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

《道德经》第一章 天地之始

00:00
03:3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今天起我们讲道德经,今天讲第一章,我们在讲道德经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其实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没有办法表达,所以只好用一画开天,这一画开天中的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叫做象。可是这样一来,就影响到几千年来我们非常迷这个相,看天天相,看人人相,看地地相。老子看到这个状况,就感觉到这样下去不行,这样下去我们会被相所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前进。所以他就决定要破相立道,把相破掉,把道立起来。因为伏羲立了相,大家就执着于相,所以老子又担心了,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就会执着于道了,所以一开始他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里的非常是警告的意思,是因为伏羲氏当年没有文字,没有办法表达出来。老子把它说出来,说出了这个道,可是大家呢,不要执着于这个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道来破道的,这个道它是代表宇宙万象,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都在里面,因此这里头这个常字非常重要。道加上一个常字,就变成了常道。常道就是恒长的道理,这里头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所以老子又说了,名可名,非常名,名就是名称。伏羲氏当时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老子当时的文字比较成熟,所以名称就出来了。可是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它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受这个名称的影响。所以我们这里提出一个字叫做常名,常名就是它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那叫什么叫万物的自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本体,本体也就是行尚。天道是老子所说的,而当年的孔子大部分说的是人道,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个人身上一定要做到合适的配合。老子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大道宣扬出来。易经上讲的是阴阳,道德经呢讲的是有无。所以第一章讲到有无重要的两个概念,一个有,一个无,这两个不同于阴阳。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和母有什么不同?始是开端,是本源,它本来就是从这里出来的。是能够使万物生化的一种动力,一切的总根源叫做无,但是无里面它会产生万物,这个就要靠什么呢?靠有,如果没有有,它就产生不了任何东西。所以无和有这两个名词也是我们学道德经的时候,必须要好好的了解,好好的琢磨的。所以他下面就劝我们,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一个常无,一个常有。常无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我们常常要站在这个无的立场上来想事情,你本于无的时候,你不离开无,而你想要观察宇宙天地怎么变化的这种玄妙,这是有可能的。你常常本于有,然后你想要看到宇宙万物,他们看见部分的变化,这也是有可能的,而两边用的方法都是一样的,叫做观。这个观是观看的观。观不是简单的观,不是说用眼睛看才是观,而是透过精神来体验。眼睛看其实那叫看见叫见。观是通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观音菩萨有没有在看你,但是他无时无刻的都看到你,那叫观。用精神关照比肉眼看要明白的多。我们再看看后面,此两者同出,而一名,他告诉你有跟无是相同的。它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有无不是对立的。其实世界上就没有对立的东西,它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对立就麻烦了,对立就僵在那儿了。所以我们为人处事的时候,尽量不要走极端,搞对立,要让他对待起来,彼此尊重,彼此包含,做良性的互动。下面同为之玄,正因为它同,所以才叫玄妙。我想整个道德经有两个字很重要,那就是玄同。玄同一般人看不懂,他认为是不同的,但是你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得更深广,更广泛、更深入,你会觉得那本来就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呢?后面玄之又玄,就是说前面的玄你要把它破掉,否则你就很悬了。现在很多人一听道德经啊,都说老子玄,道德经玄,就是因为没有读懂道德经,所以玄之又玄,后面这个玄字就是拿来否定前面这个玄字,破了就不选了,为什么呢?因为它是重庙之门,众庙之门是什么意思呢?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形象是从众庙之门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天门,天门就是似有似无,又有又无,这就是道,所以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关。可以观到道体之妙,你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这就是道德经的第一章。第一章有几个要点,一个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第二个是长,长是横长的,不能常常变动的,第三个是名,名只是名号而已,很不可靠,也不要太相信。然后无和有是相同的,最要紧的一个字就是同。明天开始我们讲第二章,第二章开始把有破掉。为什么要把有破掉?因为一般人痛苦的来源就来自于有啊,你的钱比我多,你的官比我大,所以。所有的痛苦都是从有来的,这个不破掉,你永远是痛苦不堪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尘沙驿舍

    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