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丨上海绒绣》丨天使主播:王盈 石火

《非遗文化丨上海绒绣》丨天使主播:王盈 石火

00:00
06:25

(女)上海绒绣,又称彩帷绒绣、绒线绣、毛线绣、点子绣、斜针绣。

英文名称“NEEDLEPOINT”或“TAPESTRY”。

是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一种手工艺品。

19世纪末,绒绣从西欧传入中国,曾在谦礼洋行任职的浦东杨家宅人杨鸿奎,在陆家嘴地区开设了纶新等6家绣花厂,形成了上海早期的绒绣生产基地,于20世纪在上海开始了发展与创新之路。


(男)由于上海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绒绣自传入开始便得以在民间流传,起初多是花纹、色彩简单绣在鞋面、靠垫、手提包等日用品上,以达到装饰效果。后来中国的手工艺者将原本粗犷的绒绣注入了东方智慧,使绒绣发展成为了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


(女)上海绒绣对针法用色、劈线、拼色、复色线绣制工艺要求极高,使用的针法主要有粗针、细针、铺针、粗细针、直针、横针、板针、细里细针、十字针、拉毛以及新针工艺等。

在绣制过程中,手工艺者通过对绒线的颜色、针法的灵活配置,从点线面三元素入手,对原有画面进行分解和重塑,实现可视画面的再创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高婉玉为代表的上海绒绣艺术家对绒绣工艺进行创新改革,上海绒绣在形神色光的艺术表现力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男)绒绣与其他绣相比,在艺术效果上,远观色彩浓郁,层次清晰,立体感强;近赏色彩丰富有变化,层次复杂又分明。整个画面多种色素交融汇合,给人们视觉感观的反映,形成独特的复色艺术效果。


(女)在表现题材上,绒绣尤其擅长表现名山大川、民俗风情、古典建筑、文化古迹、城市景观。也可根据个性化创作图稿,进行绣制。油画、摄影照片、国画、抽象画、人物肖像、动物、风景、花草等图案,都可以作为绒绣的蓝本。


(男)在观赏角度上,不论是从正面或侧面观赏绒绣,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不反光,视觉柔和,质感厚实稳重,气势宏伟,富丽高贵,适用于大型的楼、堂、馆、厅、室的陈列布置,其陈设效果是其他画种难以比拟的。


(女)上海绒绣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十多个厅、中央军委八一大楼第一接见厅、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大堂、外交部新建南楼的多功能厅等主墙面绣制巨幅绒绣。

其中,二零零六年,河南黄河迎宾馆《嵩岳秋色》绣制面积达106平方米,创上海绒绣之最。


(男)2009年,洋泾黎辉公司、高桥绒绣馆、工艺美术研究所、恒源祥,作为“海派绒绣”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洋泾黎辉公司的“上海绒绣”,经国务院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上海绒绣”被评选为65个上海市非遗保护优秀实践工作案例之一;

201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放鹅的枝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