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丨金缕玉衣:最豪华的寿衣

博物院丨金缕玉衣:最豪华的寿衣

00:00
03:44

逝者已矣,死者为大。在生命的终点,给他们一个合适的安息之所、一个庄重的葬礼,是亲属对逝者最后的告别。在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里,除了一些必要的仪式,都会给死者穿上寿衣,以示对其尊重和缅怀。同时,寿衣,多在老年人生前就要准备好,寓为健康长寿之意。

寿衣的种类有很多。尤其在古代,不同材质、图案的寿衣有着不同的寓意,可以体现出死者的年龄、性别和社会地位。其中,玉衣是古代最高规格的寿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的时候才会用的殓服。

金缕玉衣

河南博物院馆藏有一件1985年自河南省商丘永城僖山一号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生动反映了汉代贵族的金玉奢华生活。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是一堆玉片,经修复后才成了今天的样子。它是河南省目前所见保存玉片最多、唯一能够复原的金缕玉衣。

全套玉衣共用2008片玉片组成,玉片之间用金丝加以连缀,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和鞋五大部分。汉代在死者的七窍中也往往塞有玉器,与玉衣构成一套人体外完整的外衣。此件金缕玉衣即附有供手握的玉猪、口含的玉蝉、玉耳塞、玉鼻塞等。

口含的玉蝉

寿衣是死者最后的衣物,死后穿金缕玉衣下葬,黄泉路上显身份,阎王殿前有面子。

穷奢极欲的皇室贵族,迷信“玉能寒尸”。为使其尸体不朽,他们用昂贵的玉衣作殓服,且使用九窍器塞其九窍,可谓费尽心机。但结果适得其反,由于金缕衣价格昂贵,往往招来许多盗墓贼,以致“汉氏诸陵无不盗掘,乃至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其实,即使那些盗墓贼没有光临,当考古工作者打开那神秘的洞室时,企求“金身不败”的墓主人已化作一捧泥土,剩下的也就是一具精美绝伦的玉衣了。这些仿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千百年来破灭的神话。

金缕玉衣局部

专家解读

据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曹芳芳介绍,僖山一号汉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脉僖山山顶的东端,早年被盗,但依旧发现多块玉衣片,后经修复,证实是西汉晚期某位梁王的金缕玉衣。

在中国玉文化发展进程中,汉玉的一大特色是走向极端迷信化的葬玉。

金缕玉衣,反映了时人的生死观念和态度。而且西汉前期尊崇道家思想,追求长生不死和升仙。古人认为天然的玉石凝结了天地精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的表面便可以保护尸身不朽,使魂魄化气升天。因此,他们不仅生前热衷佩带玉器,死后还要口含玉片,用玉石制作殓衣,厚葬之风空前绝后。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使用的殓服,其使用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是当时等级制度化的表征之一。在汉代文献中,玉衣又称“ 玉匣”“玉柙”。玉衣的使用是分等级的,《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依据穿缀玉衣片的丝缕质地的不同,也可将玉衣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丝缕玉衣”。

汉末三国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加之盗墓猖獗,因而为了避免劳民伤财,曹操和曹丕开始提倡薄葬。至此,玉衣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anu7ikx5lgmb3xgy5awg

    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