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坐标:
蒲津渡
1991年考古发掘清理出来的蒲津渡遗址
文学原典: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思想内容非常深沉,艺术表现非常成熟,在同题作品中影响最大。诗人豪饮高歌,借酒消愁,抒发了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诗中交织着失望与自信、悲愤与抗争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全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李白七言歌行的豪放特色。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说朱斌)的诗作。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得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此诗篇幅虽短,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精华笔记整理:
你知道吗?李白在自己的诗里,常常是飞翔的姿态。只能是在超高空,甚至,太空的俯瞰,才能把地面空间压缩到这样的尺度。比如,如果你在宇航员的高度,那么黄河长江的发源入海就历历在眼前。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将进酒》的第一句,是空间维度。第二句,则是时间维度,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把人一生的时间,压缩为一天,早上还是青丝,傍晚却成了白发。你看,这就是诗仙,他的气魄和任性,让他可以压缩时间、压缩空间。其实,李白的内心自有一个宇宙,而在自己的宇宙里,他是飞翔在超高空的。不是吗,在他自己的诗里,李白几乎从未站立在现实的地面上,他的姿态往往是飞的。
“黄河之水天上来”,它如此势不可挡地向南,直到被华山拦住了去路,又因为中条山在它的右后方,所以它也不能向北,所以它不得不以惊天动的气势改变流向,从南北方向改成掉头东流,在大地上拐出了那个“几”字形的大弯,就此义无反顾地冲开黄土高原的缺口,向华北大平原而去,——“奔流到海不复回”。
长知识了,重耳曲沃归晋路、蒲津渡铁浮桥、登鹳雀楼咫尺间万里之势、鲤鱼跃龙门、诗仙的精神宇宙……