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这一推演,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其预测之准,犹如战后复盘

毛主席的这一推演,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其预测之准,犹如战后复盘

00:00
08:43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近些年来拍的关于抗战时期的电视剧,越来越不符合历史,里面的八路军神通广大,堪称天兵下凡,而日军也表现得脆弱不堪,智商着急。以至于网上出现笑话:“日本人竟然用了足足八年时间才逃出中国。”

事实上,当年的日本侵略者绝对不是软柿子,七七事变爆发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踏破了华北华东,甚至连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都沦陷了。一时之间,国内很多人都产生了悲观绝望的情绪,甚至出现了“亡国论”。

与此同时,因为一些战役的胜利,国内又出现了“速胜论”,这一截然相反的思想。

到底是要“亡国”,还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全把日本鬼子推下海,收复东北和台湾?

这一大背景下,毛泽东主席推出了堪称千古第一阳谋的《论持久战》……

作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强国,抗战打响前的日本已经成为了“亚洲头号强国”,军事实力远远超过积贫积弱又战乱不休的中国。

也正因此,日本军部才敢多次扬言“一个月或两个月,最多三个月就能打败中国。”

自1937年战争全面打响到武汉沦陷,日本只用了一年零4个月迅速就攻占了中国东南半壁,160多万公里国土。占领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中国光正规军的损失就超过100万人。

也难怪会有人认为“中国武器装备不如日本,战斗力远不如日本,战必败,再战必亡”了。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照这么想,那中国早就亡国了。

有血性的中国军队先后和日本军队进行了多次大会战,让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叫嚣成了妄言,不得不在中国战场投入更多的军力。

于是,国内又冒出来了“日本帝国主义依靠的军事优势采取的是战略上的速决战,只要我们能够坚持3~6个月,美,英国家一定会出兵干涉,这样战争就可以解决了”这种速胜论。

当台儿庄战役胜利后,“速胜论"扶摇直上,当时还有人提出“这一战就是准决战,日寇在此战失败后,就离崩溃。”

甚至,但是在共产党内部也有人相信“速胜论”。

不管是“亡国论”还是“速胜论”,毛主席都不认同,他认为:“正面战场的抗战,肯定是长久的、持久的。”还曾专门跟国民党当局提出过一个全面战略部署方案:

“在敌深入进攻时,必须部署足够力量于外线,方能配合内线主力作战,增加敌人的困难,减少自己的困难,造成有利于持久抗战之军事政治形势。”

蒋介石收到毛主席的建议后觉得毛主席的建议很高明,似乎应该那么做,但转念一想,自己和毛泽东了10多年的仗,对方怎么可能好心提醒自己?

最终蒋介石没有采纳毛主席的建议,这也就导致国民党部队失去了在黄河以北和日寇展开持久抗战的机会。

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毛主席一直都不认可。相反,觉得这两种论调危害很大,有心进行驳斥。

经过10个月的理论准备和经验总结。1938年5月26日——6月3日,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进行了演讲,演讲稿就是50000多字的《论持久战》。

毛主席上来就开宗明义:“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

这场战争有四个特点:“敌强我弱, 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 敌寡助我多助。”

日本虽然在军事实力,经济和政治组织能力上高于中国,但它是个小国,地小、人少、兵少、物少,而且侵略战争具有非正义性,注定失道寡助。中国与之相反,而且有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作为团结抗战的核心,必然能使全民族团结抗战。

因此毛主席得出论断:“这些特点决定了,中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

毛主席预见到了接下来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

“一、日本凭借军事优势,占领中国诸多大城市和地方,而中国虽然丢掉很多土地,但结成广泛统一战线的战略防御阶段。

二、日军因为战线过长,兵力不足,不得不停止战略进攻,转入保存占领地的战略相持阶段。这也是抗日战争中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但如果中国能坚持统一战线和坚持持久战,会在这个阶段由弱转强。

三、最后是战略反攻阶段。中国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必须依靠国际力量收复失地,争取抗战全面胜利。”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明确的指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战略战术原则:

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战。我们必须实行战略防御中的战役进攻, 战略持久中的战役速决;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外线作战, 外线的速决的进攻战。主动、灵活、有计划的组织战役消灭敌人。

在战略防御阶段,以运动战为主,以游击战和阵地战为辅;战略相持阶段则以游击战为主, 运动战和阵地战为辅,;战略反攻 阶段 以运动战为主, 以游击战和阵地战为辅。

《论持久战》中的分析论断,在日后几乎完全被证实,抗日战争的确是按照毛主席在1938年的预测,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以及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同时,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还预见到了第2次世界大战的到来,提出”这次战争将比20年前的战争更大更残酷。“而且明确点出了”无疑的要接着希特勒同各大国打。“

《论持久战》发表时,距离二战爆发还有一年零4个月,距离张伯伦发表著名的”我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演讲,还有4个月。

最开始,《论持久战》毛主席并没有考虑公开发表,只是想在党内高层范围讲一讲。后来在陈云的劝说下,才决定在党内刊发。后来周总理将论持久战介绍给了白崇禧,白崇禧又介绍给了蒋介石。在得到我党同意后,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

《论持久战》最为强大的一点是,这是赤裸裸的阳谋,不但在国内出版,甚至翻译成了日文、俄文、英文,根本就不怕被日本人知道。

日本人哪怕知道中国军队想要”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也一点办法没有,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局势朝着毛泽东预料的方向发展,迎来了自己的末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