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艺不按古 匠心独运
听匠人们讲他们自己的故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一句名诗。
可见,竹子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高尚,而历代以来,以竹子为材料,再经过匠人们独特的艺术手法所雕制的竹刻作品,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遐想。
桌上的臂搁、笔筒到摇曳清风所用的古扇,这些都是古人对竹子的喜爱衍变成各种形态,而在苏州,也有这么一位爱竹之人——张泰中,他对竹刻的爱丝毫不亚于古人。
张泰中竹刻三十载,他手中的刻刀如画笔般在竹上流转,对他来说竹刻早已不是单一的装饰文案,而是一种文人雅致的寄托。
张泰中说,艺术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有品质高低,而竹刻做到了专注于艺术本身的那一种纯粹。
从事竹刻这门工艺,说来也是巧合。因从小热爱绘画,毕业后便考入了工艺美校,进入了漆雕班,进校后才知道今后出路是苏州漆器雕刻厂,但学了三年却被分配到苏州扇厂,这让当时的他喜忧参半。
竹刻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有嘉定和金陵两大流派,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嘉定派竹刻、常州留青竹刻,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泰中当时学竹刻,是在扇骨上浅刻,先要学习画扇面,这对一直喜欢绘画的张泰中来说无疑增添了动力。
张泰中从小喜欢画画,对于绘画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且很有恒心。
这对于从事竹刻这门文人气很重的工艺,相当重要。另外,学习竹刻少不了吃苦。单不说心无旁骛地伏案用功,就是寻找适合的竹料也很费工夫。
竹刻需要的竹子必须是冬竹,这种竹子内里存在的微生物比较少,不虫蛀,而且质地紧密,很适合雕刻。
为了寻找这种冬竹,当初,张泰中都要到浙江、安徽的山区去,竹料找到了,还必须肩挑手扛地把它运到山下,非常艰苦。
“艰难困苦,玉汝其成。”在竹道上,张泰中有他不倦的追求。
张泰中说,目前,国内钻研竹刻浅刻的屈指可数,整个苏州也就十多个人,真正以竹刻为终生事业也就二三人。
张泰中为了更好的将竹刻传承下去,创新的同时也招收了徒弟。他常常告诫他们,竹刻入门易,但要获得很高的造诣却很难,一个在书画上没有追求的竹刻艺人,是走不远的。
近年来,张泰中的竹刻作品除一部分自作画稿外,更专程赴北京与人合作,完成了一百多块竹刻臂搁作品,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
同时,他还把竹雕浅刻技艺和精神拓展到紫砂壶领域,他不断在不同材质上的实践,来反哺竹刻,进一步丰富浅刻技艺,继续把这门技艺发扬光大。
匠人征集
全网全国招募非遗匠人及艺术品爱好者
合作电话:13771928881
获取完整文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zhiaiwenhua520,即可联系到我们.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