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俄方如今处境,更折服彭德怀当初的两大决断,是多么正确

看到俄方如今处境,更折服彭德怀当初的两大决断,是多么正确

00:00
11:38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老虎要吃人,什么时候吃完全取决于它的胃口!”

当年彭德怀在面临朝鲜战争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如今俄乌战争的局势,不禁让人想起了当年的朝鲜战争。

乌克兰之于俄罗斯,就像朝鲜之于中国。

当年经过朝鲜战争后,美帝国主义侵略的脚步在朝鲜半岛上戛然而止。

而现代乌克兰却在美国的经营下,成为了对抗俄罗斯的前沿阵地,以至于俄乌战争爆发后,战火很快就被烧到了俄罗斯边境。

这二者的差别,让人不得不佩服当年彭德怀元帅的两个英明决定……

老虎何时吃人,取决于其胃口

1950年10月1日,正值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日,身在西安的彭德怀突然接到北京方面的来电,毛主席请他马上坐飞机前往北京。

彭德怀本来以为只是让他一起在北京参加国庆典礼,以及商量如何建设大西北的问题,但实际上,毛主席是想要与他商量一个十分重大的决定。

当天下午彭德怀到达北京后,毛主席让他马上前往中南海,一进门他看到,在场有许多高级干部和军队将领,毛主席主动走上前来代表大家对彭德怀表示欢迎。

其实毛主席是在和大家商量要不要出兵朝鲜,彼时朝鲜战争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美国已经组织联合国军进入朝鲜半岛。

就在10月1日的这一天,联合国军已经打到了三八线,下一步就是继续向北进军,打垮北方的朝鲜军队之后,联合国军就会饮马鸭绿江边。

彭德怀得知大家开会的内容后,也心情激动了起来,其实几个月以来他也一直在关注着朝鲜战争的局势。

作为一名军事家,他早已敏锐地意识到,如果真的眼睁睁看着美军打到鸭绿江边,那中国东北地区就一定会存在危险,为此彭德怀感到忧心。

而这次中央要考虑出兵朝鲜的问题,让彭德怀十分在意,但是他并没有急着发言,而是先坐下来仔细倾听大家的意见。

在当天晚上休会的时候,大家也没有讨论出来一个结果,毕竟是出兵的大事,毛主席想要广泛听取意见,并不着急做出决断。

其实无论大家讨论的意见如何,彭德怀内心都笃定地认为,中国确实应该出兵朝鲜,但是在这一天的会议中他并没有发言。

因为直到毛主席说“暂时休会,明天再议”的时候,他还在思考如何更加准确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就在彭德怀起身准备离开之时,毛主席突然叫住了他,语重心长地亲自询问起了他的意见。

彭德怀说道:“主席,我认为中国有必要出兵朝鲜,唇亡齿寒,朝鲜一旦灭国,那美国侵略中国的野心只会更容易实现。”

毛主席点点头,对他的说法表示十分认同,其实毛主席心里早已经有数,已经在物色援朝将领的人选。

当时彭德怀在坐镇西安,毛主席首先让林彪带兵前往朝鲜,但由于林彪正在养伤,所以毛主席又把彭大将军作为最佳人选。

毛主席郑重地对彭德怀表明了想法:“出兵朝鲜的重任,我看还是要交给你,你有没有领兵出征的心理准备?”

彭德怀领兵多年,朝鲜战争又是他认为必打的一仗,虽然没有想过由自己来挂帅,但是责任落在自己的身上。

他也认为责无旁贷,彭德怀当即毫不犹豫地向毛主席表态:“我坚决服从中央的安排!”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彭德怀连续数日都在夜晚陷入沉思,领兵出征的重大任务突然落到了他的身上,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有许多工作需要准备。

而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先尽量和毛主席一起力排众议。

当时对于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中央和地方依然有着各种不同的声音。

新中国刚刚结束了几年的解放战争,社会百废待兴,工业实力依然十分落后,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兵,确实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况且美军有着先进的武器装备,所以在是否出兵的问题上,中央还是存在不同的意见。

这也就是为什么毛主席一直在广泛听取意见,而迟迟没有做出最后决定的原因。

经过细致的思考,彭德怀全面总结了自己对于朝鲜战争的看法,在10月5日的会议上,他的发言可谓是一语定乾坤。

在众人的注目下,他缓缓起立,腰杆挺得笔直,显示出了作为军人的硬气,他以洪亮的声音开口道:

“美国已经用第七舰队间接控制了台湾,如果再放任美国打败朝鲜,来到鸭绿江边,威胁我国东北,那美国完全能够利用有利态势来威胁华北,我们和朝鲜是近邻,唇亡必定齿寒。”

彭德怀从军事上进行态势分析之后,在场的人一片沉默,接着他又开口从政治方面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他说:

“如果美国想要发动侵略我国的战争,那他无论如何都能够找到借口,就像老虎如果要吃人的话,什么时候吃完全取决于它自己的胃口,这并不是我们能够决定。”

彭德怀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都受到触动,一向主张不出兵的干部们也不再发表看法。

所有人都开始深刻地意识到,虽然战火没有烧到中国,但是如果中国不出兵的话,势必会在军事上陷入被动,真要是等到美国占领了朝鲜,到那个时候再打,恐怕就更加困难。

在众人的一片认同声中,毛主席最后拍板,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并且总司令由彭德怀来担任,众人都纷纷鼓掌,向彭德怀投来钦佩的目光。

可以说中国做出出兵朝鲜的决定,富有远见和胆识的彭德怀将军起了很大的作用。

而后来他领兵出征之后,更是凭借英明的指挥,让部队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转危为安。

“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带领下,于10月19日开进朝鲜。

刚开始打得非常顺利,在狂妄自大的美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我军发起第一次战役。

一下子打乱了美军在朝鲜半岛北部的阵脚,把这些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侵略者打得方寸大乱,在丢盔卸甲中慌忙向南逃窜。

第二次战役我军乘胜追击,不断围歼和堵截联合国军的精锐部队,让其在逃跑的过程中不断减员。

接着又发动第三次战役,直接把战线推进到三七线附近,把敌军赶到了三七线以南。

我军连续取得的胜利,让部队和中央都非常高兴,就连苏联政府都不断发来贺电,对我军的英勇给予高度称赞。

按照许多人的期待,我军这个时候本应该乘胜追击,继续发兵一直打到朝鲜半岛南端,把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赶进大海。

可是这时候彭德怀却下令,让部队全线停止攻击,令所有人都感到非常意外。

各级军官跃跃欲试,纷纷向彭德怀请战,国内总参谋部也发来电报,询问部队为什么突然休战。

反应作为强烈的是苏联派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军事顾问,他跑到司令部来提出强烈质疑:“从来没见过胜利者不追击的,这究竟是为什么?”

对此彭德怀有自己的考虑,就在他顶着压力按兵不动的时候,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已经在酝酿一场巨大的阴谋。

原来,我军前期的出击打得联合国军找不着北,让一向被看作“战神”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颜面扫地。

美国政府甚至直接将他撤职,其职位由李奇微来接替。

李奇微吸取了麦克阿瑟的教训,不再盲目依赖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着重使用谋略。

李奇微让联合国军佯装不断向南败退,一直退到三七线以南,打算以此引诱我军南下追击,准备好伏击圈来伏击我军。

并且效仿之前打败朝鲜军队的战术,在我军侧后方再来一次“仁川登陆”,将我军分割包围和歼灭。

如果我军继续南下追击,很可能就会中了李奇微的圈套,遭遇埋伏,好在彭德怀及时下令停止追击,才避免了这一状况的发生。

那彭德怀是怎么知道李奇微的阴谋的呢?

完全是凭借多年带兵打仗的经验,以及对朝鲜战场局势的评估判断。

在我军向南进军的过程中,他发现我军的推进过于顺利,就算敌军的作战意志薄弱,但其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完全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至于会溃退得那么快。

再加上彭德怀想到我军出兵朝鲜之前,联合国军突然进行的仁川登陆,一下子打乱朝鲜军队的阵脚。

如果我军也同样遭到相同的状况,那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于是彭德怀下令停止追击,虽然一时不被理解,但后来还是获得了中央的支持。

毛主席说道:“如果能速战速决最好,如果无法速战速决,就按缓慢取胜。”

后来的事实证明,彭德怀的决定十分英明,不仅让我军避免陷入被动的局面,而且为我军的修整和继续进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彭德怀的影响下,我国志愿军虽然后来多次换帅,但是都坚持稳扎稳打的作战风格,最后终于用三年的时间迎来胜利,以巨大的装备差距战胜了美国。

结语

彭德怀元帅当年在抗美援朝前后的主张和决策,为我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因为他的进退有度、缓急分明的主张和指挥,我国才在国门之外的朝鲜挡住了美军,避免让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而反观现在的俄罗斯,如果当初俄罗斯能够明确地预料到欧美国家向东发展势力的野心,提前阻止美国介入乌克兰的政治发展,也不会使得如今的乌克兰成为美国对抗俄罗斯的最前线,以致于在一番交战之后,将战火直接烧到俄罗斯的国境线。

与俄罗斯相比,我国当年面对朝鲜战争的态度要高明得多,可见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做判断时具有多远的眼光都不为过。

作者:鲁道夫

参考文献:

[1]汤胜利.出兵朝鲜决策中的毛泽东和彭德怀[J].福建党史月刊,2000,:16-19.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