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后,胡乔木想修改对主席的称谓,黄克诚:实在是没良心

毛主席逝世后,胡乔木想修改对主席的称谓,黄克诚:实在是没良心

00:00
11:29

【内容来源于读者投稿】

毛主席逝世后,胡乔木却主张更改对主席的称呼。

这究竟是为何?黄克诚究竟是何人?

胡乔木想要修改“主席”这一称谓

随着一代伟人毛主席的逝世,那个特殊时期也已经结束,这时的国内传出了一些不和谐的言论。有些人想要完全否认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这些不和谐言论惹怒了许多人,其中就有老将黄克诚。

为了让人民有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黄克诚将军在1981年的一次会议中做了一场长达四个小时的会议报告。报告中提出新中国的成立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遇到困难时毛主席及时做出正确的指导,多次挽救我党于水火之中。

黄克诚的一番言论获得了众多参会者的赞同。众多参会者表示希望黄克诚能将此次会议的报告发表出来,可以使全国人民都能看得到。

要知道关于中央的会议报告,黄克诚是没有权利擅自发出的,于是他把这个情况向邓小平同志汇报,由邓小平同志决定是否能够发表。

邓小平同志在看过黄克诚的整理的会议记录后,认为内容没有问题可以发表,不过文笔略有欠缺,于是告知黄克诚需要让胡乔木稍加修改。胡乔木在审理过报告的内容后,将原文中书写的“毛主席”改为“毛泽东同志”。

黄克诚对于胡乔木的提议感到非常不适应,直呼道:“这种做法也太没良心了!”

因为他觉得从第一次毛泽东同志出任中央政府第一临时主席以来,我们都称之为“毛主席”。这么多年过去,我们的称呼一直都没有改变,真的改成“毛泽东同志”,从心里来讲许多人都是接受不了的。

这件事被邓小平同志知道了,邓公表示“毛主席”的称谓是代表着中国百姓对主席同志的热爱,代表着群众对主席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贡献的认可,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称呼。经过邓小平的认可,黄克诚将报告整理后进行了发表。

这一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大多数人的共鸣,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对于黄克诚发表的观点是有意见的。黄克诚讲道:“毛主席为新中国的成立鞠躬尽瘁,他的一生都是为了中国人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很爱戴我们的主席,对于主席的正确思想,我们要坚持地延续下去...”

回忆与主席的第一次相遇

在这次会议后,黄克诚回忆起与主席的第一次相遇。

那是1925年黄克诚很荣幸地经人推荐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之后他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由于入党时间不长,他被派到国民党政治讲习所学习。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黄克诚感觉十分陌生,让他高兴的是这里有很多湖南老乡。

他很早就听过毛泽东的大名,这次也是听说毛泽东将会为他们这些“新生”讲第一堂课,他满怀期待见到日思夜想的毛泽东同志。

“新生”的第一堂课,他看到一个英姿勃发的青年人缓缓走进课堂,在黑板上写下毛泽东三个字,转过身跟大家介绍说到:“大家好,我是毛泽东,今天由我跟大家讲第一课,课题是关于农民运动的意义”,对于毛泽东讲的那节课黄克诚历历在目,因为毛泽东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使他突然意识到农民对国家改革的重要性,使他大开眼界。

在课后,他的刻苦努力使毛泽东很快地注意这个老乡,毛主席非常喜欢这个喜欢提问题的年轻人,对于他的问题毛主席都会耐心地为他解答,渐渐的师生二人结下了很深的情谊。

在一次次中国共产党遇到生死危机之际都是毛主席力挽狂澜,加深了黄克诚对主席的信任。他从毛主席的身上学会了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的性格。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黄克诚奉命回到家乡湖南永兴县,从事农运工作。他深入农村,广泛接触农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主张,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在党中央的指示下,黄克诚积极组织永兴县农民维护自己的权益,攻占永兴县城,成立苏维埃政府。随后,他率领永兴红军游击队,配合朱德同志、陈毅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起义军,参加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

黄克诚曾反对攻打中心城市的军事冒险主义,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冒险,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然而,他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并没有被接受,反而因此受到了批评。

1930年,我红军成功攻入长沙城,这让国民党大为震惊,连忙派军队对长沙城进行反攻。在敌我军事实力悬殊形势下,彭德怀将军为了保存革命的力量,下令红军撤出长沙城。随后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会师,组成了红一军反攻长沙的国民党军队,持续几个月依旧未将长沙城攻打下来。

此时的毛主席对于红军直面硬攻中心城市策略是持反对意见,毛主席认为我们军队人数、装备不如国民党军队,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应对敌人进攻,要将敌人引到我们熟悉的地方,与其进行游击战,这样对打击敌人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之后随着毛主席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带领红军,接连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这次的成功进一步确定了毛主席战略思想的正确性,黄克诚更加坚信,跟着毛主席的脚步,我党必胜。

毛泽东也十分信任这个“小老乡”,曾将接管解放天津的重任交给他,黄克诚在接到命令后,认真对待毛主席下的命令,完成了接管工作。接管成功后,毛主席又派其到湖南完成党政工作,毛主席认为黄克诚既然能做好接管天津的工作,对于湖南是黄克诚的家乡,毛主席认为让黄克诚去管理湖南会比较放心。

他在湖南任职三年,这三年湖南被管理的非常好。毛主席在看到黄克诚的能力后,将其调任到北京,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毛主席三次重用黄克诚表明了毛主席对他的肯定。

君子慎独

1949年10月下旬,那时的黄克诚被派到湖南,担任省委书记一职。为了恪尽职守,所以专门对夫人提出了要求,从今天开始家里将要定两条规矩:

第一不准动用私用公家的汽车,第二不允许向公家伸手要“照顾”。

对于丈夫提出的这两条规矩,黄克诚的夫人十分赞同。就算黄克诚不提此事,黄克诚的夫人和子女们多年来也一直自觉遵守这样的家规,就连黄克诚的亲属也不例外。

廉洁耿直的黄大将在工作对下属一样要求严格,有一次下属使用公款请客吃饭,被黄克诚知道后对此提出了严格的批评,要求必须将此事调查清楚,要求下属赶紧将公款归还。担心下属再次犯错,亲自打电话训斥,并要求下属写检讨。

1986年是黄克诚光辉一生的最后一个年头,重病缠身的他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尽管家人和医护人员一直劝说,可是还是说不动他。

他说:“我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请你们不必为我浪费国家钱财,把药留给能工作的同志用吧。”

他反复强调:“我这样一个油尽灯枯的人,为人民做不了什么,为什么还要花费人民的钱财来治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只好强行为他注射、输氧。然而,他一旦清醒,就将身上的输液针头拔掉。

黄克诚的决定让所有人都感到无法理解,甚至有人认为他有些固执。然而,在他看来,自己已经无法再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就不应该再浪费国家的资源。这种坚定的信念一直贯穿在他的生命中。

在病床上,黄克诚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他不断询问着农业、工业、国防等各方面的情况,对于每一个细节都感到无比的关切。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黄克诚仍然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他对家人说:“我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我始终为人民服务。即使我不能继续为人民服务了,我也要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因病去世。他的遗体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他的精神和故事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尾声

黄克诚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更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故事将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