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当上“美食博主”的南大考古教授:有人误以为考古就是盗墓,我要用美食来传递知识

对话当上“美食博主”的南大考古教授:有人误以为考古就是盗墓,我要用美食来传递知识

00:00
11:29

张教授讲解吃鸭子的历史

在南京,吃京华汤包看到蒸笼,会科普蒸笼近7000年的历史;在西安,吃到肉夹馍会将腊汁肉的历史追溯到周朝;在吐鲁番,吃到烤羊排,会谈到新疆且末出土的距今2800多年的烤羊排……

最近,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张良仁做美食博主在网络走红,自今年8月发布第一条视频以来,目前其小红书平台已收获1.2万粉丝,抖音平台已收获6.9万粉丝。

据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官网介绍,张良仁教授2014年8月加入南京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中国西北和欧亚大陆史前考古,目前主持中俄和中伊合作考古项目。

谈到做短视频的意义和价值,张教授表示,很多人觉得考古就是做文物鉴定甚至盗墓,其实并不是这样,发掘墓葬只是一部分工作,同时也要整理相关发掘报告,并且将这些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公众。

经过写脚本、拍摄、剪辑、修改等工作,有时两三分钟的视频整体做下来需要三天左右时间。亲戚朋友看到短视频里夸张与幽默的张教授,会感到比较惊讶。上课期间,外校的同学有时会专门来南京大学看张教授,有点类似粉丝追星的感觉,这让他有点意想不到。

日前,红星新闻联系到张教授及团队,讲述了拍摄短视频背后的故事。

拍短视频:

通过美食分享考古知识

制作一个视频需要3天时间

红星新闻:在拍摄短视频的时候,您为何选择将美食结合起来?

张良仁:考古学是内容比较丰富的一个学科,它和我们日常的吃穿住行都相关,民以食为天,美食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方面,从美食入手做考古相关的短视频可能更易于大家接受。今年7月开始拍短视频,未来也争取将考古的其他方面与短视频相结合。

红星新闻:您觉得拍摄短视频的意义在哪里?希望向公众传递什么?

张良仁:我们通过美食这种接受度比较高的方面入手,希望向公众传播考古与历史知识,让知识更有趣地传播。一方面,考古生产知识,学者有责任向大众传递分享我们获得的知识。另一方面,老百姓自己也生产知识,并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与劳动中积累了很多知识,学者也需要向老百姓学习。因此短视频可以将学者与老百姓双方的知识整合到一起,这是一个交互循环,互相学习的过程。

过去可能提到考古就是做文物鉴定,也有很多人觉得我们的工作是盗墓,但其实不是这样。一方面,我们不做文物鉴定,发掘墓葬也只是一部分工作,而且这种发掘也是经国家许可的,发掘的事物也需要交给单位和博物馆。另一方面,我们整理相关发掘报告,也需要用已有资料研究古代各方面的生活,并且将这些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公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考古学家做讲座,用自媒体讲考古,这些其实都是向公众传递考古知识的途径。

红星新闻:拍摄的脚本、台词、剪辑等都是您主导的吗?您在团队中担任哪些角色?

张良仁:团队不同成员分别负责脚本、拍摄、剪辑、运营账号等。自己的任务主要是提供写脚本的思路和相关资料,审核脚本核心内容的准确性、以及是否将素材或文献中比较精彩的地方呈现出来。因为自己毕竟是比较擅长考古、写论文做研究,所以主要是对短视频内容进行把关,而短视频相关的其他拍摄剪辑工作则由团队其他成员负责。

团队成员都非常年轻能干,有朝气和想法,基本都在三十岁上下。通过合作,我也发现90后和00后们都非常能吃苦,就写脚本而言,虽然视频很短可能就两三分钟,但脚本内容创作难度其实非常高,所以写这些脚本的年轻人非常有创造力,而且他们在挖掘素材制作视频拍摄剪辑的能力也很强。

红星新闻:拍摄一个视频大概需要多久?

张良仁:首先团队需要做调研,实地探访,再找资料写脚本,我负责审核脚本里的知识点,之后进行实际拍摄。一开始拍视频大概需要两三个小时,熟练之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之后配音需要一两个小时,团队就开始对视频进行编辑和修改,大概一到两天,所以一个视频从开始到结束大概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

目前视频还是以南京的美食为核心,之后会逐渐扩大到其他周边城市,因为自己也做外国考古研究,希望通过这些美食视频,可以让中国的老百姓认识外国的文化。

张教授在给学生讲课

身份转变:

有些不适应

亲戚朋友看到后感到惊讶

红星新闻:从考古系教授到美食主播,刚开始有没有一些不适应?

张良仁:确实有一些不适应。在做短视频之前,生活比较简单,基本是学校和家两点一线。而做短视频与我之前上课差别很大,做短视频需要了解老百姓的喜好,也要考虑用何种方式输出哪方面的知识,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现在也在学习当中。当然,生活也会有些其他变化,比如说在学校和大街上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和我打招呼。

红星新闻:您的学生知道您拍了这些短视频之后有哪些想法?您的生活有所变化吗?

张良仁:我的学生是知道我在拍短视频的,因为之前拍过论文写作的短视频,但并不是太专业。但亲戚朋友是不太了解的,因为我的话其实很少,所以当他们看到短视频里我的语言有时比较夸张或者幽默,就比较意外,非常惊讶。我的妻子和女儿都是非常支持的,甚至会提供一些建议。课堂氛围其实还好,就是有时学生看到我会笑,我也知道他们看过我的视频。但外校的同学有的时候会专门来南大看我,有点类似粉丝追星的感觉,还挺意想不到的。

张教授在野外考察

考古与美食:

报考人数不断增加

希望把中国美食介绍到国外

红星新闻:在您过往的考古经历中,对哪些地方印象比较深刻?

张良仁:大学和硕士期间主要学习中国考古,尤其是商周考古,所以当时去二里头、偃师商城等地做考古发掘工作,后来出国留学,学习俄罗斯考古,回国后主要研究外国考古。

中国考古需要做,外国考古也需要做。因为我国作为大国,需要有研究外国考古的专家,像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都有所谓的汉学家,有研究中国历史的,也有研究中国考古的。那么我们也需要有人去研究伊朗历史和伊朗考古。中国做外国考古,一方面可以在外国考古的领域填补空白;另一方面,做外国考古也可以促进我们和国外的交流。

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是在当地的经历。比如说在伊朗东北部考察遗址时,那里比较干燥,但干燥地带也会发生洪水,当时山上下暴雨,山前的坡地一片汪洋,没见过这种场景,但这种情况对理解古代人、现代人如何在此地生活很有帮助。在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当地人比较喜欢喝加糖的红茶,而我非常喜欢俄罗斯的猪羊肉、火腿肠、冰激凌,以及中亚国家的抓饭等食物。

红星新闻:您最初是如何选择考古这种职业的?考古的魅力在哪里?

张良仁:大学其实是调剂到了考古专业,但当时上专业课也理解得不多。后面自己做了些考古发掘工作,也读了研,才在考古上有些入门,后面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

考古其实非常有趣,一部分是田野工作,需要我们去发掘调查,另一部分是在室内整理资料,需要做报告写论文,因此既有野外也有室内作业。我非常喜欢这种生活与工作方式,也会看到很多壮观遗址,感觉生活很丰富。

红星新闻:目前我国考古专业发展情况如何?

张良仁:本世纪以来,国家对文物和遗址保护的重视,以及对考古投入的增加,考古学科发展其实很快,考古从业人数也在增加。我上大学开设考古专业的高校不到10所,现在已经有38所。而且现在考古不限于陆地,还有水下考古,需要进行相应的潜水训练。国内的考古学家也可以去国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做相关考古工作,视野和工作范围扩大了。现在国家、机构和公众对考古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就我所在大学的考古学科报名人数也在增加,我们老师甚至会感觉有点力不从心。

红星新闻:我们注意到,在您带领学生去阿尔泰进行国际科考时,相关视频中也有包饺子,学汉语等场景,后面是否有打算将中国文化通过短视频形式传播到国外平台?

张良仁:是有想法的,中国的美食也可以介绍给外国观众。因为工作的性质经常出国,也会注意哪些地方有中国餐馆。也希望借助媒体可以把更多的中国美食介绍到国外,将来可以有更多的中国餐饮业人士去国外发展传播我们的中国美食。

红星新闻:成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美食之都,未来您有计划到成都做相关视频吗?

张良仁:有想法的,我去过几次成都,很喜欢当地的美食和生活节奏,比如喝茶和火锅之类。成都遗址众多,比较火的可能是三星堆遗址,当然也有很多其他遗址,同时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以成都为起点可以通过西藏到尼泊尔或印度,南方从云南经过缅甸到孟加拉国再到印度。

红星新闻记者 卢燕飞 实习生 丁莉莉 受访者供图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