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奋力打造两山理论创新实践样板(作者:李新宇)2023年第十一期

南陵县:奋力打造两山理论创新实践样板(作者:李新宇)2023年第十一期

00:00
11:23

南陵县:奋力打造“两山”理论创新实践样板

李新宇/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深刻揭示了自然辩证法的根本要义,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中国化、时代化。在县域发展的实践中,南陵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高水平保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扎实推进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走出一条“以生产力提升自然力,以自然力反哺生产力”的两山转化发展之路。2023年南陵县入选国家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持保护自然力、反哺生产力,构建生态共融共生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南陵县拥有良好的自然本底,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野生动植物8000余种。境内设有国家级野生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作为动物界“活化石”,如何处理保护扬子鳄生存环境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人鳄和谐共生,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南陵县和保护区所在地长乐村居民,不断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契合点,探索出打造“化制约为促进、创品牌生价值”的生态共融共生产业链。扬子鳄数量从过去的17条增加到现在的60余条。长乐村建设扬子鳄生态博物馆,创立“稻鳄共生”品牌和“长乐鳄”生态商标,孵化衍生出系列生态农产品,让扬子鳄为高质量生态系列农产品“代言”,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两番,实现了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促进。


坚持放大自然力、促进生产力,构建生态价值循环转化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南陵县有上千年的种业发展历史和农耕文化,在探索发展与保护规律过程中,南陵县深度挖掘传统农耕与现代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实现生态价值转化。紫云英是豆科越年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绿肥作物,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省,南陵县紫云英种子销量占全国30%以上。南陵县依托科技支撑,充分利用紫云英这一物种特有的固氮保肥作用,大力推广紫云英种植,减少30%的化肥用量,极大改良土壤肥力和结构,有效保护耕地。同时,也培育出生育期仅70天的“南陵早”稻种系列。随着紫云英多元化的产业链发展,选育出针对绿肥、蜜源、食品不同产品要求的紫云英种子品类,如紫云英大米、紫云英蜂蜜、紫云英芽苗菜、紫云英园艺花卉等,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相关生态产品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此外,充分尊重农村居民生活习惯,化“治污”为“用污”,采用集中污染治理资源化利用、点源污染治理三级消解、面源污染治理水系连通、湖泊水体立体生态构建“四大模式”,因地制宜修建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再生还田。污水高效利用到以淡水贝类为主的生产型湿地中,特别是螺类净化塘,亩产螺类约3000斤,亩产收入远超传统的庄稼种植,实现资源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肥水不流外人田”。


坚持修复自然力、激发生产力,构建生态治理转化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南陵县奎湖总面积近700公顷,是芜湖市最大的湖泊,南陵县对其保护修复和发展,充分验证了自然力对生产力的激发促进。2014年前后,因过度开发利用,村民无序围湖养殖、围湖垦田,湖泊水体逐渐污染退化为劣Ⅴ类水体,本土动植物和珍稀鸟类、鱼类罕见踪影,“奎湖鲢鳙”国家地理标志物种一度濒临灭绝。县政府先后统筹资金4亿余元,开展奎湖生态修复治理,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收回围湖养殖水面6200亩,水域沿线全覆盖生态补种,恢复原生灌木及水生植物8万平方米,湖水水质实现历史性跃升,从劣Ⅴ类稳定提升至Ⅲ类以上,成为芜湖市第一个省级湿地公园。同时,通过修复奎湖生态环境,有效提升生产力,带动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电商等业态蓬勃发展。2022年,许镇镇农副产品销售额超4亿元,接待游客近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5000万元,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湿地化为生态福地,渔乡蝶变富美湖乡”,奎湖的生态修复和发展,让当地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踏上绿色发展路,端稳“生态金饭碗”。


坚持优化自然力、改造生产力,构建生态监管服务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南陵县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严格监管、集中减排,助力中小企业高效治污、绿色发展。目前,正筹建“绿岛”项目,将中小企业的排放污染物集中至一个场所,把住排放“总出口”。我们通过“绿岛”可让中小企业享受专业公司运营,以相对较低成本实现工业排放稳定达标的高效治污路径。同时,为加强固体废物监管,南陵县重点培育城市固废资源化利用示范产业园项目,目前年回收、加工与再利用固体废物可达350万吨,并致力打造全国固废资源化利用装备研发与制造中心。


坚持赋能自然力、变革生产力,构建生态数字化装备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作为全国唯一的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南陵县抢抓快递物流装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机遇,围绕“安全、成本、效率、智能、绿色”研发主题,聚焦快递物流行业6大系统、18个核心部件、177个核心重点产品,深入开展供需对接,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产业科技化、智能化发展。近期,南陵县发布16项无人应用场景标准,打造全域无人物流示范应用城市,现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创新最强、增速最快、链条最全的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集聚基地,今年前三季度数字化装备产值同比增长30.1%。在快递包装领域,南陵县围绕生态循环利用产业,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推进,重点发展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利用生物基、淀粉基生产可降解包装材料、胶带等产品,为中国邮政、京东、顺丰等行业头部企业提供绿色环保包装产品服务,目前年产环保降解快递包装袋达50亿只。


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南陵县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不断探索“两山”转化实现路径,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含技量”,奋力打造“点绿成金、化青为银”的县域创新实践样板。


 (作者为南陵县委书记)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 主播:后强

剪辑:张文哲|审听:江淮杂志  

编辑:张文哲| 审核:丁艳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