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爆料,在小红书、闲鱼等网络平台,有账号以“协助项目、协调关系、办事升职、引荐领导”为名贩售所谓“人脉关系”,单笔售价少则数百元,多则达5000元。据了解,这些账号多数都只把交易平台作为发布信息的渠道,一旦网友私信垂询之后,立马会要求转移到其他聊天软件进行下一步操作。
当今时代,似乎一切皆可网售。在网上,有学生“转卖”母校,有人卖“爱因斯坦的脑子”,奇葩商品越来越多。然而,与“图一乐”的情绪产品不同,把托关系、走后门这种不正当行为放到网上公开交易,不仅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商品”的认知底线,也引发质疑:平台的审核机制是否“隐身”了?“人脉关系”买卖究竟是骗局还是贪腐?
网售“人脉关系”相关信息的真实性亟待调查核实。要知道,“人脉关系”无形无物,买卖双方实际上交易的是“中介服务”,这就可能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售卖“人脉关系”纯属噱头。部分商家根本没有“关系”,收了钱不办事或办不成事,只是想借机收割“智商税”或是收集个人信息。这不仅侵害消费者权益,更涉嫌虚假宣传,甚至诈骗。广告打得招摇,交易过程又十分隐秘,消费者能否买到真正有用的人脉,可想而知。
另一种是,“人脉关系”交易确实存在。进一步想,如果事情真靠商家手里的“关系”办成了,又是怎么办成的?所谓的“引荐领导”涉及哪些领导,是否存在助长贪腐不正之风的可能?买家究竟是想认识“领导”,还是想换个渠道行贿?到底是“信息买卖”还是“权钱交易”,必须界定清楚。
无论“人脉关系”买卖“图”什么,这种违背公序良俗、违背法理人情的买卖赫然出现在网购、社交平台上,直接反映出平台监管责任的缺失。不管违法行径如何“改头换面”,网络账号发布的任何商品信息,都应由平台预先查核、全程监管,这样才能不给不法商家躲避监管留下空间,不给违法行为留下漏洞。
此外,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网售。一旦发现类似“商品”,有关部门要在平台的协助下顺藤摸瓜,核查交易链条上的每个环节、每个人,把人脉生意背后的种种“猫腻”查清楚、问明白,及时叫停“人脉关系”买卖,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互联网时代,一些人想靠攀关系、走近路的思想流弊,看似在网络平台上有了方便而隐蔽的寄居地,实际根本走不通。随着我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办事蔚然成风,“花钱托人办事”不仅成为过去式,更不被法理所容。不论“人脉关系”信息是骗局还是贪腐,都要严查严打。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