哈维尔·米莱,有人将其视作阿根廷的特朗普,也有说他是第一位支持奥派经济学的总统。

疯狂成为了这位新总统的代名词,但其中的一些主张,其实值得借鉴。比如米莱坚持彻底的自由化、私有化及其产权保护,减少政府对社会和市场的管控,坚持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第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尽管这些年各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不断发布,但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民营企业信用债融资净额持续进入负区间,且融资量级集中在 500 亿以下;与之相比国有企业的信用债融资净额鲜有负值且量级大多在 6000 亿左右,二者相差十几倍有余。

所以,要彻底复苏民营经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拆除这些减速带。事实上,官方也正在推进。

7月份官方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

要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

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以及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

这次八部门联合出台25条,更是一份从各个方面全面推动、扩大、扶持、促进民营经济融资方案。

这些理论上的政策与措施,最终能否变为实际,还得看地方执行力如何。

还是那句话,不看广告看疗效。未来的经济、就业、收入是最好的检验指示剂。

原创不易,辛苦动一动你的小指头,在文章右小角点个在看、点个赞。欢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转载、广告投放、加入读者群,加微信:593594349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