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危机来临,全球如何实现“1.5度温升”目标?环境专家在蓉展开对话

气候危机来临,全球如何实现“1.5度温升”目标?环境专家在蓉展开对话

00:00
05:24

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并且其排放场景十分广泛,全面控制甲烷排放意义重大。温室气体甲烷如何控制?11月17日上午,天府生态论坛2023年第6期在蓉召开,论坛上,嘉宾专家们针对气候变化投入与经济效能平衡、通过传媒提高全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等主题展开对话。

2030年

我国甲烷减排量有望实现500万吨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为重大的非传统安全挑战,特别是极端降水、极端干旱等气候事件,会为整个城市系统带来巨大的、毁灭性的冲击。”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研究员、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徐华清在论坛上表示,气候危机已经来临,它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回头看,在2015年签署的《巴黎协定》中,各国表示,将“致力于实现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低于工业化水平前2摄氏度的水平,并努力将其控制在1.5摄氏度的水平”。自此,“1.5度温升”成为了全球的关键目标。

“近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了第六次的评估报告,报告进一步强调,为达到控制1.5度温升的目标,未来全球范围内的低碳转型涉及程度、广度将是史无前例的。”徐华清在论坛上介绍,例如,控制1.5度温升,要求全球2030年相对于2010年减排约45%、2050年左右实现净零排放;要求能源、土地、城市及基础设施与工业系统发生“快速而深远”的转型。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发展。11月7日,生态环境部等11部门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这也意味着,我国第一份全面、专门的甲烷排放控制政策性文件正式印发。“《甲烷方案》提出了能源、农业以及废弃物处理领域的甲烷排放控制的目标与任务,包括强化煤矿瓦斯、油气田伴生气与放空气综合利用,在油气系统推广应用泄露检测与修复技术和逐步减少常规火炬,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科学控制肠道发酵以及有序推进稻田甲烷排放控制,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利用以及污水处理甲烷收集利用。”徐华清解释说。

《甲烷方案》还提出了目标,到2025年,煤矿瓦斯年利用量达到60亿立方米;蓄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根据有关专家估算,《甲烷方案》实施后,2030年我国甲烷减排量有望实现500万吨。

《甲烷方案》强化激励补偿政策

鼓励甲烷利用和减排项目纳入交易机制

论坛上,“应对气候变化与高质量发展”主题对话展开,嘉宾专家们针对气候变化投入与经济效能平衡、通过传媒提高全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等领域进行讨论。

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也是甲烷控排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在甲烷管控的实践中发现,部分甲烷利用、成本效应相对较差,所以我们希望借助《甲烷方案》进一步强化相关的激励补偿政策,通过支持符合条件的甲烷利用和减排项目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从市场上获得额外资金支持的方式鼓励企业开展减排。”徐华清坦言,目前正在推动农业、废弃物等领域的甲烷回收利用项目相关方法学的研究。

如今,“雪山下的公园城市”已经成为成都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标志性口号。成都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级绿道6500余公里,1500多个公园在城市中星罗棋布,在绿道的串联下,城市成为公园,公园又是家园。嘉宾们建议,围绕公园城市的优美故事,媒体可以在深度报道、动态报道等方面挖掘很多生态文明的元素。

论坛上,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霞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进行分享,她表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资源碳中和也非常重要,例如发展零碳燃料、原料与工艺过程替代技术,减少碳排放。在人才培养方面,科技创新离不开学科建设,需要从能源、资源、社会学等领域积极推进学科建设、培养人才。”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