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新闻发布会

四川: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新闻发布会

00:00
04:27

11月21日,在中共四川省委举行的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坦言,全会强调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紧紧抓住窗口期全力攻坚,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新格局,“这为我们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遵循和指引。”

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省乡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8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个县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数量均居全国第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1%,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有效处理率分别达98%和65.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连续5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而在此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对此,徐芝文表示,将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提升中心镇辐射带动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示范引领

全省每年培育示范村1000个

徐芝文表示,将推动落实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出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方案》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考评办法》,建立省级部门协同机制,完善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库。

同时开展示范村培育。通过认定一批先行村、培育一批示范村,梯次推动所有行政村整体提升。全省每年培育示范村1000个。三是推广示范经验。在示范培育基础上,总结提炼好的经验模式,以点带面在全省推广。

同时,在兴产富民上,将大力培育现代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坚持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完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进“鱼米之乡”建设,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此外,健全生产经营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职业农民培育壮大三年计划,加快构建县有中心、乡有站点、村有协办员三级社会化服务体系,把小农户逐步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培育“美丽乡村+”文化、教育、旅游、康养、文创等新业态,引导农户发展庭院特色种养殖、特色手工、休闲旅游,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补短强基

在全域提升上推进区域分类提升

“我们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发布会上,徐芝文谈到,全省将稳步提高村组通硬化路比例,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优化农村能源供给,夯实乡村信息化基础。

同时,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持续强化综合治理、文化活动、科教宣传、大数据应用等功能。逐步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此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实施厕所改建、污水治理、垃圾处理、村貌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在全域提升上,也将推进区域分类提升。

“我们要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和美乡村。”徐芝文表示,支持成都平原同城化区域示范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和美精品乡村,丘陵山区集中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特色村庄,民族地区梯次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村寨。

此外,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以及农民素质提升。强化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大力培养农村手工艺大师、乡村工匠名师、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人,“努力让四川乡村真正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和美之地、向往之地。”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